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特别提出,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也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各界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各民主党派贵州省委立足各自优势和作用,积极采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政策扶贫等形式参与扶贫攻坚。其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企业家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人,自愿采取包干、定向等方式参与精准扶贫,使之成为助推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的生力军。本刊撷取一些优秀案例,呈现他们的努力与情怀。
□本报记者 李 丽
陈海彬:同心同行谋发展 情系乌蒙助脱贫
毕节市工商联副主席、黔西县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贵州同心商贸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彬是浙江义乌人。身为民建会员,他感恩组织关怀与培养,“能为民建中央重点帮扶的黔西加快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是我多年的心愿”。
2010年,陈海彬响应民建中央号召,在黔西县创办贵州同心商贸城;2011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及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等领导的见证下,与黔西县签署占地2000亩、总投资67亿元的同心商贸城建设协议。经5年努力,已引进近千家企业入驻,带动1万余人就业,年交易额达3亿元。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陈海彬没忘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2016年3月,个人捐资100万元支持黔西建设“智慧黔西·同心扶贫”云平台,将全县贫困户资料建成大数据信息库,并与民建中央网站链接,实现全国民建会员直接进行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
他还出资700余万元,协助引进广东红木家具、湖南邵东小商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黔西,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方式修建工厂、扩大就业,让当地贫困群众、返乡人员在家门口拥有一份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目前已吸纳1万余人就业。
为做好扶贫工作,陈海彬特别成立由专人负责的扶贫小组,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采取资金捐助、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技能培训、定点采购、劳务用工等形式开展精准帮扶。在协和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种植蔬菜;在新仁乡长井村建设苗木基地,修建水窖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帮扶钟山镇贫困户养殖生态肥猪,成立“水西黄粑”食品厂。落实“千企帮千村”政策,联合5家企业结对帮扶8个贫困村;邀请义乌工商学院专家来到黔西,免费为贫困大学生开展电商培训,为黔西电商基地建设奠定基础。逢年过节时,他都会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到学校慰问贫困学生……
陈海彬说:“我们每次去帮助别人,对自己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很可能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少年强,中国才会更强。”多年来,他先后捐资300余万元支持黔西经济建设、教育扶贫及帮扶贫困群众,树立了新一代民建会员企业家的良好形象。
2016年4月,民建贵州省委开展“思源”救护金州行·医疗扶贫助小康活动,向黔西南州捐赠救护车13辆,兴仁等7个县的13家医院受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