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国“减负”达万亿元,具体到一个个市场主体身上,是经营成本降低、发展空间拓展,将有效提升微观经济体的活力、竞争力。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压力不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此背景下,一年上万亿元的“减负”,不仅是对社会诉求的积极回应,更将为全国企业带来巨大政策红利。
“减负”万亿元,企业“获得感”仍难满足
降成本不能靠政府包办,今后还需通过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企业自身降本增效
□安 蓓 郁琼源
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力争全年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元。据了解,随着7月1日起一批新的减税降费措施开始实施,今年已落地的降成本举措将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
1万亿元的“减负”举措包括哪些?企业“获得感”如何?市场主体的成本还能继续下降吗?
万亿元“减负”举措
围绕减税降费,今年上半年召开的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多项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措施,“减负”规模达10010亿元。
减税方面,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等6项政策措施,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3825亿元。
降费方面,清理规范一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涉企收费、推动网络提速降费、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等,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3355亿元。
在此基础上,6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新的降费措施:从7月1日起,下调建筑领域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上限、清理能源领域政府非税收入电价附加、降低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等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暂免征银行业、保险业监管费。加上各省(区、市)政府对地方涉企政府性收费进行清理规范,这些措施合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2830亿元。
减税降费动真格,敢于接受监督才能确保有效落地。在财政部门户网站首页上,近日开设了“全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专栏,将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的收费项目、中央设立的收费项目全部纳入“一张网”公示,公布内容包括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个目录清单。按照部署,中央、地方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也将在年内公布。
“全国收费目录清单建立后,清单之外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执行,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有权拒绝缴纳,并向有关部门举报。”财政部税政司负责人说。
企业有何“获得感”
全国“减负”达万亿元,具体到一个个市场主体身上,是经营成本降低、发展空间拓展,将有效提升微观经济体的活力、竞争力。
小微企业济南托利电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提前完成上半年销售业绩,还花4万多元培训销售人员,正满怀信心地准备开拓市场。
这4万多元培训经费,就来自企业去年享受的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2014年至2016年,该公司营业额增长20多万元,正好赶上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上限从10万元先后提高到20万元、30万元,累计省下13万余元。“今年营业收入增长预计有40多万元,国家又把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上限提高到50万元,企业还能继续享受优惠。”公司负责人赵耀通说。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用电大户,用电成本占用能成本的80%以上。“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后,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一度电便宜了3分钱,去年全年就节省电费180万元。”该机场动力机电与能源管理部副总经理胡军说,随着其油改电项目推进,今年用电量将增长20%左右,预计上半年用电成本可减少200多万元。
“进一步压缩政府性基金、全面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工业企业电价有望继续降低。”国家发改委工作人员说,预计全年降电价将为企业“减负”655亿元。
各地政府的降成本步伐也在加快。今年以来,上海、湖南、天津、山东、贵州等多地已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减负”。
从4月1日起,根据国家统一要求,上海市取消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涉企收费项目。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税务经理朱榕说,仅此一项即可每年为西门子在上海地区的企业“减负”上百万元。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压力不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英国、印度等国纷纷推出放松管制、降低税负等举措,以增强本国企业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一年上万亿元的“减负”,不仅是对社会诉求的积极回应,更将为全国企业带来巨大政策红利。
降成本空间还有多大
据黑龙江省政协主席杜宇新介绍,目前该省企业降成本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工商业电费负担较重,二是企业养老金统筹负担较重。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政策举措,民营企业备受鼓舞。但由于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中梗阻、懒政庸政怠政等,导致企业‘获得感’仍有待提高。”
南存辉认为,政府应加大督查、改革力度,保持简政放权力度不减,整治懒政惰政行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政府性基金种类、缴费率,降低涉企收费;减少收费关卡、采用先进运输方式,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降低用能用地价格、融资成本等。
调查发现,当前仍存在涉企收费主体较多、随意性大,收费项目五花八门;一些行业商(协)会依托部门职责、垄断地位,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入会缴费等现象。
6月底召开的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必须重拳治理,坚决斩断“向企业乱伸的手”,决不允许把企业当成“唐僧肉”;对行业商(协)会、各类中介机构收费项目全面清理整顿,不合理的要取消、保留的要降低收费标准。
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正对以企业为缴费主体的各类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清理规范。在8月底前,国家发改委、各省级政府将按“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商(协)会、进出口环节、电子政务等涉企收费开展全面检查,对违规涉企收费问题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弟认为,企业有一些成本是刚性的,不可能无限下降,今后还需通过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企业自身降本增效。“降成本不能靠政府包办,而要通过简政放权、深化垄断环节改革等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来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