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铜锣一响,黄金万两。而在松桃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咀榜组,村民一听到铜锣声,便知道是“险情”来了!
如今——
铜锣不再响 村民喜迁居
□本报记者 潘 建
“咚咚咚……大家注意啦,今晚有大暴雨,请不要在家中睡觉,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全部搬到村委会暂住……大家注意啦……”
咀榜组的村民一听到组长田树兴的铜锣声,便竖起耳朵听组长的大声喊话,一听到要下暴雨,大家便收拾好东西,拖儿带女一家老小便搬到离家不远的“避难点”,直到大雨停后才回家。
村民们已经习惯了组长田树兴的铜锣声!
这是记者在松桃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采访移民搬迁工作时,通过镇党委副书记李代颂口中,复制还原在咀榜组遇上暴雨时组长通知全体村民的场景。
其实,咀榜组离响水洞村也就一两公里,但就是这一两公里,和响水洞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土质松软,坡陡林深,一遇暴雨,跨踏严重,危险异常,属于典型的地质灾害点。
2015年7月15日晚,响水洞村发生了特大洪灾,咀榜三组十余幢房屋全被泥石流或被跨踏的山体淹没,另有多幢房屋受损。
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谈及那次洪灾,李代颂记忆颇深,因提前接到暴雨预警,组长田树兴敲响了铜锣,镇村领导制定了干部包户责任制,深入到每一户农户家,帮助他们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第二天回到那里看到的景象可谓惨不忍睹,房屋跨踏或被泥石流淹没,许多房屋受损严重,一夜间许多村民便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了!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但是,这里的村民没钱另行选址修房,盘石镇党委书记麻程看到此情此景非常心酸: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无论如何要向上级争取项目,把咀榜组的村民全部搬迁出去。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在同情的时候也要思变,如何把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地质灾害区的群众完全搬离出来?如何把贫困户和地质灾害点两个搬迁项目揉为一个项目,必须符合这两方面的政策。”李代颂说。
咀榜组有住户46户,其中有24户是无房户和受灾户,属地质灾害点,要整组搬迁,这完全符合国家政策。
于是,盘石镇在2016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响水洞安置点项目中,把咀榜组纳入其中。工程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投入资金2300万元,共安置70户332人,其中精准扶贫户44户205人,安置点建筑总面积12000㎡,其中住房面积8300㎡70套,并计划于2017年6月底让村民全部搬迁入住。
记者在响水洞村移民安置点,这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粉刷墙体和室内装修,隆隆作响的推土机正在平整新居道路。放眼而望,移民安置点前的溪水清澈碧透,蜿蜒流经小村。村长田周成告诉记者,为让迁出来的群众能住得下,能致富,村里结合旅游规划,正在这里打造民族旅游一条街,随着响水洞村旅游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游人越来越多,搬出来的村民可以在此做生意,通过旅游带动他们的发展。而且,搬出来的村民离他们以前的居住地也不远,平时也可以回去继续种他们的土地,以后,村里正在打算通过把他们的土地及林地流转过来,让他们入股分红。
走过移民安置点不远的山坳背坡,便是咀榜组,低保户龙连珍家住在林木环抱的绿荫丛中,小路陡窄难行,几乎被荒芜淹没。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间木房子,房子下面便是一面斜坡,地基已下沉了不少,露出了支撑房屋的柱子,用石块顶着勉强支撑着。进到家,里面没有像样的家什,房子后壁全是用薄膜塑料围着,四壁通风、是典型的“星点灯、风扫地”的极贫人家。
“老人家,你住在这里怕不怕?”
“怕呀!特别怕刮风下雨。”
“您房屋后面为什么用薄膜塑料围起呀?”
以前下暴雨被大水和泥沙冲垮了,前前后后修补了两次,都被冲垮了,没有钱,后来干脆不修了,就用这个薄膜围起来将就了!
咀榜组全是苗族,上一点年纪的老人都讲苗语。幸亏有田周成村长的翻译,记者才得以和这位73岁的老人交谈。龙连珍三个女儿都远嫁省外,平时只有过年时才回来看望一次,至今仍然在做农活。
“要搬新家了你知道吗?”
“知道啊!我心里可高兴了,盼这一天我们已经盼了大半辈子了,感谢政府的关怀和帮助,终于有了新家了!”
“您准备搬些什么东西到新家啊?”
“没什么可搬的哦,我已经想好了,就搬冰箱和电视机,这可是我女儿以前回来时给我买的,留个念想,剩下的就留在老屋,隔三岔五的回来看一下。听说政府已经给我们买好了床、被子及生活用品,搬过去就可以住了,感谢政府的领导关心我们,逢年过节还给我们送来米和油……”龙连珍脸上绽开了幸福的微笑。
“我们这里一遇上刮风下雨确实很危险,半边山体已经有了裂缝,再长久住下去,说不定哪天真的说跨就跨了,所以只要锣声一响,我们就马上撤离。要搬新家了,以后再以听不到那让人揪心的锣声了,还真有点怀念以前的日子。”前来窜门的田树耕笑着对记者说。
“镇村里的领导来动员搬家时,我刚开始有点想不通,毕竟我们在这里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这里的一山一水和我们连在了一起,感情很深。这次我家得了三套房子,两个儿子已成家,他们分得了120平方米的房子各一套,我和老伴得了一套75平方的房子,够住了,而且还有门面!我现在愁的是如何把家里的东西搬到新家去,儿子们在外打工还没有回来。对于以后干什么,我还没有想好,搬过去还是要回来种地的。”田树耕说。
52岁的隆树梅是因病返贫户,5个儿子中只有二儿子成家,从小就残疾的三儿子已25岁了,其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这次她分得了两套房子,成家的二儿子得了一套。“前几天去看了新家,非常满意,环境非常漂亮。我们这老房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已经斑驳陈旧不堪了,当然愿意搬到新家去!” 隆树梅告诉记者。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隆树梅高中毕业,以前曾在村卫室上过班,因患高血压高血脂,在家瘫痪了一年多,没有离过药,这几年治病花光了家中的全部积蓄,所幸的是她现在可以下地走动了。隆树梅说,“想搬到新家后做点生意,做生意应该不成问题,希望病快点好起来!虽然我们这里现在正在硬化通组路,但这地方不方便且又危险,搬到村里,孙子上学、就医等方便多了。”
记者手记:本想好好的采访组长田树兴敲铜锣的故事,遗憾的是主人不在,听不到他敲锣的故事了!他们即将搬到新家,也许,他的那面铜锣将会束之高阁,向他的后辈子孙们讲述咀榜组先辈们那段难忘的艰难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