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
——2017年贵州禁毒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黄福九
2017年全省各级禁毒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禁毒部门、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坚持以十九大安保工作为主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禁毒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新的成绩,受到国家禁毒委、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全面加强禁毒工作组织领导
贯彻中央精神坚定不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加强禁毒工作组织领导,为禁毒工作顺利推进、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禁毒组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贵州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促进办法》《贵州省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省禁毒委及时出台了《禁毒工作考评办法》《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办法》《县市区长禁毒工作约谈机制》《禁毒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县市区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测评机制》等机制、制度、办法。以中央、省委指示作准绳,为全省禁毒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指导方针和组织保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坚持把禁毒工作纳入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体战略部署,列入法治贵州、平安贵州建设的重要内容。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谌贻琴多次就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到省公安厅、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单位实地调研,研究解决禁毒工作的重大问题,对禁毒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长郭瑞民主持召开禁毒委员会全会、省公安厅党委会议、厅长办公会等会议研究部署禁毒工作,并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督导检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陈敏分别带队就《贵州省禁毒条例》修订、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建立实行“书记抓、抓书记”禁毒工作机制。2016年,国家禁毒委在我省贵阳市召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贵阳市“书记抓、抓书记”禁毒工作经验。全国会议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掀起了学习推广“贵阳禁毒经验”的热潮,建立实行党委书记任禁毒委第一主任、政府一把手任禁毒委主任的禁毒工作机制,把禁毒工作由部门负责上升到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禁毒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建立了禁毒工作会议制度、通报点评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定期召开禁毒工作调度会,部署工作,通报情况,督促落实,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共治的禁毒工作格局。
组织机构健全完善。省、市、县均成立了禁毒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公安禁毒专业队伍,全省有公安禁毒民警1100余人、禁毒办专职人员150余人、禁毒专干9000余人。省政府每年投入禁毒专项经费1000万元,各级财政将禁毒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
禁毒部门认真履职。各级禁毒部门统一认识,落实措施,压实责任,合力推动禁毒工作向前发展。禁毒办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海关、邮政、民航等部门加大毒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健全完善各项打击合作机制;宣传、广电、教育、文化、工青妇等部门强化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社会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计、税务等部门落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各项就业保障、帮扶救助措施,最大限度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禁毒经费设施投入,全力保障禁毒工作顺利开展;安监、食药监、公安、卫计等部门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监管力度,防止流入制毒渠道。
重点整治突出毒品问题。全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紧紧抓住国家禁毒委员会和省禁毒委员会挂牌的重点地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禁毒重点整治,全力整治突出毒品问题。一是压实责任主体。出台了《贵州省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禁毒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将禁毒工作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作为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被列为国家禁毒委、省禁毒委重点整治地区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作出明确规定。大方县、遵义市红花岗区、桐梓县、威宁县、松桃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6个国家禁毒委员会重点整治地区全部建立了党委书记任禁毒委员会第一主任,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禁毒委员会主任的禁毒工作机制,加强对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的领导。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了《贵州省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办法》,明确重点整治地区认定标准、考评办法、追责程序,建立报告、通报、约谈等制度,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省禁毒委每年召开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会议,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省禁毒委员会《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办法》,明确一批重点整治地区,层层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省禁毒委联合省统计局每年开展一次全省禁毒工作满意度调查测评,将综合排名后三位的县(市、区)纳入省禁毒委重点整治地区。三是强化治理措施。针对外流贩毒问题,通过开展排查摸底、梳理重点嫌疑人、网上布控、通报流入地等措施,及时打击。加强与广东、浙江、云南、江苏等流入地的交流合作,签订禁毒协作机制,建立情报互通、外派联络员制度,共同打击跨区域毒品犯罪。针对毒品滥用问题,加大毒品危害宣传力度,通过发放禁毒明白卡、禁毒宣传手册、开展禁毒讲座、制定《禁毒公约》《村民禁毒自治章程》,编唱禁毒山歌、民谣等特色方式广泛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四是推进禁毒扶贫。坚持“治贫必治毒”、“扶贫必扫毒”的工作理念,将禁毒扶贫工作纳入“大扶贫”整体战略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省禁毒办、省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禁毒脱贫工作的意见》,推进扶持产业发展、开展农业合作、技能培训、安置就业、政策兜底、最低生活保障等禁毒扶贫措施落实。全省已有5300名涉毒贫困人员实现脱毒脱贫,脱贫率32%,初步实现“以脱毒保脱贫,以脱贫促脱毒”的目标。
严厉打击防范各类毒品犯罪活动
2017年以来,全省各地始终坚持对毒品犯罪“零容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禁毒委“4·14打击制毒犯罪机制”“5·14堵源截流专项行动”、打击网络涉毒等一系列部署,组织开展“利剑行动”“斩毒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打击、专项治理,截至2017年11月,全省共破获毒品案件7500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近9000人,缴获各类毒品1110多公斤。
组织开展破案会战。坚持以打击跨境、跨区域重大制贩毒犯罪集团、网络为重点,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加强毒品案件侦破,缉毒执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级检察法院加大毒品案件办理力度,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分子。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零星贩毒活动,坚持“打零包、破大案”打击思路,整合司法和公安各警种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组织开展打击零星贩毒专项行动,全省破获50克以下零星贩毒案件5400余起,占破案总数的77%。司法、公安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加强在所人员的思想教育、法治教育,组织开展深挖犯罪专项行动,破获了一大批毒品犯罪案件、抓获了一批毒品犯罪嫌疑人。加强侦查破案基础保障建设,全省有10个禁毒情报中心、11个毒品实验室纳入“十三五”规划。
严打制毒犯罪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打击制毒犯罪“4·14”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省打击制毒犯罪专项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召开部署会议,全面推进落实。2017年以来,共破获制毒案件12起,安监、食药监、公安等部门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力度,强化生产、销售、购买、运输等全环节管控,未发生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案件。
严查毒品入境内流。公安、邮政、民航、铁路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堵源截流“5·14”工作机制,针对“金三角”、周边制毒重点地区毒品入境内流,采取常态查缉和集中行动相结合、公开卡点和秘密站点相结合、常规盘查和技术查缉相结合的方式,在高速公路进出口、机场、火车站、客车站、物流集散中心、省际交通要道等重要部位开展毒品公开查缉工作。2017年以来公开查缉破获毒品案近2000起(其中物流寄递案件3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员近2500人,同比分别上升38%、34%。目前全省建有9个毒品检查站,“十三五”将再建16个毒品检查站。
强化预防教育,全面提升全民禁毒意识。全省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禁毒预防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紧紧围绕全社会、青少年、“高危人群”三个重点,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八进”活动,广泛运用互联网、微信、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一是狠抓重点。坚持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为重点,省委宣传部、教育厅、财政厅等14家单位出台了《关于贯彻<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的实施意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十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以在校学生为重点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加大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六进”系列读本的学习宣传力度,编撰《贵州省青少年预防合成毒品手册》,实现禁毒教育读本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在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每学年至少安排2课时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课程,贵阳市将禁毒知识纳入中考内容和学期考试。组织开展了全省禁毒知识竞赛、大学生“远离合成毒品,珍惜美好青春”禁毒宣传万人长跑、全省大学生禁毒志愿者禁毒宣传“三下乡”活动、“6·26”禁毒广场宣传活动、公开销毁毒品、全省禁毒知识巡回展览、全省禁毒公益广告大赛、全省中小学生禁毒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禁毒民警先进事迹宣讲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使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二是强化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积极推进禁毒宣传“八进”、“五个一”等活动,利用“6·3”虎门销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集中开展各类禁毒宣传活动。创办了“贵州禁毒网上教育馆”、“贵州禁毒微信公众号”、“黔禁毒微博”、“禁毒今日头条矩阵”等平台,通过文字、图片、游戏和网上答疑、网上举报等,开展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宣传教育活动。全省建成各类禁毒宣传新媒体累计100余个,订阅、关注和使用累计达500余万人次。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禁毒工作,全省有禁毒社会组织169个、禁毒志愿者队伍580余个、禁毒志愿者2万多名。三是夯实阵地。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均建有免费对外开放的禁毒预防教育基地,建成900余个依托学校、街道、社区的禁毒教育园地(长廊)。通过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十百千万”工程,紧紧依托学校主阵地,树立典型、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推进毒品预防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全省共建省级示范学校32所、市级示范学校258所、县级示范学校1300所,4所学校被国家禁毒委员会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先进学校。
强化禁吸戒毒,竭力减少毒品社会危害。全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关怀救助、综合矫治”的工作理念,深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未完待续)
2017年6月28日,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省公安厅厅长郭瑞民出席全省禁毒电视电话会议。
2017年8月17日,省禁毒委副主任、省禁毒办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闵建出席全省禁毒工作推进会。
2017年4月27日,国家禁毒办交叉检查组在我省基层检查禁毒工作开展情况,省禁毒办专职副主任吴泉安在会上作禁毒工作汇报。
2017年4月25日至27日,国家禁毒办交叉检查组到我省进行交叉检查,对我省的禁毒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领导重视,保障有力;二是大胆探索,亮点纷呈,各级禁毒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担当、大胆创新,探索了“阳光工程”、贵阳禁毒工作模式等一批好的经验做法;三是机制健全,成效明显,有效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禁毒工作社会共治良好格局。图为汇报会现场。
利剑行动扎扎实实。图为纳雍查缉毒品现场。
斩毒行动有声有色。2017年7月2日,黔东南自治州禁毒部门成功破获一起跨省运输毒品案,抓获嫌疑人6人,缴获毒品麻古55包,净重31.2公斤。
清剿行动持续不断。2017年“6·26”国际禁毒日公开销毁毒品仪式在贵阳举行。
净土行动声势浩大。图为道真自治县开展的禁毒游行宣传活动。
回归行动效果明显。图为盘州市回归体验中心为培训合格的康复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