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77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16

贵州应尽快建立推动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林 倩

  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承担着许多重大科研任务和科研课题,在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我国整体科研水平、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仅是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整体形象和声誉的必然要求。但目前贵州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校及科研院所亟需从体制机制、政策导向、机构管理等各方面找到束缚科技成果转化的办法和措施。

  一、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贵州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研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政府科研投入也逐年增加,但科技成果实际产出较小,技术转让、专利出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数目少,与政府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和高校及科研院所较丰硕的科技成果形成强烈对比。这种现象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体制机制、机构人员设置、市场化导向等深层次问题密切相关。

  高校及科研院所大部分科研经费来自于国家和政府,来自于企业的科研经费近年来比例逐渐下降,体现了近年来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合作紧密度不够,造成大量科技成果闲置。

  二、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分析

  (一)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考评及激励政策对成果转化缺位。目前,大多数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聘任)过程中,仍然主要以获得高水平项目数、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数、获得高级别奖项数等为指标,导致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立项及考核缺少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市场思维”,使得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影响,也降低了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二)问题与目标导向的科技项目立项验收机制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大部分科研经费为纵向经费,选题主要是自由探索,市场针对性偏弱,在结题方面又侧重论文、专利或专著,因此造成科研人员对所承担的纵向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缺乏转化意识与延续管理,对成果的组织整合以及集成转化力度不够,直接用于转化的科技成果较少。

  (三)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市场尚有距离。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市场距离较大,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纵向课题产生的科技成果主要是以基础研究成果为主,注重理论分析和自由探索,其考察的是理论可行性,而对技术本身缺乏表征及论证,由于结题并不强求成果是否能与市场衔接或为企业所开发应用,因此科研人员对成果成熟度和适应性上面并未做太多研究。而横向课题具有专属性,针对性较强,应用面过窄,难以拓展推广和二次转化。另一方面是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多是基于实验室小规模实验得出,与市场实际需求尚有很大区别,缺乏社会实用性,而在此阶段科研人员往往缺乏完善的商业化研究方案,或因缺乏资金难以对成果进行测试或者产业化研究,导致成熟度不足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研究者难以推广,企业又不愿使用。

  (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专业团队有待完善。国内大多数高校及科研院所已建有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平台),但这些机构(平台)大都缺乏相应的工作职责和科技转化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大多数拥有科技成果的教师没时间和精力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且独自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也存在较大风险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建立统一协调、高效有序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逐步形成具有专业背景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团队,是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意见及建议

  (一)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价考核制度。高校及科研院所应积极探索相关科研人员管理制度改革,鼓励拥有科技成果的研究团队或课题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特点,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相关改革。并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当中,依据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业绩来进行考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股权激励方案,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单位以及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技术转移机构等相关方的奖励和股权奖励方案,在成果转化产生效益认定、具体奖励比例等方面制定相关细则,分别确定以横向和纵向为主的科研项目所产生成果在研发团队、学院、学校、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人员中的收益分配比例。

  (二)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项目立项验收机制及科技成果评估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管理和政策机制。通过政策导向,促进团队合作机制形成,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分工协作创新体系。建立配套管理服务模式,明确不同类型纵向科技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问题,打通纵向成果走向市场的瓶颈。

  (三)尊重技术发展规律逐渐培育,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条件。引导企业和技术持有团队联合进行导向性研究,高校及科研院所要负责接洽企业与技术持有团队签订相关协定,具体约定在科研投入、科研成果、项目管理方面的细则,真正让企业进入科研技术创新上游,增加项目研发的可靠性、合理性、进化性,真正架起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与企业间技术转移的桥梁。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加强与成果转化配套的中试基地建设,打通成果转化壁垒,提升成果的成熟度、集成度与创新度,促进其成长为可推广转让的成果。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