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362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5-29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

——访施秉县政协委员欧光辉

□本报记者 蒋兴华

  “既不在文化系统工作,更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但怀着对家乡的挚爱,他团结着一批亲朋戚友自费开展传统文化活动,默默地做着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事。这,就是我县连续三届当选的县政协委员欧光辉。”在施秉县采访时,县政协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记者说。

  的确,如同这位人士所说,记者了解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欧光辉还真是这样一个“文化人”。

  欧光辉的真实身份曾是一名出租车驾驶员,后因看到施秉县城的出租车交通管理欠佳,于是便组建了出租车管理公司。由于在管理出租车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好,促进了施秉县城的交通改善,当选了县政协委员。出自于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长期以来,欧光辉不仅一直关注杉木河旅游的发展和形象的维护,为了推动施秉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做起了“文化”的工作。

  “我是土生土长人,多做点文化事,让更多的人晓得施秉……”欧光辉说。

  为什么要这样?

  欧光辉说:“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施秉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施秉变化越来越大了,发展越来越快了,看到施秉县城风貌一天一个样,本地的群众非常高兴。当听到走在街上的省内外游客赞叹施秉干净的天空,漂亮的街道时,作为土生土长的施秉人,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然而,当我出外到一些搞得好的地方旅游,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感受当地文化、民俗古迹时,我深深体会到,施秉的‘硬环境’搞出来了,可是‘软文化’没有得到展示,特别是在冬天,走在河边,有一种硬邦邦、冷冰冰的感觉。”

  是什么呢?

  欧光辉说,少的,是一种过春节的那种氛围,多的,可能是一种搞活动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情景,也许,这就是一种“软文化”。前年,我突然产生一种打造一条长木龙舟的强烈想法,在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后,开始实施计划。为什么要筹资打造长木龙舟?因为在我们施秉,不仅端午节玩龙,春节更是要玩龙。因此,施秉县苗族从古至今玩独木龙舟的习俗,给我启发,让我产生打一条长独木龙舟的想法。

  欧光辉介绍,长独木龙舟造成,得到了许许多多群众的欢迎。特别是,施秉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以说把参加和观赏“玩龙”,当成了一种精神寄托。接下来,随着我们的世界最长木龙舟列入“吉尼斯”记录后,我脑袋里关于“龙”的想法更加多起来。我想,施秉县是最先开展漂流的县,旅游在全国很出名,如今县城里应该有个大型标志让所有到施秉的人一进入县城就能看见。想到剑河县城半山腰的“仰阿莎”,我想,如果能在施秉县城的北坡半山腰打造一条由西向东的长达1000米的空心长龙像,效果一定不错。因为该长龙远看是标志,里面是观景长廊,坐在“空心龙”里,白天可以看施秉全城,晚上可以看施秉夜景。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在里面设置一些像茶座、咖啡屋、小影室、小娱乐间等经营性项目……

  欧光辉的想法,是新奇的,但能否可行呢?

  欧光辉说,龙的形象,在新时代是可以改变的。以前玩龙,玩完后,一把火将“龙”烧掉,很浪费,但如果打造一条既可观赏又有实用价值的“龙”安放在一个地方,给游客参观照相并在其间喝茶聊天,就可以给游客增添一种乐趣。我思前想后,在政协开会和其他场合分别与界别小组的委员及好多关心施秉发展的朋友谈到这件事情时,他们对我设想的有关对施秉发展旅游有帮助的“千米长龙”项目很赞同。

  不仅仅是“千米长龙”设想,欧光辉还想在施秉县城建造龙博物馆。

  在欧光辉看来,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如果同意将施秉县城正街北口氵舞 阳河对面的那一条沟和沟西边的一块地征过来,清理出那一条沟作为“千米长龙”的家,在它的西边那块地上规划设计一个大型“龙博物馆”,将施秉城关参与端午活动的那些原来的木龙舟汇集分区设置摆放,再将施秉城关传统的一些春节“亮龙”“草把龙”“水龙”等“玩具”按街道社区区域安放,慢慢的想办法引入资金,安放一些声光电,打造成施秉特有的一个“旅游产品”,再在正街北口氵舞 阳河岸边和正对面氵舞 阳河北边各设计修建一座几层的鼓楼,搜集黔东南和中国的重要的关于“龙”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刺的、绣的、银的、锡的、竹的、木的“龙”工艺品及其有关龙的物件,分楼层布置展示,充实施秉“龙博物馆”,就会成为全国的“唯一”。

  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

  欧光辉说,计划虽然有点超前,但根据实地考察和经费预算,是完全能行得通的。之所以这样肯定,欧光辉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他的“千米长龙”“龙博物馆”设想得到了不少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家支持。毕竟,施秉是全国闻名的漂城,“千米长龙”等建成后,将增添格外风景,由此,施秉县城一定“靓”起来,施秉县的旅游一定火起来,施秉县的对外名声一定更加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