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计划,在教育结构、教育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经济基础、教育基础均较为薄弱、以传统教育为主的贵州来说是实现教育跨越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如何把握机会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当下我省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我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情况,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民盟省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对加快贵州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该提案建议——
补齐短板 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发展
□本报记者 顾 娜
“十二五”以来虽然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由于教育全员型管理机制体制还不健全,传统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教育发展与我省经济发展结合度不高,受人事、财政等管理机制的限制,教育发展转型缓慢。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大多数是注重理论知识、实践运用能力还较弱,无法满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学生创新能力总体较差。高等教育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总体实践创新能力较低,自主创业所占比例不高。教育投入总量仍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还较为突出。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但总体来看,由于贵州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总量任显不足,加之原有教育发展缺口较大,不同地区教育基础差距大,教育发展不均衡还较为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我省借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举办,教育国际化趋势逐步加强。但从总体上来看,虽然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但贵州省有能力吸引并招收留学生的高校数量太少,到贵州省高校进行学习的留学生比重明显过低。在贵州省高校中,具有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经历及国外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重也不高。在人才认证方面,目前我省还没有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化认证机构,我省高校还不具备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能力。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但信息化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我省的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数字校园网,广大中小学大都建起了信息化网络教室,但各高校校园网建设能力和校园网开放程度参差不齐;高校资源共享率过低,无法共享全国甚至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但各校数字图书馆差距很大。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广大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率较低。
为此,民盟省委建议:
——转变教育观念,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一是充分领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总体思路,立足于“教育优先”“教育第一”战略,各级各类教育人要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贵州各级各类教育人要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使教育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倡导功效型教育观,强调教育的社会实效性,发挥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性推动作用,树立办教兴省的思想,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观。主动出击,服务社会。使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息息相关。注重教育社会功效,使教育成为一种服务社会的力量,从而促使教育从重功名、重选拨官员转向全面服务社会推动产业发展。倡导服务社会教育观既要按社会发展水平和需要发展教育,不滞后也不盲目超前,又要重视从各个方面推动社会发展,满足贵州发展要求,使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二是借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的机遇,从根本上促进我省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全面推进贵州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重视教育的长期效应,强化教育对贵州未来发展作用,重视长期投入,将教育与贵州未来发展相联系,以发展观来办教育,重视教育投入应对下一个阶段甚至更长远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从教育被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向主动引领社会创新发展。
——创新教育结构,建立教育现代化发展通道。从人口大省迈向人力资源强省,是贵州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但如果只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难以满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发展目标。贵州教育现代化要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发展机遇,打破传统常规教育机制,通过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等支撑教育结构现代化;通过改革教育路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而解决制约贵州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诸多全局性教育棘手难题;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全面提升贵州省劳动力总体素质;通过完善教育配备,创新教育机制为培养和吸引大批高素质拔尖人才搭建快速发展的通道。如:现行高等教育的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高校办学自主权虽有所扩大,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历史,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规划。但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权、学科设置权、招生权以及确定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权利十分有限。在高校中,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政党权力三权不太平衡,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大学行政化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现代化关键领域之一。中国教育现代化过程就是转型变革的过程。其关键领域必须灌注大气力、大智慧,需要新思维、新制度。随着教育优先地位的日益凸显、教育优质规模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2030行动框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标准,原有的“切蛋糕”“分蛋糕”为主的思维方式面临重大挑战,必须探索新的教育经费增长机制。因此,我省教育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一方面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另一方面对原教育投入力度和方式进行调整,以保障贵州教育现代化的有序推进。
——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只有教育国际化,才能缩小差距,不致落伍。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是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有影响力大国的必然产物。所以贵州要发挥“东盟教育周”等品牌优势,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到各高等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校情,走有特色的国际化之路。第一是各高等院校确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战略,从思想、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入手,创造条件,与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接轨。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第二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各校应瞄准国际水准,集中力量建设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在这些学科和专业点建立同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安排更多的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把这些优势学科和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和专业。第三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我省大学与境外高水平大学之间师生互换、学者互访,同时要扩大留学生规模,开展国际化专业认证,培养国际型人才。第四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情感,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各类人才。第五,优化教师学缘结构,开展教师国际招聘活动,增加教师队伍中具有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经历的教师数量。增加教师出国访学和进修的数量和机会,积极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第六,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排斥民族化、本土化,有特色、高质量的民族化、本土化高等教育形式往往能引起世界关注,因而更易走向国际化。
——提高信息化水平,保障教育现代化顺利实施。我省教育基础薄弱,各级各类教育要建设一支与东部沿海省份比肩的强大师资阵容受自然、经济等条件的制约,但通过信息化之路可以缩小差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保障教育现代化顺利实施。以高等教育为例,首先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组建一支专业化信息建设队伍,从事科研和教学数据库资源的链接、挖掘、搜集、整理、传播等工作,将全世界的教学科研数据资源纳入到本校网络平台,不断丰富学术资源。特别是要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化图书馆。第二是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载体,建设以CD-ROM和Web教材为主,纸质化教材为辅,教学实景包括计算机模拟仿真、动画、录像、视频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将全世界优秀教学资源展现给本校的学生。第三是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使1名教师面向多名学生授课的方式变为1名学生可以自由地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分享到广泛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网络数据资源,让学生的学习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第四是建设校内快捷的网络交互系统,使师生之间能够实现实时交流互动。第五是面向社会开放本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实现高校校园网的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