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2期 本期2318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3-07

央视春晚效应凸显 多彩贵州魅力绽放

  狗年春节已经结束,央视春晚引发的“贵州热”却持续高涨,全省旅游实现持续井喷,肇兴侗寨也成为今年春节旅游的“网红”,继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向世界展示贵州的独特魅力之后,52分钟贵州专场文艺演出又进一步集中呈现贵州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对贵州文艺事业产生了巨大推动。

  这是一次惊艳世界的亮相

  3000名演员登台!不仅在人数上是春晚四大分会场之最,在演员选择上的大胆创新也最具特色。最多的群众演员,最大的年龄跨度,合理调动出一场紧凑而精彩的演出。

  “锦绣苗岭,梦幻侗寨!今天的贵州,不再是贫困和落后的代名词,正在贴上靓丽的名片!多彩贵州欢迎你!”“很激动,为贵州骄傲。看着有种想掉泪的冲动。”央视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亮相之时,“黔东南”也同步登上网络热搜榜,省内外观众纷纷点赞。有自信才能展风采,在这个国家高端平台上,藏龙卧虎的苗岭侗寨用优美的舞姿和歌喉、纯熟的非遗技法,让全国乃至世界的人们看到了贵州文化的多姿多彩,不仅在央视春晚直播收视率排行榜上占据了第三的席位,还创下四大分会场中收视率第一、历年春晚分会场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

  这是一次文艺成果的高度呈现

  当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与侗族大歌队伍站在同一舞台,现代音乐与传统侗歌交相辉映,一曲《尽情欢歌》浓缩了近年来贵州文化与世界艺术融合的成果;台湾歌手林志炫精湛的演唱技巧,与悠扬的苗岭歌喉完美结合,以一曲《太阳鼓》唱出贵州百姓像鲜花一样甜美的幸福生活。

  对外艺术合作结出丰硕果实,省内优秀作品更是精彩纷呈,杂技、芦笙舞、侗族大歌、舞龙嘘花、花脸龙等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交织,近年来我省创作的优秀歌舞节目资源得以全面整合,筑就贵州文艺高峰。

  这是一次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铁路修进苗家寨》的欢歌唱起来,高铁作为贵州近年来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一大象征,在央视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的演出中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高铁元素的运用,告诉世界这是一个新时代的贵州。短短7分钟,各大标志性元素的出现,诠释了贵州改革开放新形象、多民族和谐共生新生活、人民感恩奋进新步伐。

  由五大部分组成的贵州专场文艺演出,既以大量形式新颖的少数民族歌舞展示了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非遗瑰宝,又以方式创新的经典歌曲和情景表演重现贵州厚重的红色文化,《天渠》《天眼》等新创作歌曲诠释了贵州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进程。而这样的集中呈现,也将吸引更多文艺工作者关注贵州、研究贵州,从而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

  这是一次文艺创作水平的提升机会

  当“复兴号”动车驶入苗乡侗寨,锦鸡衔着稻谷空降多彩舞台,“长桌宴”变幻展示着贵州秀美风光、拼出寓意美好的“福”字,现代科技的运用将古老侗寨打造出超现实感的奇观,少数民族歌舞的创新编排在其中展示出别样风情。据介绍,舞美设计既顾及了空中和地面,LED屏幕拉出的第二层长桌宴舞台,打造出富有层次的舞台效果。这些设计上的巧思无疑也为贵州文艺创作提供了诸多参考。

  将3000名演员融汇于短短7分钟里,演员的调度、演出的时间都精确到秒,这背后庞大的工作量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如何在最短时间集中呈现最经典的瞬间?如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与全国高端平台的合作之下,贵州文艺工作者们也得到了启发。

  对贵州的文艺工作者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忙碌的春节,更是收获颇丰的春节,在央视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和贵州专场文艺演出的两次历练中,提升水平、拔高层次,进一步拓宽了贵州文艺事业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