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205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04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美好幸福家园

——岑巩县政府主要领导与县政协委员座谈侧记

□黄梦香

  “今天召开2017年县长与政协委员座谈会,与大家面对面进行座谈,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每一次来政协与委员们座谈,都是一次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讨教的过程,更是一次集中智慧的过程……”这是7月19日,岑巩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昌盛与委员在与政协委员座谈时真诚、谦逊的开场白。

  “建议提升机关、乡镇、村干的环保意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广泛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步伐和农村清洁能源的宣传和利用、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源保护等措施,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综合整治;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塑料制品实行最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对医疗垃圾采取措施进行封闭回收处理,减少深埋带来的二次污染。”

  “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绿色宣传力度,在全县形成懂绿、爱绿、护绿的强大活力;加大对乡村通道两侧、河流两岸、旅游景点、村寨周边、农户庭院绿化美化的建设力度,并全面实行禁伐;加大苗圃基地建设力度,不但要大地绿起来,还要大地“彩”起来;对石灰岩裸露的小班采取禁伐、禁烧、禁改等强化措施,防止出现新的人为的石漠化现象发生。”

  “建议强化村级党组织的硬、软件建设,深入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加强快村干部“转型升级”,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加大招聘力度,增强师资力量,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村级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村卫生员力量,开展驻村帮扶,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村级卫生服务能力;加大村级公共文体健身工程的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村级文体健身设施。”

  “建议将传统宣传手段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乡风文明建设氛围;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着力培养现代新型农民;通过完善文化设施投入机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活动载体、搞好乡土文艺作品创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采取有效对策,消除农村各种消极腐朽现象和不稳定因素,创造风清气正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管理运行、考核激励、梯次推进四个长效机制,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

  座谈会上,10位县政协委员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情况”主题,就垃圾污水治理、绿色家园工程、道路畅通工程、供水保障工程、住房改善和农村消防工程、脱贫增收工程、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情况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这次座谈会主题选得好,会前准备充分,委员发言的质量较高,座谈的氛围很活跃,是一次成功的座谈会。大家所提的意见建议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我们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深受启发,深感责任重大”。在听取10位委员的专题发言后,吴昌盛感慨地说。

  针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吴昌盛均逐条作了回答,并提出:县政府下一步将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重点实施垃圾污水治理工程、绿色家园工程、道路畅通工程、供水保障工程、信息化和亮化工程、住房改善工程、消防提升工程、便民服务工程、脱贫增收工程、乡风文明工程等十大工程。到2017年底,完成所有行政村环境整治;到2018年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文明风尚明显提升,常态化管理机制全面建立;到2020年,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自然寨路、水、电、讯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本设施实现全覆盖。会后,县政府将认真研究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会的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也要把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带回去,抓紧时间研究,积极组织力量,尽快落实解决,不辜负广大政协委员的期望。同时希望政协委员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岑巩经济社会发展,再度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进一步深入群众、走到基层,倾听百姓的声音、感知群众冷暖,弘扬社会正能量,提高群众满意度,积极为建设美好岑巩幸福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更加普遍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县政府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县政协主席杨应斌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中央、省委、州委、县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岑巩县当前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农村清洁风暴行动,是时代所需、群众所盼。要加大力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做到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广大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农村清洁风暴行动中来。要注重推动自身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主动履职尽责,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