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3期 本期2266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1-28

毕节工商联:用心用情帮扶 打造“毕节样板”

□本报记者 李 丽 王 曼

  “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毕节市工商联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3311”目标,围绕“域内发动、商会联引、东部支持、广州深圳等帮助”四个重点,积极探索创建“1+3”模式,着力打造“心连心用心帮、手牵手精准帮、肩并肩实干帮”的全国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毕节样板”。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10个县(区)已联引775家企业结对帮扶802个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40.59亿元,受益贫困人口30余万人,带动12余万贫困人口脱贫。

  精心谋划 引凤归巢

  “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行动启动之初,结合全市企业资源与统一战线对接联络优势,毕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按照“23311”的目标思路,即发动市内企业200家、商会联引企业(春晖行动)300家、民主党派帮助联引东部企业300家、联引深圳企业100家、联引重庆企业100家,推进联引企业工作。在1981个贫困村中,优选1000个作为联企帮村重点。

  毕节市工商联积极探索创建“1+3”模式,即以“千企帮千村”为平台,以“联企帮村”“万凤还巢”“荣誉村主任”三项重点工程为重点,聚“百会千企”之力,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织金县还整合专业合作社力量,形成“四股力量”注入“百企帮百村”的帮扶格局,并探索建立全国“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大数据平台试点。

  结合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识别工作,该市各县(区)统战部门、工商联、扶贫办、光促会具体牵头,乡镇具体负责组织各贫困村谋划“千企帮千村”宜帮宜扶项目库项目1032个,编制产业扶贫项目推介手册,宣传扶农惠农政策及涉农项目优惠扶持政策,扶持帮扶企业转型发展、互利共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帮扶企业发展后劲,提升企业可持续帮扶能力。

  仅2016年,全市就向9.34万贫困户发放“特惠贷”32.88亿元。贫困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将“特惠贷”注入帮扶企业,规避贷款风险,参与企业分红,实现了稳定脱贫。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兴隆村张永健,按照“政府引导、村委主导、群众参与、利益共享、贫困户按股分红”的链接机制,投资3000万元创办年存栏78万羽的兴联蛋鸡养殖场,101户农户、25户贫困户贷款入股600万元,除3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外,入股农户年分红3万元以上,直接解决和带动90户贫困户脱贫。

  重点发力 多线着力

  激发“荣誉村主任”活力,注重域内发动。全市聘任355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荣誉村主任”,通过开展春晖助力“六个一工程”(即:帮助任职村作好一个规划,培育一个产业,争取一个项目,开拓一个市场,搞好一次培训,办好一件实事),促进创业带富,实现村企共赢,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了展示才干、贡献智慧、奉献爱心的宽广舞台,“荣誉村主任”还被评为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

  游建华是金沙县木孔镇湾子社区“荣誉村主任”,在他看来,村主任的首要使命就是带动村里的产业发展,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近年来,他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辣椒基地近2万亩,直接解决任职村贫困户120余人就业。同时,积极帮助湾子村改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带领公司投资350万元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湾子广场,安装了近100盏路灯。

  搭建“万凤还巢”平台,注重商会联引。积极推动广东、深圳、宁波、昆明、北京、上海、苏州、成都、重庆等异地毕节商会筹备组及毕商联络站建设,建立“天南地北毕节人”信息库,依托在外务工、经商办企业的200多万毕节人,利用节假日组织召开返乡成功人士座谈会,把在外的优秀人才“统”回来,实现创业带富。目前,已有368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小微企业1126个、组建专业合作社567个,成为毕节市农村脱贫一线的一道靓丽风景,被全国工商联领导誉为“小企业发挥大作用”。

  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张万登是昆明毕节商会副会长,2016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外出经商的收入2000多万元投入七星古茶项目和农业观光园建设,流转土地3000余亩,解决贫困户务工人员就业,带动80多户贫困户脱贫;黔西县金碧镇杨勇从贵州政法学院毕业后打过工、经过商,返回家乡后领办杨勇专业合作社,发展皂角树产业。2016年成功育苗30亩,免费发放给周边村民,并通过与与村民签订合同订单回收,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在杨勇带动下,黔西县种植的药用皂角树已经覆盖到金碧镇、林泉镇等11个乡镇,并组建合作社联合社,种植皂角面积达3万多亩。其中,带动贫困户531户。

  发挥“多党合作”优势,注重东部联引。毕节作为统一战线服务改革发展试验区、多党合作示范区,在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东部十省市及贵州省统一战线的关心、支持和推动下,全市已联引359家市外企业对664个贫困村进行帮扶,累计投入35.75亿元,受益贫困人口20.3万人,带动贫困人口10余万人脱贫。其中:恒大集团计划3年时间,投入30亿元整县帮扶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脱贫,并于近期举行帮扶毕节市签约仪式,助推毕节整市脱贫,已初步形成全国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毕节样板”。

  在全国工商联的关心、支持下,新增支持织金县“同心光彩助农担保资金”2000万元,并组织推动“京津沪黔”企业家赴织金开展帮扶活动,促成19个企业与织金达成帮扶协议,协调10家民营企业与织金县10个贫困村签署结对帮扶协议,协调宝龙集团支持2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扶持织金20个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与省工商联共同协调贵州兴伟集团支持1亿元以上资金,帮扶织金县珠藏、自强两乡镇推进整乡脱贫等。

  抢抓“扶贫协作”机遇,注重对口帮扶。通过对口帮扶立足定点县、优势资源面向试验区,主动到对口帮扶的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汇报对接。如九三学社对口帮扶威宁县,就协调上海雪榕集团继续投资8亿元支持大方、威宁两县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建成占地980亩的1000个香菇种植连片大棚和7.9万平方米高档养菌厂房,新增加就业1400人。其中,贫困户劳力占60%。抢抓深圳、广州等对口帮扶毕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引进深圳企业在毕节创建“深圳产业园”,推进“万人就业扶贫行动”。引进广州云贵蔬果有限责任公司在大方县兴隆乡建蔬果基地3000多亩,其中:流转土地500多亩,带动专业合作社7个,带动贫困户200多户脱贫。特别是该公司早熟马铃薯试种成功后,带动全市发展早熟马铃薯产业基地30万亩。目前,在对口帮扶区对接推动下,广州企业家正积极赴毕节考察,有的已达成初步帮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