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258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1-14

画出最大同心圆

——福泉市金山街道协商推进乡村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薛建国 王 进

  2015年5月,黔南自治州政协在福泉市选取金山街道、凤山镇和仙桥乡启动了全州基层协商民主改革试点工作。金山街道本着“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原则,作了系列探索与实践,形成“村组用权、街道放权、群众治权”的“三权”治理模式,成功破解了乡村综合治理难题,让群众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画出了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乡村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

  街道放权“一报两议”。在乡村综合治理中,坚持“一报两议”(“一报”:村委会申报整治决议。“两议”:基层协商民主建议、街道党工委决议),给村组下放“三权”(事权、人权、财权),进一步释放了乡村发展动力。目前,5个村共上报村庄环境整治请示25个,下放污水管网、运动器材等资金2000万余元。2017年,街道就乡村整合治理工作,共召开基层协商民主征求意见会15次。

  村组用权“一提两审”。在乡村综合整治中,推行“一提两审”(组务管理委员会提出整治申请,村支“两委”初审、村民代表会议复审)用权机制,解决村组干部无权干事的问题。自乡村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金山街道辖区5个村60个村民组都已向村委会提出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申请。目前,有25个村民组通过审查,35个村民组方案优化中,36个申请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群众治权“一组两会”。在乡村整合治理中,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推行了“一组两会”(在党组织领导下的组务管理委员会,党员群众会议落实项目、民间协会自主管理)群众治权机制。目前,金山街道在5个村60个村民组都建立了党小组(片区联合党小组),按照程序选举组建了组务管理委员会;成立了5个“个体建筑工匠协会”,1个“农家乐协会”,会员总数达600余人,推动了乡村综合治理的常态化、长效化。

  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推动了乡村综合治理全覆盖。在乡村综合整治中,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急、群众不急。通过“三权”机制运行,有效解决了政府急、群众不急的问题,推动了乡村综合治理全覆盖。2016年5月,在双谷村莽蛇洞组、岔河老山寨组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组织5村60个村民小组近120人通过观摩乡村综合治理示范点老山寨和双谷村后,群众对乡村综合整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2017年,乡村综合整治改革向5个行政村(太平、坪山、双谷、岔河、瓮赏)全面覆盖,采取争取项目资金、办级融资、群众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预计投资1亿元左右(群众的资金投入和投资折资占40%左右,各级政府项目投资和资金投入占60%左右),分批次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工作,力争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5个村60个村民组乡村综合治理工作,真正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目标。

  调动了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自2017年4月份以来,金山街道办事处的100多名村组干部都在忙着召开村组乡村综合整治改革商讨会,白天开村支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晚上开村民组群众代表会,及时部署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安排、传达规范农村建房政策、商议美丽乡村建设事宜,可真是忙得充实,但脸上随时面带笑容,有成就感。如,在双谷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在村干部、组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的组织带领下,只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总投资1亿多元的近80多个大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双谷村已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生态体育公园的命名。

  激发了群众主体意识。走进金山街道辖区的村庄,你会发现群众在主动清扫道路沿线卫生,村庄基本没有暴露垃圾,干净卫生。当你深入到一些村组的中心位置,你会发现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施工的乡村文化广场上,男女老少全体动员,有的在搅拌砂浆、有的在砌砖堆石、有的正从山上杠景观树在广场上移栽,场面热闹、干劲十足。在深入了解后发现,群众是在抓紧时间建设自己的家园,因为他们给村委、街道办事处写下了承诺书、摁下了红印、立下了军令状,是“一组两会”治权调动了群众参与美丽村庄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如,在岔河老山寨乡村综合治理中,32户177名村民均做写下了立下“占地免费让、占房主动拆、投劳集体上、投资按例出”的“承诺书”,立下“军令状”,并按上“红手印”,每家户每主动交了1500元总计48000元的“保证金”。通过组务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整治工作,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老山寨华丽蜕变,破茧成蝶,由以前的古老深山变为现在的美丽村寨、产业扶贫示范园区。

  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启示

  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乡村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群众利益广。在整治过程中,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不能大包大揽,乡镇(街道)职能逐步由握权管事向放权指导的转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群众深切关注的热点难点、公共服务供给和制度保障上,具体落实事项交由村组干部和涉及群众具体去组织实施,逐步构建“政府指导、村组主导、群众主体”的乡村治理模式。

  赋予村组干部权利是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乡村综合整治过程中,要赋予村组干部动议整治项目建设的权利,结合实际,下放乡村综合治理改革中的事权、财权,配套建立村干部、组干部乡村综合治理改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组干部主动谋事、干事、成事的积极性。

  用好村民自治是重点。群众的事应该交还群众。在村庄整治项目中,群众是否愿意主动申报、主动投资投劳,要用村民自治去约束管理,要充分发挥组务管理委员会、协会组织的作用,切实把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扭转过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切实解决以往“政府急、群众不急”和“政府买单,群众不买帐”的问题。

  用活基层协商民主是保障。坚持把基层协商民主贯彻于乡村综合治理的全过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站在群众角度换位思考问题和决策工作,始终坚持找群众商量,请群众参与,针对性破解了群众看法、想法不一致等问题,找到了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使得乡村综合治理改革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在双谷田园综合体建设上,金山街道办事处事前围绕建什么、如何建等问题请群众参与讨论,集中民智、科学决策。事中请群众参与工程质量监督,阳光运行、保证质量。事后请群众参与工程项目验收,做好整改、加强问责,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