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不仅孵化了一批具有稳定成长前景的微型企业,还培育了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小微企业家队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省扶持小微企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仍存在着融资问题突出等问题。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市场不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微企扶持工作力度不够、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信贷均衡投放节奏与小微企业季节性资金需求错配等问题,在今年的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民盟贵州省委建议:
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本报记者 蒋兴华
我省小微企业融资和政策配套现状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创新、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小型微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和各地区,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民盟省委通过调研了解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每年扶持创办2万户微型企业,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孵化一批具有稳定成长前景的微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民盟省委提案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全省累计扶持微型企业82321户,注册资本(实际货币投资)104.03亿元,带动就业人员45.17万人。自2012年扶持微型企业以来,全省私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总量净增24.3万户、145.32万人,微型企业贡献率达33.88%、31.08%,其中2014年底,我省民营经济户数达到200.3万户,比上年增长15%,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958.8亿元,可比增长10.1%,占GDP的46.5%;2015年度微型企业贡献率达26.65%、32%。2015年1-12月全省共计扶持微型企业20020户,注册资本(实际货币投资)26.14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0.63万人(六盘水市另自筹资金发展微型企业1430户,注册资本1.43亿元,带动就业人员8188人)。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总量分别为206.31万户、2.27万亿元,户数和注册资本净增长较2015年分别达到76.27万户、1.67万亿元,增幅分别达到58.66%、277.64%。为更好地推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目前,我省102个县(市、区、特区、开发区)已全部开展扶持评审工作,截至2016年11月21日,全省已评审通过获得扶持的微型企业7134户,带动就业31868人。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盟省委认为,虽然我省扶持小微企业取得了明显效果,可问题仍然不可回避。具体表现为“融资问题突出、融资成本高、融资市场不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微企扶持工作力度不够、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信贷均衡投放节奏与小微企业季节性资金需求错配等问题。
着力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紧迫难题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民盟省委从六方面建议:
一、推进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平台。一方面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探索建立专门对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政策性机构或者地方性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创建专业的投资公司或设立风险创业基金,以克服间接融资过分强调资金使用安全性的缺陷。同时,完善资本市场,安排风险资本及时退出,形成风险资本融资的良性循环。赋予小微企业融资制度性安排,鼓励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央行对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予以单列,监管部门在监管评价上把小企业金融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小企业产品创新、内部评级、风险容忍度、风险资产转换系数等方面,给予银行更多的政策倾斜。对小微企业迫切需要但消耗风险资产较多、综合收益较低的保函、票据承兑、贴现等授信产品,建议监管部门出台差异化的政策。同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制订和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发展小企业“绿色信贷”,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产业转型。
二、优化发展环境,合力破解瓶颈制约。一是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利用好各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围绕贵州省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成立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小微企业信贷审批流程,减少中间环节等措施,推出适合不同小微企业的融资新产品,推动全县金融服务整体水平,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银行,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三是规范金融服务行为。整治银行业不规范经营问题,清理不合理收费,并进一步规范针对小微企业的收费项目,扩大小微企业收费减免范围。
三、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优惠政策。落实好省、市、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做好政策的细化和解释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法规知晓率。二是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采取适当宽松的政策,减少职能部门年检、审批手续,减轻企业隐性负担,最大限度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三是组建行业协会。针对小微企业大多是非公企业的特点,组建小微企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小微企业集群式成长,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二是重点培育扶持优势小微企业。研究制定一套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通过评估,在现有的小微企业中选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坚持“扶新助优”,使它们迅速健康发展。三是引导小微企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机制,创品牌经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
五、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促进小企业信用信息完善和透明化。加快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系统与银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共享,把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与企业信用记录联系起来,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建立以小微企业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引入商业性担保体系和组建互助型担保体系。同时,根据小企业自愿的原则,自发组建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按规定缴纳一定会费,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担保贷款额度。
六、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培训学习。加强和完善对小微型企业创新教育及培训机制,通过设立职业培训中心,采取授课培训、举办讲座论坛、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现代企业理念,指导小微型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组织学习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法守法,自觉诚信经营,争取社会的认同和信任;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要求,帮助企业完善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财务制度,财务透明,报表真实,及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建立企业自身信用制度;三是创造自身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水平,为职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引导员工自觉为企业解难分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