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开学礼
□孙丽丽
时光款了款身子,我还未仔细端详她,眨眼暑假过去了,孩子们的神色像贪吃的小熊,似乎意犹未尽。学校门口插满了一排排的小红旗,欢迎新同学。大一的新生也跨进了飘着桂花香气的校园。
《大戴礼记·保傅》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在古代,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在古代,新生入学也有“开学仪式”,而且格外隆重。“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红楼梦》里贵公子贾宝玉入私塾读书时,不仅有书笔文物、茶壶盖碗、手炉脚炉等,还有四个小书童跟随,外加几个年纪较大的仆人伺候,可谓排场不小。在古代,一般家长也要为孩子筹办入学用品,如桌椅、文房四宝等。闽南一些方,开学还要带公鸡一只、长命葱一株,葱饼一箱。这里有特殊的寓意,公鸡的寓意为一鸣惊人,长葱则暗示着独占鳌头,葱饼则是聪明伶俐的意思。
《礼记》有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古时的入学礼非常庄重。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知书明理是孩童人生第一步。然后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学生先叩拜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而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礼成,还要设宴款待老师。《杨闇公少年记事》中就曾记载,杨闇公入学时,曾跪倒在孔夫子的圣牌前,听老师念道“祝告先师、孺子启蒙、青云有路、鱼水化龙”等语句。
古时繁复隆重的入学礼,体现了当时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接着要举行“开笔礼”,内容是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拜笔师等内容。用朱砂点红痣在刚入学孩子的额头,意为“开天眼”,因“痣”与“智”是谐音,寓意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意思是通过击鼓,引起学生对学业的重视。
“路漫漫其修远”,古人对开学之礼的重视,意味着对知识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