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7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21

  核心提示

  2016年8月17日,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贵阳禁毒经验现场会在贵阳召开。在会议召开前一天,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批示:

  禁毒工作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全省各级禁毒部门按照中央关于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违法活动,全面深化禁毒综合治理,为保障全省经济发展,深化平安贵州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贵州省毒品形势依然严峻,禁毒工作任重道远。

  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此次会议要求,总结推广“贵阳经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大数据作用,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他们为走在全国前列而奋斗不止

——近年来贵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综述

□沈进笃 本报记者 黄福九

  在国家禁毒委、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强正确领导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投入,强化工作举措,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全面落实禁毒综合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摸索和创新工作方法,齐心合力、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禁毒新路。

  近年来,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2016年,在国家禁毒委对全国禁毒工作考评中,我省吸毒人员管理和戒毒康复工作考评,排名全国第一。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投入是关键因素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加强禁毒工作文件精神和中央领导批示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禁毒工作,特别重视推动禁毒工作领域的创新。省委书记陈敏尔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始终把禁毒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亲自调研、亲自部署禁毒工作。

  落实完善“书记抓、抓书记”的禁毒工作“贵阳模式”。

  2016年8月17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在我省贵阳市召开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贵阳禁毒经验现场会,贯彻落实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主任、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关于“贵阳禁毒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就全国学习推广“贵阳禁毒经验”进行安排部署。全省各市(州)纷纷掀起学习禁毒工作“贵阳模式”的热潮,由党委书记担任禁毒委第一主任,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禁毒委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禁毒工作,禁毒委成员单位认真履行禁毒工作职责,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禁毒工作,“贵阳模式”在全省得到普及和推广。

  夯实基层基础堡垒推动各地禁毒办实体化。

  “十二五”以来,省禁毒委积极推动基层禁毒办的实体化建设,并多次派工作组赴各地调研、指导。目前,我省省、市、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均实现实体化运作,配备主任和专职副主任,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如织金县将禁毒办设为正科级常设机构,设主任一名(正科级),专职副主任两名(副科级),并向社会招考43位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为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

  完善戒毒康复体系建设。

  2016年4月省禁毒办、省综治办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贵州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2016—2020年)》,强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投入、技能培训、政策扶持,明确了我省五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力行社会共治是主要途径

  打造“阳光工程”升级版,全面提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安置率。

  在国家禁毒办、省委、省政府、省禁毒委统一部署下,省禁毒办加大对各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阳光工程”建设的督促指导力度,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强劲措施,不断深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阳光工程”建设。按照《贵州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促进办法》的要求,部分地区结合实际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主体作用,以企业化经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选好选准适合阳光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增收、管理有序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为戒毒康复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生活平台。同时,各地加大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让阳光企业享受有利政策,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我省在“阳光工程”的基础上又探索一套集“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正、帮扶救济、就业指导、宣传教育”为一体的戒毒模式,大力发展“阳光工程”,全面提升阳光企业的安置能力,坚持以阳光企业安置为主体,多种安置渠道为辅导的阳光安置模式。截止目前,全省共建成阳光企业140家,累计集中安置吸毒人员1.5万余人次,实现了“阳光工程”建设县县覆盖和将戒毒康复人员全部纳入安置体系的目标。“阳光工程”建设已成为吸毒人员回归和融入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延长了操守期。

  建立回归体验中心,破解“三难一高”难题。

  我省创新性地提出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社区之间设立一个中间平台--“回归体验中心”,以回归体验中心为中转枢纽、将戒毒各个环节有机相连的一种全新戒毒模式,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强制隔离戒毒,二是戒毒人员回归体验,三是就业康复、融入社会,以强制隔离戒毒+半强制隔离戒毒的模式对吸毒人员进行社会管理。2015年4月,盘县投入1100万元,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建立“回归体验中心”,通过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掌握各项技能出所的康复人员已达800余人,得到公安部的充分肯定。目前,我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回归体验中心”11个,分流管控戒毒人员1200余人。通过以上措施,我省司法、公安强戒所床位利用率均超过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立涉毒特殊人群收治医院,解决禁毒工作瓶颈。

  为有效破解涉毒特殊群体的强戒、羁押、收治难题,各市(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效破解束缚禁毒工作发展的瓶颈,先后建立“关爱医院”、“阳光医院”、“康复医院”、监管病区等涉毒特殊人群收押收治场所,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涉毒特殊群体的强戒、羁押、收治难问题,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2016年,我省特殊病收治医院已建设并投入使用47所,累计收治病残涉毒人员9600余人,在所人数2000余人,共投入资金19606.58万元。

  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禁毒工作,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我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探索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先后建立了花溪区“阳光妈妈”、安顺市“新芽”、瓮安县“众人拾材”微公益等社会组织,配合专职工作人员做好禁毒宣传、社会帮教、救助服务工作,力争禁毒工作在全国“走前列、作表率”。社会组织在开展禁毒工作的过程不断呈现出一些新的工作亮点,在贵州石阡县,吸毒人员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一直不离不弃,耐心地辅导和帮助,从心底感化了吸毒人员,最后成功帮助戒毒人员戒掉毒瘾,脱贫致富、回归社会。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有效地帮助更多的吸毒人员走上一条集“戒掉毒瘾、身心康复、融入社会、脱贫致富、回归社会”五位一体的回归路。同时,村支两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制定了合理的村规民约,利用村里侗族寨佬、家族长老的威信,在禁毒预防和治理方面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石阡禁毒工作的开展,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村民自发帮助吸毒人员脱贫致富,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的禁毒工作者、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截止目前,我省民政注册志愿者协会84个,禁毒志愿者队伍580余支,禁毒志愿者20000余名。

  多渠道大力度全方位推进禁毒工作是根本保证

  大力完善无缝衔接工作,不断创新工作亮点。

  由各地党委政府出资,安排专门人员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到各个场所将本辖区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刑释、解除行政拘留等人员接回,交与“一站式”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心理疏导、就业帮扶、建档立卡等管控帮教工作。2016年全省强制隔离戒毒出所10089人,各地组织接回人员为9965人,接回率为98.77%

  坚持美沙酮治疗和强制戒毒相结合,不断提升吸毒人员管控率。

  在吸毒人员较多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符合条件的“阳光企业”依托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建立延伸流动服务点,积极鼓励吸毒成瘾的吸毒人员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严格规范美沙酮服务站(点)的管理制度,目前全省建有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63个,累计治疗人数4.2万余人,维持治疗人数1.7万余人,位居全国第三位。提升了美沙酮治疗服务水平。

  大力推动网格化建设,深化禁毒工作精准化。

  我省积极推动禁毒工作网格化建设,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动网格化建设。在贵州盘县,党委政府建立了“以基层建设为核心,以村(居)民主自治为载体、依托于诚信体系”的网格化管理系统,通过政府向网格员购买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禁毒工作的效率化、精确化和集约化。

  落实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理,切实提高对吸毒人员管理水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中发[2014]6号)和国家禁毒办、公安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意见》(禁毒办通[2013]5号)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吸毒人员管控和帮扶实效,严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省禁毒办就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结合我省禁吸戒毒工作现状,出台了《贵州省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理表》,使我省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理更加科学、完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实施因毒致贫攻坚战役,逐步减少涉毒贫困人员。

  省禁毒办出台了《贵州省禁毒委员会关于开展禁毒扶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各地党委、政府要把禁毒扶贫纳入党委、政府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同安排、同部署。要明确部分因毒致贫严重的县(市、区)和乡(镇),由各级禁毒成员单位定点帮扶,实现精准扶贫。

 

  2016年8月17日,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贵阳禁毒经验现场会在贵阳召开。公安部党委委员、反恐专员刘跃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图为会议现场。

 

  在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会暨贵阳禁毒经验现场会期间,领导和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到基层观摩。

贵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之一。

 

  2016年1月,由人社部、公安部组成的国家禁毒委督导组到贵州督导检查禁毒工作。督导组对贵州作出了“措施得力、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成效显著”的评价。

 

  今年1月5-8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禁毒办和上海市禁毒办组成的督导组,对我省2016年禁毒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督导组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贵州禁毒工作“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国禁毒工作提供了许多可复制、可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

 

  六盘水市禁毒办举办“心灵回归——书画艺术家进戒毒所”活动,用艺术感化戒毒人员的心灵,取得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