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雨
□张华梅
在外行走难免遭雨淋,这是没法子的事,被雨淋也是一种机缘,那从天而降的雨滴,何止亿万滴,就有那么几滴落在你身上,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想通了这一点,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遭雨了,有时心中还可能有窃喜,伸出手去接雨滴,从心里泛起一丝爱意,既给可爱的大自然,又给无助的自己。
躲雨是件好玩的事情,最常见的是躲在人家檐下。不管是骑车还是步行,遇雨即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躲在别人家的矮檐下,即使低头躬身又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外面仍在不断下着的雨,心中可能会平静,也可能是庆幸,但更多人会焦急,希望雨早点停下来,能够继续赶路。但雨是否停,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躲雨的时候,一般不会孤单,有一个人到檐下躲雨,这种行为会感染别人,就会有接二连三的人挤到一起躲雨。所以说躲雨也是一种契机,人如浮萍,要不是这场雨,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挤到一个屋檐下。
躲雨的人,有时大家都默不作声,有时会讨论几句,聊到感兴趣的话题时,很多人会插嘴,说上几句自己的观点。这时心情会放缓,下雨带来的焦虑慢慢消失,可见,在任何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多么重要。一场雨,在不同的地方,可能造成成百上千的躲雨场景,这些场景相似而又各不相同。躲雨的人都有点狼狈有点窘迫,但躲雨者挤在一起的场景却又很温馨,这也是人间特有的温情。象征着灾难来临时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区别于兽类的各自逃窜,也区别于鸟类的大难临头各自飞。当然,鸟兽也会躲雨,躲在大树下,躲在草丛中,躲在人们的檐下,但它们缺少交流,这是与人的本质区别。
每逢躲雨,总会有人先走,看到雨点变稀了,看到雨势略小些,就忍不住冲到雨中,继续刚才的行程。这人或许是个急性子,或许是牵挂着家中的娃,或许是惦记着未办完的事,这都无可厚非,但往往被残存的雨淋个透,使得前功尽弃,但总有人会这么做,很少有人会等到雨完全停下。这种行为也极具传染性,只要有人走了,其他本来不想走的人,也会试探着走进雨里离开。而能够等雨完全停了的人,不是定力极好,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
但是躲雨也不都是在都市,都能遇到遮风避雨的屋檐。有时在乡间,有时在旷野,有时在山上,只能躲到大树下,躲到山洞里,甚至躲到农家的草垛中。这样的躲雨很难遇到别人,自然显得孤苦伶仃,但再大的雨都会停歇,只要有足够的信念,躲雨者都会等来雨过天晴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