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3期 本期23287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3-22

惊蛰

□董改正

  二十四节令里,最具动态画面感的,就是惊蛰了。

  “蛰”,《尔雅》解释为“静”,《说文》则是“藏”。天寒地冻,动物不吃不喝只睡觉,没声响,可不就是“静”?而此时天空一声雷响,它们都给惊着了,纷纷睁开惺忪的睡眼,翻翻身,爬出洞口看看:呀!地都绿了!

  雷声能惊蛰,炮声呢?当然不行。其实真正惊蛰的是温度和雨水,不是声音。温度湿度到了一定程度,天地之间无数的看得见看不见的生物都被唤醒了,慢慢绽开了生命的蓓蕾,生的气息浸染在风里、阳光里、空气里,表现在地表上。东北冰融,华北小麦返青,江南油菜花开,蜜蜂密布在阳光里。

  春天是在惊蛰节气站稳脚跟的。惊蛰三花信: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三花一开,到处都是春天噼噼啪啪的声响了。

  除了惊蛰,惊醒的更有农民。在江南油菜花明黄的田野里,他们赤脚走在温软的地埂上,泥土不那么冻人了。低头吃草的老牛,尾尖打个卷,几只苍蝇往来翕忽,猝尔远逝。诗人的诗兴也惊醒了,他们为惊蛰歌唱。陶渊明平实:“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范成大婉约如画:“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韦应物闲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都充满着欣喜的情绪。从严寒走来,乍见如此美好,每个人都想开出花来。

  物候和节气是农耕中国的记忆,在春天里,最会写诗的是农民,他们养活了诗歌。麦苗、油菜花、雨笠风蓑的背影,无不是最美的诗歌。“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始种田,从淅沥春雨到雨打残荷才稍事休息吧?农耕中国成了诗歌的田园,养育了中国文化恬淡的植物品格。

  今年雷打惊蛰前,按农谚的说法,“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当是丰收的好年景。我在潇潇春雨里,想象金黄谷物,摒弃心头杂念,翻检心里最素朴的幸福感,冥想与我一样善感的蛰虫们在这温暖的温度里的歌唱,便感觉自己在大化里齐一,卑微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