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23313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3-28

“铁牛书记”干得“牛”

——记黔南自治州政协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王铁牛

□本报通讯员 韦毓璋

  俗话说“名如其人,人如其名。”王铁牛就是个铁一般的人。

  王铁牛曾到地处贵州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的荔波县瑶山乡驻村参加党建扶贫工作,带领瑶族同胞一道干得风风火火。新一轮大扶贫工作开始后,黔南自治州委决定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王铁牛从州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的岗位上接过这一重任,再赴扶贫第一线,挂任中共贵定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云雾镇谷丰村扶贫“第一书记”。

  谷丰村是有名的穷村,布依族同胞们在《苦情歌》中这样唱道:“罩子翁翁在坡头,谷丰村是穷山沟;增收致富没门路,家家户户都发愁”(当地方言将“云雾”称为“罩子”)。虽然经过前几轮的扶贫开发,全村总体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按现行的脱贫标准来算,还有176户647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该村仍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后,谷丰村被列为全县攻打贫困堡垒的主战场之一。

  王铁牛驻村以后,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铁牛书记”。面对100多户贫困户的精准脱贫重任,他与村支“两委”干部和相关部门一道,运用“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工作法,走家串户调查,商量发展路子,协调项目资金,瞄准市场需求,推动项目落地,跟踪调解难题。他那股钢铁般的精神和老黄牛一般的劲头,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还作了一首民谣夸赞他:“铁牛书记好精神,驻村扶贫干得真;群众利益放心上,带领大家拔穷根。”

  随着脱贫攻坚步伐推进,谷丰村家家户户都有了增收致富的项目,村村寨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扳着手指,数着王铁牛驻村后带领大伙干出来的一项项成果:建成芭芒冲—干渔河—磴边通组公路12公里、鸡场坪—苦竹园通组路3.1公里、掌令通组路1公里、户户通道路1公里、谷岭产业路1.2公里;移动通信塔2座,文体广场1个,村寨活动场所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村委会有了办公楼。完成了掌令、鸡场坪、丰坡等村民组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发展辣椒种植450亩,银杏种植80亩,刺梨种植1865亩,养肉鸡6500羽,食用菌大棚20个。完成冗哑村民组15户65人整寨易地搬迁,与野猫冲、翁烟寨村民组46户192人和零星贫困户64户282人签订搬迁协议,易地搬迁扶贫干得有声有色。为116户贫困户争取到每户5万元政府贴息的“特惠贷”小额扶贫信贷资金扶持,其中73户用于自主发展生产经营,增收脱贫内生动力明显增强;43户自愿用于入股扶贫企业,享受股权分红,每年户均可分红3500元,部分贫困户还到入股企业务工,增收脱贫有保障。

  同时,王铁牛积极催生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贵定县康康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扶贫项目落地谷丰村,通过“公司+农户”赊销鸡苗模式,不仅带动了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还解决了产业发展中“卖”的难题。

  州委副书记、州委政法委书记罗桂荣深入谷丰村调研后,称赞该村养殖产业扶贫路子走得好。该村村组干部也都说,“铁牛书记”为全村的发展操了很多心,实施这些基础建设和产业项目之后,经济发展有奔头,群众脱贫有信心,真是“党的光辉像太阳,照得苗乡暖洋洋;驻村书记来帮助,脱贫致富奔小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铁牛对驻村扶贫工作岗位的真诚与忠实,安心驻村的敬业精神,也感动着许多人。在州政协开展的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三型机关”创建活动上,机关工作人员雷莉莉在“我在政协·爱我政协”主题演讲比赛中就以王铁牛为榜样,深情地说:“民宗委副主任王铁牛,已经58岁,临近退休,还毅然主动申请到扶贫点挂职,带领村民修通道路,帮助贫困老百姓发展养鸡、养猪、养牛项目,一心扑在为百姓谋幸福的事业之中……”

  今年初,经州委、州政府同意,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表彰60个“全州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0名“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其中王铁牛被授予“州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根据《贵定县2018年贫困县脱贫摘帽退出行动方案》,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产业扶贫和思想扶贫齐抓、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工作思路和以物质扶贫“六个山”、思想扶贫“三做到”、情感扶贫“三加强”、扶贫结果“四个好”的“6334”工作法为抓手,加快攻坚步伐。到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减少贫困人口1506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6%、35个贫困村出列,退出滇桂黔集中连片贫困县。

  面对繁重的驻村扶贫工作任务,王铁牛坚定地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责任担当,继续与村支“两委”和相关部门一道,下足“绣花式”的功夫,让贫困群众如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用求真务实的行动讲好州政协助力决战贫困、决胜同步小康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