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集思想、艺术、观赏性完美统一的影片
——《云上之爱》专家观片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前不久,由省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李月成编剧、总策划的电影《云上之爱》专家观片座谈会在贵阳举行,有关作家、影视评论家、文艺理论家及其相关业内人士、媒体50余人参加。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云上之爱》关注改革发展和民生问题,其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称得上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展现时代感强烈的优秀之作;云上之爱》站在精准扶贫的高度,反映了贵州各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云上之爱》不管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观赏性等方面,都做到了完美结合。作为与会者之一,记者选择了部分专家、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做一件好事和善事
座谈会上,李月成首先介绍了创作《云上之爱》的背景和经过:“云上”指云头大山,是古茶籽化石发现的地方。《云上之爱》的主人公名字原来叫倪兵,后改为王云农,是为了和云头大山联系起来。
关于《云上之爱》的创作理念,李月成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指路明灯、理论精髓。贵州如何走新路?关键在给老百姓找一条奔小康的路。发展产业有很多,可以种中药、蔬菜和食用菌,但一部电影不能面面俱到,只能讲一部份。第二,把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以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创作《云上之爱》的指导思想。脱贫攻坚走什么路?就是要走产业脱贫这条路。第三,《云上之爱》要贯彻落实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省委提出要调减玉米地,不种苞谷种什么?种茶叶、中草药、水果、食用菌和经济作物,利用荒坡荒山发展林下经济。普安红茶很好,普安县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抬头看茶山,低头看茶叶,家家有茶山,家家有茶庄,人人吃茶饭,个个奔小康。第四,《云上之爱》要宣传贯彻落实好省委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要为贵州茶叶沿着一带一路走出一条“绿色丝绸之路”作贡献。过去普安是沿着古驿道走,现在要把茶叶做好,开拓一条“绿色丝绸之路”。第五,《云上之爱》要体现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发展理念。坚决禁止自杀式发展,要向污染发起总攻,要向污染宣战,每个人都要站出来保护生态、爱护生态,这不是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事。第六,《云上之爱》最终落脚点是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做一件好事、实事。
李月成表示,他将把《云上之爱》片子所获得的发行收入完全用来扶贫,进行公益活动,捐给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说到底,就是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做一件好事和善事。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庆鹰(贵州省报业协会会长、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原总经理):《云上之爱》之所以感人至深,给人立体的启迪,在于其遵循了文艺创作的规律,根据电影艺术的特点,调动多种手段,塑造了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时代人物形象。特别是王云农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影片充满了美的魅力和多元的传播效果。居于矛盾漩涡中的王云农,显得真实而有深度。他既有浮云蔽日时的忧虑,也有内心冲突的痛苦,更有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的崇高境界、勇敢抉择和不懈追求。王云农的形象刻画得相当到位。其他人物形象也各有千秋、鲜明生动。全片还始终贯穿着一条爱情线,随着剧情发展的主线紧伏其中,既丰富了剧情主线,又服务于剧情主线,可谓得体。取景、舞蹈和主题歌曲等,也自然地融入了贵州本地的民族画风、特色元素,以山区人民原汁原味的饱满、丰富的艺术形式,深情地走进观众心里。
《云上之爱》值得向观众尤其是奋战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同志们和所有的党员、干部重点推荐,它是我省人民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一笔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精神财富。
用影视语言讲好发展故事
张兴(文化学者、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在目前所见脱贫攻坚题材影片中,《云上之爱》是一部主题开拓较深、特点鲜明的作品。影片围绕发展是为了老百姓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片面追求GDP、为了一时政绩,不惜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幸福感两种发展观,直面矛盾,展现生活,塑造人物,推演故事,从而具有高度、深度、启迪性、感染力。影片揭示的矛盾具有现实性、普遍性,启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不仅从经济角度更要从人文角度推进脱贫?为什么要从经济、社会多个层面综合评判脱贫效果?从这点讲,《云上之爱》是一部十分值得推荐的电影。
《云上之爱》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因其概括性而具有代表性。影片概括了当下农村脱贫攻坚过程中主要问题,展示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解决之道。因其地域性而具有亲近性。景观、人物、语言、背景甚至插曲主题歌都有浓浓的贵州味,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因其人性化而吸引人。正面形象并非满嘴书面语言大道理,也有自己的好恶忧喜,也有个人的小小秘密,也有时时泛起的情感涟漪。因为形象丰满可信,引导观众真切关注他们的命运走向。
具有思想引领的审美力作
农文成(省作协主席团成员、《贵州民族报》社长):看了《云上之爱》后有四点感想:一是主题好。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个习近平新时代的重大历史课题,对贫困山区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故事解析,是用贵州故事解构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守住两条底线”“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政治嘱托的生动演绎,是一部政治性与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互为支撑的具有思想引领的现实主义审美力作。二是题材好。是一部运用电影语言进行艺术传播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电影文本,具有鲜明“政治题材、民生题材、生态题材、贵州‘三农’题材、‘爱’的题材”内涵特征的高扬主旋律的作品。三是故事好。剧本通过当下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社会生态下各种阶层人物个性塑造和各种人物价值观念价值诉求冲突,运用电影艺术的形象表达,诠释了贵州干部秉持“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用“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发展伦理冲突实现了“以事说理”“以文塑人”,使剧本的故事内涵极具思想性和可看性。四是画面视觉观赏性好。剧本运用电影的蒙太奇表现方法,截取贵州某一区域山水特色、人文特色、民族特色与故事发生地典型环境的“起承转合融”,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圆融统一。
一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好影片
赵雪峰(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电影《云上之爱》是新时代“三农”工作一部方向性导向性的作品。它是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艺术反映。同时又是“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奋力开拓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现实主义力作。是十九大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艺术探索。影片通过王云农赴云头山履新代理县长的一系列遭遇,艺术地再现了邪不压正的真理!绿色是这部影片的主旋律,茶叶是这部影片的产业,污染是这部影片的大敌。影片在激烈的斗争辗转中,消灭了“大敌”,发展了产业,弘扬了主旋律,是一个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贵州故事。影片完美性的结局也体现了佛家善恶终有报的普世哲学,意味深长。 建议抓紧作些微调,抓紧申报评奖。
做到了思想、艺术、和观赏性的较好统一
罗大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上之爱》有四方面特色:一是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影片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主题,通过无序开釆云山矿业带来无数灾难的故事叙述,佐证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让人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二是故事跌宕,张驰有道。故事以代县长王云农为正能量的代表人物层层展开,影片启承转合的结构方式运用得较为得心应手,抑扬顿挫的叙述节奏也把握得较好。而且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爱情有戏。三是人物各异,个性鲜明。影片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有性格刚毅、一身正气、不屈不挠、敢于承担的代县长王云农。有坚持原则、主持正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县委书记蒋正权。有不惧邪恶、敢于揭露真相的女记者江姗姗等,这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推动故事不断向前发展。四是伏笔悬念,巧妙运用。豆花这个人物的设计就有伏笔效果,赵璇误认为她是王云农与江姗姗的私生女,为赵璇提出离婚找到了“理由”,真相大白之后,又为赵璇的不离婚作了注脚。王云农与赵璇是否离婚、是否与江姗姗走到一起的悬念也设计得很好,直到故事结尾,悬念才得以解开。
总之,电影《云上之爱》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较好统一,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正能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