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2393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7-24

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切入点、有力突破口

贵州优化营商环境振兴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 田锦凡

  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253.42万户,同比增长7.30%,全国排名第16位;注册资本达62378.94亿元,同比增长24.98%,全国排名第18位。其中,企业总量为64.58万户,同比增长17.16%。

  这是贵州省工商局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反映今年上半年该局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工商局多措并举推动全省市场主体持续增长,精简涉企证照、简化办事流程,使企业办照时间大幅压缩。”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下,优良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难以复制的竞争力、显性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正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选择。对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而言,厚植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尤显紧迫。

  去年下半年,作为全国少数、西部首个主动对标国际公认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估的省份,贵州曾委托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对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体检”。《贵州省当前营商环境总体评估报告》《贵州省当前营商环境优化对策报告》显示:贵州营商环境在190个世界经济体中综合排名第94位,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优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

  为切实打造一个“门槛低于周边、服务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贵州从今年初开始掀起了一场产业大招商、营商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全省上下立誓以愚公之志、雷霆之力、穿石之功,努力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环境整治:“把自家房子打扫干净”

  关于营商环境,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如是阐述:“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营商的具体细节。我指的是,那些决定开办企业的难易度、执行合同的速度与效率、贸易所需文件等的法规。在这些法规上做出改善其实并无成本,却能对促进增长与发展起到变革性的作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贵州深谙此道。今年伊始,省委、省政府便发起实施“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拟以市(州)推动、县(区)落实为抓手,不断强化行业主管部门招商、开放平台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

  随后,《贵州省2018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方案》《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同步面世,提出产业投资项目到位资金确保完成6600亿元、力争实现7000亿元的目标任务,并重点向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执行打折扣、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尤其是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审批、数字放权、权责分离、一放了之、法规滞后等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问题“开刀”。

  2月11日,全省2018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要求,要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项目落地和建设、经营中的具体问题,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活力。

  一周后,全省2018产业大招商培训会决定,紧紧围绕市场、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通过开展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整治、政务窗口服务质量整治、公用企业涉企服务整治、政府失信行为整治、政府涉企服务效能整治、第三方评估发现突出问题整治,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3月8日,全省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首次大比武在贵阳启幕。活动将9个市(州)分为3个片区,依次进行现场观摩和总结,对产业投资项目、招商优惠政策、产业占比等方面进行评比,并实行全程督导。

  5月2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对行动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出席会议的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表示,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是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发展活力的重要着力点,要以此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切入点、有力突破口,倒逼各项改革深化,全面增强聚集要素的吸引力,营造贵州比较优势。

  在这次会上,卢雍政就营商环境整治发表的“豪宅论”一度赢得广泛赞誉。他把一个省的营商环境比喻成一座房子,认为“贵州虽然没有豪宅,但也要把自家房子打扫得最干净、布置得最漂亮,待客必须最真诚”。

  惠企便民: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增长

  近年来,为使营商环境更规范、更透明、更便利,贵州始终以国际化视野、标准统筹谋划各项改革工作,把脉营商环境建设问题。

  《方案》明确,贵州将针对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执行打折扣、行政审批时间过长、雁过拔毛、不讲诚信等问题重拳出击,做到“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突破”。前述发布会则提出,贵州将以便企利民为根本出发点,全面优化各种要素保障、服务条件,显著降低企业外部制度交易成本;坚持按国际惯例行事,让国际化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击痛点,畅通诉求渠道;加大监督检查、查处力度,开展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依法依规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顽疾和影响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

  统计表明,这些招数已产生阶段性实效。今年一季度,贵州累计引进项目1782个,合同投资额达4858.7亿元;成功引进优强企业、机构205家。作为推动产业招商突破的重要基础,优良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实现了“开门红”。

  同时,贵州大力推行外商投资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积极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在更大范围推广,在贵安新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复制推广上海的改革试点经验,将100项行政许可分5类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目前已办理登记业务584件、惠及企业571户;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方面,进一步完善快捷便利的退出机制。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17425户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进行简易注销公告。

  随着准入环境不断优化,贵州市场主体呈现出持续活跃态势,全省市场主体总量、注册资本、企业总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7.57万户,其中企业6.10万户;全省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1523户,日均新登记企业337户。大幅增长的市场主体,成为创业创新、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据了解,在全面推行“十八证合一”改革基础上,贵州工商系统将进一步梳理全省涉企证照事项,把国家统一整合的24项涉企证照事项全部纳入“多证合一”改革范畴,从本月起全面实施“三十四证合一”改革。

  此外,贵州将继续委托第三方对省级、88个县(市、区)的营商环境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检验省直部门、各市(州)、县(市、区)一年来贯彻落实《贵州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营商环境整治情况,并对市、县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排序,倒逼各地、各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