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到点子上 “督”在关键处
——黎平县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亮点采撷
□石 宇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人民政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对民主监督提出明确的要求,给黎平县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2017年,黎平县政协探索民主监督七套“组合拳”,使民主监督真正做到“监”到点子上,“督”在关键处,增强了履职实效性。
“专项监督”发声有力
县政协常委会议议题紧扣脱贫攻坚等党政中心工作开展专题性监督,全年就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扶贫产业建设与项目资金安排情况等7个专题进行专题协商,形成了高质量的县政协常委会议监督报告,引起县委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王茂才对县政协《关于黎平县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作重要批示:“县政协的调研报告很细致,找出的问题很实在,提出的措施很有针对性,转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召集逐个解决”。通过县政协专项监督有力发声,有效促进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的全面推进。
“提案监督”做实做细
县政协做实做细提案督办工作,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立案154件,通过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带动其他提案办理,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12次,现场视察提案办理10次,专题视察调研6次,电话回访154位委员了解提案办复情况,征求委员对提案办理的意见建议,委员对提案办理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为100%。如委员提案《关于发展“两茶”产业并加快茶产业品牌建设的建议》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并出台了《黎平县茶叶产业三年攻坚方案(2017-2019)》等文件,指出在巩固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2万亩基础上,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县人均1亩茶目标,并竭力推出知名品牌。通过县委、县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县政协提案办理,有效促进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行风监督”效能提高
每年推选政治素质高、参政能力强、勇于担当的县政协委员担任脱贫攻坚督查、政风行风、环境提升、人事招考等内容的监督员,参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全程或阶段性监督。认真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对县扶贫办、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供电局三个单位进行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回头看”并进行公开测评,积极发挥县政协委员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县政协委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促进部门工作效能提高。
“视察监督”点面结合
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微型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发展等10个议题开展月协商,在到点到面视察调研基础上,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共同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与对策,共提出了意见建议69条,一些协商成果已成为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为推动全县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县委书记王茂才对县政协《黎平县微型企业发展情况建议》批示:“请县政府分管副县长阅研,要高度重视,让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成长起来,承载就业、创业、创富。”有的视察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被吸纳入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报告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全面小康社会民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派监督”注重实效
积极支持民建黎平支部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组织民建会员为蔬菜产业和“渔塘”产业提供资金帮助,选送付清武、林仙辉参加民建省委和中共黔东南自治州委统战部主办的“脱贫攻坚故事典型事迹讲述会”,任和昕牵头完成的由民建省委主办的“茅贡乡创与新乡村发展专题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专家和企业家参加会议,共同助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民意监督”用心用情
县政协拓宽社情民意征集反馈,通过县政协常委会议主题反映、走访联系委员等形式,广开信息来源,及时收集整理各界别群众关注的问题,使社会各界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得到充分表达,促进不同思想观点交流交融。并以专报形式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一些社情民意引起县委高度重视。如县政协及时组织对高屯街道反映历年移民搬迁村组相关后续工作不到位的社情民意深入调研,并以社情民意直通车专报县委。县委书记王茂才亲自参加专题调研责成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体现了县政协深深的民生情怀。
“媒体监督”激发活力
联合县电视台开设《委员在关注》《提案面对面》《民意直通车》三个电视专栏,编辑专题7期,对委员履职、部门办理、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跟踪采访,宣传报道,激发工作活力,提高了民主监督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