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444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0-30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攀升——

“加减并举”解企业用工之渴

□韩秉志

  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是当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部门施政的重要着力点。

  今年以来,包括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加强援企稳岗等一系列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措施相继出台,对实体经济企稳脱困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也有企业仍感“不解渴”,希望降低用工成本的举措更精准、更实惠。

  社保降费企业受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乔健说,从结构看,企业人工成本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社保、教育培训及管理、招聘及解聘费用等。近年来,企业员工的工资性收入呈温和上涨趋势,工资收入增幅处在合理区间;社保费用是企业人工成本的一大核心,也是降低用工成本空间较大的一个因素。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攀升。为此,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积极应对。2016年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推出多项社保“红利”,通过社保缓缴、降费、补贴等政策为企业减负。

  今年以来,我国以降低社保费率为突破口,推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对实体经济企稳脱困帮助不小。人社部、财政部宣布,从5月1日起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随后,多地陆续出台“降费”政策,一些地方还合并实施了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举措。

  “各地合理调整社保缴费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费率决定机制,是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控制用工成本过快上涨、推动劳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稳增长、促就业、调结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企业薪酬研究室主任刘军胜说。

  社保费率下调后,企业受益最明显。位于江西省遂川工业园区的江西吉安海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我们都是全员参保。今年企业缴费基数是每月3088元,社保费率每下调1%,每年就能减少370.56元。公司现有1117人参保,调整费率后一年能减负41.4万元。”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说。

  数措并举实惠更多

  除了社保费率,企业还关注人才培养。如今,高技能人才已成香饽饽。“很多技术工种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年轻人不愿干,不涨工资连老师傅也招不到。”企业普遍这样反映。为满足用工需求,不少企业往往会开出比过去更高的薪酬。

  刘军胜认为,社保降费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但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不一定非得做“减法”,也可做“加法”。比如,小微初创企业所需人力培训、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支出不小,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帮助企业引进、招揽高层次人才及技能人才,发挥好为供需双方搭建桥梁、纽带的作用,也是降低用工成本的有效举措。在他看来,目前许多地方探索形成“加减并举”的总体思路,以改革精神探索最大限度降成本的举措值得肯定。

  稳岗补贴政策,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失业保险助力企业脱困发展、稳定就业局势的创新举措。为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从今年至2020年,广西将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着力提高稳岗补贴政策实施的精准性,让更多企业享受到稳岗补贴优惠政策。

  “企业获得的稳岗补贴金额累计超过200万元,降低了企业成本。利用这笔资金,还可以开展一些培训,提高员工技能,以减少人员流失。”广西太古可口可乐公司人力资源服务负责人表示,此举对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认为,政府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同时,还应加大公共产品供应力度,营造安居乐业的温暖氛围;特别是加强住房供应,如大幅增加公共租赁房房源,扩大人才住房支持范围,积极推广共有产权商品住房,大规模实施城中村改造,对租赁性住房给予税收优惠等。

  “企业需要稳定员工队伍,如果职工能够在就业地拥有归属感,让他们在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稳定下来,自身生活成本降低了,自然就会间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刘军胜说。

  降成本空间仍很大

  为企业降低用工成本还有哪些可能?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专家卓勇良认为,从政府部门角度看,未来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如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财税支持,因这是降低用工成本的根本,包括设备、技术、人工成本免税和税前抵扣,以及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及时兑现政策等;进一步加强对低收入人群集聚区房地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通过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实现降低用工成本的目的。

  不过有专家认为,以降低社保费来降低用工成本的做法,在经济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毕竟社保费是社保资金的重要来源,必须考虑地方政府财力、社保基金压力现状;尤其是企业广为呼吁的社保降费,还需全面理解、理性看待。

  “为企业减负,只靠降低用工成本远远不够。”乔健表示,当前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挑战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并不只因用工成本变化造成,仅简单降低用工成本难以有效破题。在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中,还需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提升服务企业的实效性,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罗楚亮认为,尽管我国税、费(社保)负担较重,但各地在执行中也以税费优惠作为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不加大税费征管强度和力度的情况下,“减税降(社保)费”的总体空间可能并不大。为此,应考虑“减税降费”对不同层级政府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基层政府财力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经济下行带来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压力也会增大,政府需及时调整支出结构以克服时艰。

  “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改善外部经济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稳定财产权利保护预期,取消地方性不合理收费以改善营商环境,对经济状况改善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是一大考验。”罗楚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