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神韵
□刘君山
到了沅江的赤山岛,才真正领略到了洞庭湖的神奇博大和美丽。在洞庭湖边生活了多年,喝着洞庭湖的水长大,熟读着范翁的《岳阳楼记》成长,我自以为就成了洞庭湖的儿女,没想到原来还真是有点坐井观天,不知所云。在沅江,一位从事洞庭湖考古和研究工作的资深学者对我说,没到过沅江的赤山岛,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了解洞庭湖。起初我还不敢苟同他的意见,可是到了赤山后,我才从内心感到这位学者所说的不无道理。“不识洞庭真面目,只缘生在此湖中”,土生土长的洞庭湖人,竟然对赤山是那样一无所知,我真有点无地自容。
说赤山是洞庭湖的脊梁,一点也不为过。地质学家们认为赤山是“燕山造山运动时期”所形成。赤山处在洞庭湖的中心,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内陆岛。赤山四面环湖,资水、沅水、澧水汇聚在她的周围,沐浴着赤山灵秀的躯体,让赤山出落得容光焕发分外妖娆。在这一百多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只呆了半天时光的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绘赤山的美丽和神奇。
走近赤山岛,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浩大的森林公园。春天里,葱郁的树木把赤山染成一片翠绿。站在赤山的山头上的至高点,放眼望去,青山如黛,林木葱笼,满眼皆是绿色,空气中还氤氲着淡淡的花香,让人感到是那样神新气爽。岛上还有数个湖中湖、岛中岛,像一颗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碧绿的岛中,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山无水不明,水无山不秀”,秀丽的湖光山色,使得赤山山水兼备,奇幻多姿,堪称人间一绝。难怪当年范蠡和西施选择这里隐居,安度时光,真算得上是别具慧眼。
走进赤山岛,也就像走进了一座深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赤山历史久远,文化积淀厚重,可以说是洞庭湖湘文化的源泉。岛上发现了十多件至少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和多处旧石器、新石器遗址。考古学家们研究发现,赤山是人类早期最适宜生存的地方,也是洞庭湖惟一有河砾石加工打制石器的地方。因此,专家认定赤山是整个洞庭湖区人类最早生存、生活之地。在有着神奇美丽传说的龙虎山上,热衷于洞庭湖考古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的邓企华先生,为我寻觅到了一块旧石器时期的石块。石块呈红褐色,比一般的石块重了许多。我拈量着这块人类先祖们打制石器时废弃的石块,感到它是那样沉甸甸烁手。
不胜枚举的奇闻轶事和美丽传说,给赤山披上了一层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春秋战国时楚平王迁葬于岛上的二龙山,越国上大夫范蠡携美女西施隐居蠡施冲,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岛上吟咏作赋,三国时蜀大将关羽和赵云在此羁马征战,南宋名将岳飞和农民起义军将领杨幺大战赤山岛……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虽然已经灰飞烟灭,但正是赤山太多太久远的故事和传说,成为了洞庭湖中的一座深不可测的谜宫。
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去领略那颗叫做“樟生腊”的的奇树吧。这颗需六个人才能合抱、拥有2100多年树龄的樟生腊,历经了几十个王朝兴衰,见证了中国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这颗千年樟树中间,还长出一棵粗大的腊树,真是罕见的一大奇观。我走近这棵奇树,仰头眺望,看到树杈上枝叶繁茂,可是树身却被掏空,小孩子可以在里面捉迷藏。我想:也许正是由于这棵树的主干被掏空,做不了用处,它的枝干不知多少次被锯作用途,而它的主干才幸免于难而保留至今。无独有偶,当今世界最高的少女——2、47米的曾金莲也就出生在这里。如今,那位高大的少女只活了十几岁就夭折,而这棵古树可能还要活上千年万年……
赤山岛,是洞庭湖中的一颗蓝宝石。如果把浩浩荡荡的八百里洞庭湖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湖的话,赤山就是“母亲”额头上一颗迷人的美人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