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成果发布:
签约项目1611个 成交金额547.9亿元
本报讯(记者 黄福九)9月13日,第七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成果发布会在贵阳举行。据悉,本届“酒博会”实现现场签约贸易类项目1611个、展馆交易成交额98.37亿元,观展人数达33.21万人(次)。
9月12日,以“展示全球佳酿·促进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成功落幕。4天里,各项活动出新出彩,各项数据创下历史新高。
本届“酒博会”的境外企业、嘉宾参展参会比例较往年大幅提升,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法国、美属波多黎各、葡萄牙等多个境外代表团,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18个国家的35家境外商(协)会及机构;美属波多黎各州务卿路易斯·里维拉·马林等23名国外重量级嘉宾及境外采购商4000余人参会;全球41个国家、地区的800余家展商参展,外国展商占比达4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酒博会”期间展示酒品数量达21060余种,其中境外酒品12420余种、境内酒品8640余种。
本届“酒博会”共举办活动45项,数量较往年增加近一倍,内容涵盖高端论坛、项目洽谈、产业推介、调酒表演、美酒评选、酒品品鉴、智慧营销等。期间,7个展馆各自开展酒文化展示等趣味活动,增加了与观众互动;北广场展区还举办集美食、美酒、赛事、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第二届国际美酒嘉年华活动,实现了美酒与美食、美景等要素的多美与共。
据了解,本届“酒博会”达成的45个经贸合作中,来自18个国家、地区的35个境外商(协)会和机构,与贵州省贸促会(省博览局)、贵州国际商会、黔南州政府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友好城市协议等;签约贸易类项目1611个、总贸易金额达547.9亿元,投资类项目13个、总投资金额达29.38亿元。
“酒博会”期间还召开参展商与采购商对接会,来自全球各地的近200名精选专业采购商与85名中外展商进行了深度沟通。“一对一”的贸易洽谈机制使商贸合作更具针对性,可大幅降低供应商、采购商的对接成本,提升对接效率和双方满意度。这是国内大型酒类博览会在构建新型供求关系、促进供求双方高效资源对接的一次创新,也是今年“酒博会”的重大亮点之一。
英中贸易协会西区总监王楷:黔酒进军海外需知己知彼
现场声音>>
本届“酒博会”吸引40多个国家、地区的1万余人参会,除了全球酒类贸易代表,也有众多业界大咖齐聚会场、共谋酒业发展未来。
英中贸易协会西区总监王楷表示,“酒博会”已成功办到第七届,贵州又是中国白酒的核心区域,茅台、董酒等名酒闻名全国、飘香海外,“我们认为在一个生产酒、消费酒的大省,来自英国的酒企也会找到新机遇”。
据王楷介绍,此次英中贸易协会带来了20多个英国酒类品牌参展,比如威士忌、手工啤酒等代表英国传统的好酒,“还有一种英国品牌的杯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就选择这个杯子作为道具。”王楷举例说,英国的啤酒也很有特色,这次带来的手工啤酒产量不大,但口味非常独特。英中贸易协会寄希望于通过“酒博会”,让这些品牌顺利进入国内市场。
王楷认为,贵州的生态环境、民族文化都很有特点,现在发展的高山农业、生态、大数据等产业与英国很多业态契合。因此,他非常看好贵州,“贵州有后发优势”。
“大家经常开玩笑说英国是个‘大农村’,其实英国乡村建设与发展非常有特点,比如养殖技术等。英国的电子信息创新产业也非常发达,这与贵州发展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大数据等方向是一致的。所以,贵州如果与英国企业界加强交流合作,是可以实现共赢的。”王楷说。
黔酒如何融入世界市场?王楷给出的建议是:第一,如果真的想走出去,就要知己知彼,比如自问产品是否迎合对方的市场需求;第二,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对某个市场有潜在的开拓价值,就要对那个市场进行尽责调查,法律法规、跨界体系等都要有清楚认知;第三,一定要有熟悉当地文化、法律、市场的助手帮助自己,比如使用外籍雇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