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履职精彩篇章
——福泉市政协2017年工作亮点扫描
□王 进
2017年是政协第六届福泉市委员会履职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协肩负着时代使命和人民重托,积极履行政协职能,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协商民主建设,为福泉市迈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启了六届市政协履职的精彩篇章。
探索建立政协委员脱贫攻坚“观察员”制度
市政协以陆坪镇为试点,探索建立了脱贫攻坚观察员制度和脱贫奖扶机制。9名政协委员主动担任脱贫攻坚观察员,从第三方角度,观察、指导、监督、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扶志、扶资、扶智等方面献计出力,对脱真贫和真脱贫情况进行评估,把民主监督寓于脱贫攻坚过程中,实现了监督与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机统一。
同时,采取帮扶单位出一点、社会力量(观察员)捐赠一点、镇政府出一点的“三个一点”方式,筹集资金117.8万元设立脱贫奖扶资金,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化解脱贫不愿摘穷帽难题。试行一年后,全镇393户1380人递交了脱贫摘帽申请书,按下主动脱贫的“红手印”,申请脱贫户占该镇2017年应脱贫的113%。脱贫攻坚创新举措得到中央、省、州媒体报道。
打响“污染防治攻坚保卫战”
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1+6”民主监督机制,强化对集中式水源点环境保护、绿色福泉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沙河治理保护、农村畜禽养殖粪便处理等的视察监督。一年中,共开展跟踪监督20余次,引起全市高度重视,打响了全市“污染防治攻坚保卫战”。
基层协商民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路架桥
市政协聚焦基层改革难点,以主席会议对各乡(镇、街道)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指导深化拓展“一意见”“一细则”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探索了许多促发展惠民生相统一的协商模式。如,凤山镇“四化”工作法、龙昌镇“123”工作模式、马场坪“1+N”协商模式、金山街道办事处探索实践的“三权机制”和“组财村统组用”等,在乡村综合治理中得到推动和运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索了一些经验和做法。《画出民生民愿最大同心圆——福泉乡镇(街道)基层协商民主探索与成效》在贵州政协报头版头条发表,《推进乡镇(街道)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被省政协收录出版。
服务实体经济,开启政企协商直通车
市政协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坚持问题导向,协调组织开展“市长与政协委员话实体经济”活动,打开了政协委员与市长直接对话的窗口,开启了政企政策服务“供”与“需”双方直接协商的直通车,助推市委、市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福泉市服务实体经济“大比拼”工作实施方案》,切中了企业需求关键,取得了“政企”双满意实效。
“委员之家”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全面加强“委员之家”建设,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8个乡(镇、街道)设立“政协委员之家”、教育界别建“委员网络工作室”、中心城小区建“委员工作室”,龙昌、道坪、仙桥等乡镇政协联络组在村组探索建立了社情民意联络站,使政协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和化解矛盾的重要平台,成为广大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化解矛盾纠纷的融解剂。《贵州政协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让委员唱主角——福泉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扫描》。
发挥对外协商交流优势,抢占中国“福”文化精神高地
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中,始终抓住以古城文化推动福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点,发挥政协对外协商交流优势,首倡全国以“福”命名的12个县(市、区)组建中国福城市联盟,定期开展中国“福”文化研讨获积极响应。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邀请了中国福城市联盟在福泉举办“携福同行·圆中国梦”首届中国“福”文化交流活动,在全国推介福泉幸福之城文化品牌中打响了共创幸福生活新未来的第一枪,向全国发出了幸福福泉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