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66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6-05

陈华:让3亿人爱上唱歌

□若 涵

  2008年初冬时节,时任酷讯网CEO的陈华顶着北风,穿行在刚落成不久的奥森公园中。树叶随风萧萧下,被人踏过又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一阵冷风过,他裹紧了大衣。那年冬天,似乎格外寒冷和萧索,荷叶残、芦苇衰。

  距盛夏那场全国人民沉浸的红色狂欢,只过去3个月;但想起这些反衬陈华更孤寂——从酷讯CEO到被董事会架空,恍如昨日。在那片墨绿金黄与赭红的交相呼应中,他与时任酷讯网合伙人吴世春走了整整一天,相顾无言。

  像陈华这样的连续创业者,首次创业失利的剧本总在不断上演,而更相似的是故事背景——经济危机、资本寒冬往往是始作俑者。在波诡云谲的创业历程中,个人终究难逃大环境的牵动、影响;不同的是如何面对失败,重新站上巅峰。

  多年过去,虽然那时那事的回忆已渐模糊,但却成为陈华心中的隐痛。这个隐痛,令他对资本持有理性却克制的态度,对潜在竞争对手保持警醒,对成功的欲望无比强烈,而这也促成了他今天的焦虑。

  如今,作为唱吧CEO、一名连续创业者,陈华想要么成为行业第一、要么什么也不是。至于答案,他想交给唱吧的明天。

  在阿里学会的

  2007年,酷讯网大刀阔斧地拓展起来,在广聚人才及大量频道上线之后,走上了一条快车道。正向前飞奔之际,却一声喝令戛然而止。就像坐上过山车,时隔一年酷讯便从高峰跌落低谷。

  那是陈华不愿忆起的过去。每次谈起缘何离开酷讯,他都轻描淡写几句带过,反复说着与投资人想法不一致,业务不赚钱所以离开。然而,背后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2009年4月,陈华加入阿里,担任大搜索部门负责人,从事搜索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发搜索平台系统,包括后端抓取、处理、索引等,同时面向全网搜索。

  从零开始,陈华搭建起阿里云搜索业务,管理着100多人的团队。此后,该团队一度被并入一淘、UC,今天的神马搜索亦脱胎于此。

  在陈华看来,阿里云搜索是艰难的产物。当时,阿里发布局搜索业务源于云计算需要,便做出搜索进行海量数据提取。因阿里彼时已体量庞大、部门业务繁多,淘宝、一淘搜索均需用到阿里云搜索引擎,故为后者造成了额外负担。

  但凭借技术天分及在酷讯积累的搜索经验,陈华依然将云搜索做了起来。不过,彼时阿里并未将该业务进行推广。阿里为他增加了大公司的光环,教会了他管理团队的技能,而他也从中悟出了一些创业哲学。

  陈华认为,阿里员工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着清晰的底线,没人会逾越。“阿里是有理想的公司,企业文化、执行力都很不错。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权责概念,不会做违背公司价值观的事情,大家容易沟通,效率是很高的。”

  阿里的“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对后来陈华管理创业公司有着诸多启示。他最深有体会的是团队合作、拥抱变化,听起来很朴素、很官方,却是商界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团队合作方面,创业公司不能急剧扩张,必须控制好团队规模;员工必须拧成一股绳,通过各种制度、活动激励工作热情。此前,陈华带着团队一起去九寨沟搞团建;近期,他又决定把负责唱吧版本更新、KTV系统研发的核心员工送出国游玩。

  在拥抱变化方面,“阿里一直在布局、布新的局,老业务死了没关系,只要有新业务上来,比如B2B业务不行了有淘宝上去,淘宝再不行了还有天猫,天猫外还有物流。这样,公司的生命力才能延续不断”,陈华说道。

  但他表示,阿里也曾错失一些机会。2010年左右,阿里已看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当时有绝佳机会收购91无线,却最终错过了。“我们一个竞调团队过去,回来后说这家公司挺不错的,但居然开价千万美金,所以就放弃了。今天回过头看,那个价钱太便宜了。”陈华说。

  2011年,很多媒体都刊文指出移动互联网未来将成为互联网的分支。而陈华对此感到诧异,他已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边界比互联网更广阔。“当时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还没达到是生活必需品的阶段;而再看今天,时代已经变了。”

  生活在焦虑中

  2011年2月,陈华在微博中写道:“刚刚办完离职手续,正式离开阿里巴巴,开始我的第二次创业之旅。”在阿里的耳濡目染中,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判断,他选择再次投身创业激情中。

  经过十多个月的产品探索期,陈华将方向初定为移动团购,即电商导购、促销平台最淘网。这款产品使用户随时随地看到团购信息,并基于LBS向用户推荐附近的团购项目,再根据通讯录、第三方应用账户,了解朋友购买了什么产品,进而跟随下单。

  但陈华逐渐发现用户增长过于缓慢,无奈只好选择放弃。后来,他判断因移动支付技术还不成熟,移动电商市场也尚未培育起来。而从今天看,移动电商市场表现的增长潜力已超出投资人的预期。

  他开始反思是不是做移动端太早,于是推出PC端优惠券业务,但增长依然缓慢,已通过优惠券所节省的几元钱并不够吸引潜在用户,用户留存率很低。这两项业务试错不顺利,令陈华陷入焦虑之中。

  自从首次创业折戟后,他对VC有了更多了解——投资人最终都是期待回报的,公司好时投资人态度也会好;当创业环境、产品发展不善时,就要看投资人是否有耐心等待与磨合。这次,陈华更谨慎地选择VC,接受朋友推荐选择了蓝驰创投。

  当时,投资最淘的蓝驰创投投资人朱天宇曾表示:“陈华那时压力很大,睡不着觉。他也算江湖成名人物了,毕竟从阿里巴巴出来创业,最淘网的招牌也打出去了。他觉得如果没有把员工带到更高的位置上,再次创业失败这些人该怎么办。”

  陈华对自己一直有着极高期许,希望做成用户过亿的产品,希望公司能成为第一。这种对成功的强烈欲望驱使着他向前走,即使不断焦虑着,也必须找到一条路走下去。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曾是酷讯第一号负责搜索的工程师,对此有着很深的印象:“他是个追求极致的人。当时我是第一个接管服务器的工程师,看到他为第一台服务器制定的账号是himalayas(喜马拉雅山),密码是no.1intheworld(世界第一)加上一些变体。”

  后来,最淘网业务基本停滞,不更新也不改版。不过董事会定期开会,把所有想做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构想写在黑板上,包括二手货交易平台、应用推荐等,然后进行SWOT分析,考量是否切中用户需求、存在竞争对手,如何契合团队优势等。

  那块黑板不断写满、不断擦掉,通过不断比较、筛选,做娱乐应用“唱吧”的构想一直没被否定——无竞争对手,市场处于蓝海。最终,团队确定了这一方向。

  如今,唱吧已是一款用户过亿的歌唱社交应用,在垂直社交中居于前列。但陈华仍焦虑着,总是眉头深锁、面色稍显暗淡,张口闭口、脑中眼里都是唱吧的现状及下一步。

  “我在想,怎么让用户量再翻一倍,要不要考虑并购,新的产品线怎么布局,公司如何做得更大,公司想上市怎么办,想赚更多的钱怎么办………每个问题都不好解决,但公司需要不断向前发展,不然就停滞了。”陈华飞速罗列了一串自己日夜担忧、思考的问题。

  未来赌上唱吧

  每个创业者都会设定业务增长目标,然后为达到目标思考如何实现。而陈华不同的是,每年都计划拓展一条新业务线,为未来布局、为给业界一个意外。惊喜也好、诧异也罢,他想要的是不断尝试、挑战,让公司拥有延续的生命力。

  去年,唱吧参与天天向上节目,拓展了二三线城市,用户量飙涨、年底达一个亿。今年,唱吧又宣布进军线下,要做传统的KTV,打通唱歌IT系统。而所有人最初都不能理解,一家互联网公司如何做好涉及地产、店铺管理等一系列繁重的线下布局。

  “一个好好的姑娘,干嘛去做那么重的事情。我肯定要找到轻的做法,要做就做大、做成全国第一名,要么就不做了。后来我发现,的确没那么容易,但是要拼一把。”陈华说。

  目前,唱吧正全力研发连通线上线下的IT系统,线下KTV也正在规模试验中,年底将面向用户。陈华说,很多时候信心是自己给自己的,为了做到最好,缺什么就去弥补不足。

  至于他为何执著地要做第一,吴世春说:“作为创业者,必须有成为老大的心态。老二会活得很辛苦,老三就跟没存在一样。接受了老二的位置,人就会没有雄心壮志。”

  今天,巨头们纷纷紧锣密鼓布局生态系统,相比巨头的资源、资金实力,多数创业者很难逃脱被超越、被收购的结局。陈华对此焦虑不已。

  据他所知,腾讯内部有两个团队正在做类似产品,且用QQ空间、音乐进行推广。“这是我紧张的地方,已经出现举枪的对手,别人有些产品比你做得好,资源还比你多。”陈华说。

  在他看来,现在唱吧似乎看起来过得很舒服,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最好的,包括产品需更新换代、品牌形象要提升,UI需做得更好看。“我们自己要革自己的命,不然竞争对手就会革掉你的命。”

  最近的他,又开始整夜辗转难眠。“创业者生活品质其实很差,失眠也是我们的常态。”陈华说。现在做KTV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他认为必须做下去,试一试说不定就成功了。

  具有强烈成功欲望、持续焦虑的陈华,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具有很大野心的人,他经常稀松平常又自然地谈产品、谈技术,但极少谈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并不在意外表——留着板寸头,穿着古板、正统,笑起来眼睛弯成新月形,一看就像标准理工男。事实上,骨子里他一直都是一个内敛而务实的技术宅男。

  在很多朋友眼中,陈华低调、务实,对技术、产品有着深刻理解。在事业上,他是一个追求成功、希望孤独求败的人;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害怕刺激、连游乐园都不敢去的人,一直在追求安稳、寻求安全感。

  高处不胜寒。“今天的我,站在CEO那个位置上其实是很孤独的。虽然不知道如何摆脱焦虑,但我会在孤独、压力中持续寻找最好的答案,不敢轻易懈怠。既然要做到最好,只有付出全部的努力。”陈华腼腆地笑了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