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68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6-07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习近平关于协商民主论述的心得体会

□曾辉方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十八大以来针对协商民主既发表过专题讲话,在十八大之前的讲话和文章中也有一些相关的零星论述。梳理研读习近平关于协商民主的论述,为社会各界人士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丰富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载体,有助于我们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 习近平担任地方领导人期间关于协商民主的论述

  众所周知,习近平同志在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之前,在地方经历过不同领导岗位的磨砺。在此期间,他在局部地区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同时,他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了一些与协商民主有关的论述。

  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敢于担当并行不悖。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改革开放大业的成功实践都需要改革者勇于担当。1984年11月,习近平在《让姜世谭们‘弃盾舞双剑’》里指出:“改革者的责任,正是率先冲锋陷阵,带领群众前进。倘若稍遇非议便以‘群众有意见’为名而偃旗息鼓,那么改革就会夭折,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不是民主,而恰恰是做了群众的‘尾巴’。纵观古来成大事业者,既要顺乎民心,又要矢志如钢。而今适逢改革,上有党中央政策、下有亿万群众意愿,只要看得准,于国于民有益,即便冒‘不民主’之嫌,也应义无反顾,开拓前进”。在革故鼎新的伟大实践中,即便上奉党中央政策、下应基层群众意愿,利国利民的改革实践者一时背负“不民主”的嫌疑,可能并不鲜见。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其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而面临改革实践的功能诉求时,改革者正确践行民主集中制、敢于担当至关重要。

  协商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1988年9月,习近平调研闽东九县、探讨弱鸟如何先飞强调指出,“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我党的生命线”。几乎同时,他又提倡“经济大合唱”。所谓“经济大合唱”,不能没有地方党委这个地方的总指挥。他明确要求:“大家都要围绕着经济工作这个主旋律齐声合唱。‘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只要有主旋律,有节奏,就有艺术感染力了。否则,党委一个调,人大一个调,政协一个调,政府又是一个调,‘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个地方的‘歌’肯定唱不好”。如果不坚持党的领导,偏离中心工作,协商民主就会走向歧途。

  在干部任免问题上要高度重视人大协商的作用。1989年11月,习近平在研究如何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的问题,着重谈到,“党委和人大的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干部任免问题。只要双方本着共同的原则,多协商通气,是能够加以统一的。总之,人事任免工作既要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又要体现人大和人民代表的监督作用”。高度重视人大协商在干部任免问题上的积极作用,生动体现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在干部任免工作上的有机统一。

  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有效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积极作用。2006年10月11日,习近平发表文章《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文章要求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综合采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和民主协商等多种手段,提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局部的能力。无独有偶,他在2006年12月1日的文章《打牢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平台》又提出,“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逐步筑起基层这个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使之更坚定、更稳固”。

  二、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内容的协商民主,要注重从四个自信上深刻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五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全面认识这个重大判断,必须要有四个自信的高度、宽度、厚度和深度。不仅如此,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内容的协商民主,都要注重从四个自信上来进行深刻认识。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协商民主要更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汲取思想养分。习近平多次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为迈进新时代的协商民主不断实现发展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和思想源泉。新时代的协商民主,要不断发展完善,就不能言必称西方,而要更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寻求思想养分。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协商民主要善于从“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三个伟大飞跃”来准确定位,夯实自信的实践根源。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用“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三个伟大飞跃”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不朽功绩。实事求是的看,这“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三个伟大飞跃”都来之不易,都有协商民主的贡献。新时代的协商民主要善于从中准确定位,夯实自信的实践基础、制度根基和理论基石。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协商民主能够在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风险挑战、防止出现颠覆性失误方面展现新作为。2015年5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以《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为题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就是为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避免发生大的失误。民主和协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通过发扬民主、广泛协商,可以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更加普遍地认同党的主张,更加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跟党走”。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协商民主期待更娴熟地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的协商民主故事与新闻,同时还要更理性、更警惕地看待西方已经出现的“民主赤字”现象和国外各种治理乱象。

  简而言之,在新时代,从四个自信对协商民主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发挥协商民主作用。

  三、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内容的协商民主,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上有序推进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内容的协商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个基本定性不动摇。新时代的协商民主,既要坚持基本定性不动摇,又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形势、新变化,加强自身改革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内容的协商民主,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上有序推进。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获得通过。该决定第28款针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还在第29款“发展基层民主”中提及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与之同时,习近平作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在这个说明中,习近平从十一个部分把上述决定涉及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予以重点介绍。其中,第五个部分是“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由此可见,其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时隔一年左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切实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因此,全国各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关于改革完善协商民主的成功案例,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改革无止境。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继续强调:“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以钉钉子的精神,久久为功,稳步有序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实现长治久安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