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76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6-15

  编者按:

  2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对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贵阳银行”)而言,却是根植本土成长历程的所有。

  从1997年4月由25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到今年4月18日实现机构网点全省各市(州)及县域支行全覆盖,贵阳银行融入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大潮20年,也倾情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20年,更在20年风云变幻中铸就了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品牌。

  如今,贵阳银行就像一处枝繁叶茂的森林,扎根贵州这片投资兴业的沃土,在阳光、雨露的照耀和滋润下,不断焕发出盎然生机,以蓬勃的姿态舒枝展冠,持续福荫社会民生。

贵阳银行20年:激荡金融活水 靓丽贵州名片

□本报记者 田锦凡

  发展篇>> 根植本土强服务 砥砺前行促跨越

  1997年4月,贵阳银行前身——贵阳市城市合作银行伴随时代前进的鼓点,由25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

  20年来,贵阳银行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为己任,凭着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拓宽发展空间、奋力向市场要效益,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铸就了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品牌。

  2016年8月16日,贵阳银行在上海证交所鸣锣开市,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A股上市银行机构;截至去年末,该行总资产突破3000亿元,成为贵州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全省金融机构率先成立金融租赁公司并顺利运营,综合化、集团化经营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贵阳银行已开设10家分行(含成都分行),拥有广元市贵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贵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实现机构网点全省各市(州)及县域支行全覆盖。

  植根本土 倾情服务

  在贵阳银行白云支行会议室里,近60块荣誉牌匾,见证了贵阳银行服务宗旨、经营理念收获的光环,阐述着其以服务提升品质的故事。

  成立之初,贵阳银行仅有27亿元存款、34亿元资产规模,各项业务均亟待提升。全体职工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唯有不负重托、肩扛使命,方能在市场大浪中勇立潮头。

  “我们一直执行来有主动迎声、问有热情答声、走有温暖送声的‘三声服务’,让客户有如坐春风、宾至如归的感受。”贵阳银行监事会办公室主任文武曾任白云支行行长,他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支行稳健、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党建文化、家园文化、合规文化、营销文化、创新文化、风险文化6个方面加强基层建设,实现了政银企多赢。如今,该支行存贷规模已从当初不足3000万元发展为超百亿元。

  回顾20年成长历程,“立足中小、服务市民,与地方经济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正是贵阳银行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独具慧眼,不拘一格。”贵阳白云兴农中学校长蒲邦顺在致贵阳银行的感谢信中,盛赞该行与中小微企携手共育市场的真情。20年前,草创之初的兴农中学受益于贵阳银行的5万元贷款,得以“打了一个翻身仗”;至今,该行累计为该校放贷逾4亿元,后者已成为贵州民办教育的典型代表,跻身省级二类示范性中学,拥有3个校区、在校学生8000余名。

  “支持本地中小微企,城商银行具有充分地缘优势,这是我们的使命使然。”贵阳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宗权说,该行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做好配套金融服务,创新“信贷+投行+理财+基金”综合化融资模式,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先后支持了贵州铁路、公路、水运、园区等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前瞻思维 力促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贵阳银行不断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各项前瞻性举措释放出能量与活力,让处于经济弱势地位、金融服务边缘的贵州中小企业如沐春风。

  实施“3个15万元”“3个20万元”工程。在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及批发市场、商贸集市等中小微企聚集区开设40家小微支行,推出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及时雨”“税源贷”等30多种特色小微金融产品。2010年以来,该行针对中小微企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600余亿元,惠及8万多户中小微企。

  拓宽社区银行发展渠道,提升社区金融服务水平。结合60家社区银行贴近居民、基层的特点,推出错峰延时、无抵押贷款、预约上门等服务;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流动金融大讲堂等知识普及活动,形成金融与社区居民之间最密切的纽带。截至目前,社区支行储蓄存款余额达18.25亿元,累计开设账户104924户、经办业务近500万笔、服务群众380万人(次),切实提高了金融服务“均等性”“可获得性”。

  前瞻之举带来不竭动力,贵阳银行藉由知名度、美誉度成为业界翘楚:实现公开上市,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银行机构;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395位,资本收益率位居全国商业银行第4;按“中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多项指标位列城商行前十、收益可持续能力位居第1;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中,综合竞争力位居同等规模城商行第1,获评最佳战略管理城市商业银行……

  业务篇>> 发力“三个服务” 激活经济新动能

  20年来,贵阳银行始终以“三个服务”为经营工作出发点、落脚点,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大力支持省市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积极推动融资模式创新,设立PPP基金、产业基金、农业产业扶贫基金等,满足地方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经营道路。

  携手小微企闯市场

  多年前,湖南人刘云华只身到贵阳找事做,从一间湖南面馆开启创业梦想。2010年,他在筹建一家餐饮店时缺口资金50万元。联系多家银行,均因无抵押物贷不了款;一次到贵阳银行办理业务,竟解决了长期辗转奔波的融资难题。

  去年,刘云华再获贵阳银行放贷800万元,企业各项发展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实现销售额过亿元目标。如今,其产业已涵盖餐饮、酒店等行业,为8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本人当选贵州省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对商业银行而言,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工作要求,更决定着自身战略转型成功与否。深耕中小微企市场,成为贵阳银行致力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该行已累计服务小微企业8万多家、发放企业贷款1600余亿元。

  2011年以来,贵阳银行先后获评“全省十佳服务民营经济金融机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省服务小微企业“十佳先进单位”、2012-2015年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获评全国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双二十佳金融产品”,“小微互助贷”获评服务小微企业“十佳金融产品”,“微小贷款”获评2015年服务小微企业“二十佳金融产品”。

  差异化服务特色产业

  4月18日,83岁的刘映晖老人刚走进贵阳银行凯里鑫城女子特色银行,身穿红色制服的理财经理吴绍俊便迎上去,帮忙拎行李、引导办业务。当天恰逢该行开业,一支由女性职工组建的巾帼团队,专为老人、妇女、儿童提供更精准、细化的金融服务。

  “成立鑫城女子特色银行,是我们严格规范管理、创新金融服务的开篇之作。今后将为中小微女性企业家提供专属金融产品,帮助她们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商业实践中与金融机构同频共振、共生共荣。”贵阳银行凯里分行行长鲁统华认为,在客户需求差异化愈加明显背景下,提供更精准金融服务是彰显该行特色、构建新优势的重要抓手之一。

  为从事地方名特优产业的女性企业家提供专属金融方案,便是贵阳银行助力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服务。

  贵州苗妹银饰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少数民族饰物文化保护、开发的综合性企业。不久前,贵阳银行为其放贷500万元,支持进行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公司发展离不开贵阳银行的支持。”苗妹银饰负责人唐胜兰说。

  紧扣主基调助经济腾飞

  从息烽县城前往小寨坝镇,途经规划全长36.6公里的龙泉大道,是贵阳“三区两县”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城市干道重要组成部分;因贯穿在建的息烽永靖工业园区,且连结小寨坝磷煤化工工业园,将为当地工业转型升级夯实交通基础。

  龙泉大道项目启动以来,贵阳银行息烽支行先后放贷6亿余元,为道路如期建成提供了资金保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则发挥为各类市场主体“输血供氧”的作用。贵阳银行紧扣发展主基调,制定《贵阳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措施》《贵阳银行关于全面助推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金融服务举措,设立交通、水利、产业、精准扶贫基金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结合贵州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该行在基础设施建设、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中小微企融资、产业扶贫等方面进行金融服务模式探索,相继推出“及时雨”“税源贷”“数谷e贷”“爽农贷”等多种金融产品,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着力惠民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2016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867.3亿元,落地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193个,融资总额805亿元。

  创新篇>> 引领大数据时代 打造智能化银行

  日前,贵阳银行成功发放全国首张符合MTPS标准的移动支付SIM卡……通过机制体制和技术创新,激活人才创新细胞,研发高科技含量的金融产品,释放大数据引领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该行已与中国银联、货车帮、BBD、博恩集团等多家机构合作,推出“云金融”服务平台、“数谷e贷”等业务,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跨界合作。

  在一项项引领业界的创新成果背后,是贵阳银行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等举措激发的不竭动力,促进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培育新人才 领航新干线

  贵阳银行小微事业部职工王琰入行4年,最让她感到自豪的事,就是去年当选贵阳市级“劳模”。

  “这里注重创新、激励创新的环境,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王琰说,金融业务日趋同质化已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只有创新思路和模式才能细分市场、获得新机;在产品创新岗位上,唯有不断思考才能为提出更好的金融解决方案。

  “数谷e贷”系列产品,便是她与同事合力攻关的成果。该产品结合“互联网+”思维,以大数据风控为核心,采用“人工+系统评分”组合决策审批模式,构建简约、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计量体系,实现信贷业务自动化、批量化审批,最大限度解决小微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刚入职场的新人表现不俗,老职工的创新激情不减。38岁的岳伦宏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贵阳银行下辖支行一线,先后在结算、储蓄、出纳、会计、信贷等岗位历练。2015年下半年,他与同事协同推动PPP项目实施,先后开发出产业基金投资PPP项目等创新融资模式,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

  贵阳银行把具有创新思维、技术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作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去年初,该行网络学院正式成立,旨在建设功能强大、课程丰富、交流共享、运营规范的学习平台,为实施人才兴行战略添砖加瓦。

  为增强职工学习意识,激发全员的聪明智慧、创造力,贵阳银行制定《在职人员参加高等学历教育资助办法》。近三年来,已有116名在职职工取得各类学历学位证书(其中硕士学位42人),职工队伍学历优化成效明显。

  瞄准新技术 开创新天地

  2015年初,国家发改委、央行联合下发通知,正式批复同意贵阳、成都、合肥、宁波、深圳5个城市开展移动电商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全面推动移动金融业务发展。贵阳银行主动对接,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方面率先发力,一项项金融领域新产品、新体验不断成为行业方向标。

  发力“金融+互联网”。目前,贵阳银行手机客户端可提供超级转账、余额和交易查询、购买理财产品、生活缴费、体育票务等服务,成为市民生活的好帮手,注册用户达90余万。“以介质虚拟化、服务网络化、账户电子化为特色的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要求我们主动对接前沿技术,把柜面业务搬到线上。”该行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何欣说。他带领20多人团队,专为手机客户端、网上银行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建设大数据特色银行。贵阳银行携手中国银联推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云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为收单机构、行业、100万中小微商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历经两年探索,已汇集“日日盈、日日结、随心付”等多款产品,日均交易规模逾3亿元,为解决中小微企融资难、资金周转慢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打造智能化科技金融。通过整合金融IC卡、银行金融服务、互联网支付等渠道,贵阳银行推出“爽爽BANK”手机银行业务,采取生物识别、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身份“画像”及认证,并提供不同的交易限额和服务。智能化金融顺应大数据发展趋势,让客户在享受科技金融服务的同时网点变“轻”,实现了以科技投入获取最大产能。

  公益篇>> 精准帮扶出实招 特色品牌献爱心

  民之所望,心之所向。在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中,贵阳银行把驻村帮扶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政治任务,派出得力驻村队员深蹲实驻、真帮实干,将金融企业及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在广袤田野上抒发。

  同时,该行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大力实施普惠金融行动计划。与贵农网、农经网进行跨界深度合作,打造“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推动“黔货出山”“网货下乡”,增强金融加速脱贫效能。目前,已建成农村金融服务站5229家(含助农取款点),实现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区)网点全覆盖。

  有“温度”的真帮实扶

  息(烽)开(阳)高速温泉镇匝道连接线旁,青瓦白墙的温泉丛林山庄格外显眼。这个由该镇兴隆村建设、旨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项目,今年可收租金2.8万元,还将根据经营业绩提升逐年递增。

  “没有贵阳银行支持,项目规划很可能成不了现实。”村民们如是感慨。多年前,兴隆计划发挥紧邻息烽温泉景区的优势,修建集洗车、餐饮等于一体的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多方争取,从相关部门筹集到了建设资金。正当村民们投入财力人力准备建房时,近10万元征地费用却没着落,项目因此搁置。

  2014年底,贵阳银行驻村工作组到兴隆开展帮扶工作,对村里可持续发展项目进行梳理、论证后,洗车场项目征地费用短缺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该村土多田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家无积蓄的村民,很少与银行打交道;但贵阳银行驻村工作组到来后,村民与银行的交情越发深厚。在兴隆,提及“周书记”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周翔是该行驻村帮扶干部,驻村仅半年帮扶成效便开始显现:分别为危房户杨光伦、贫困户杨大荣协调补助款3万元、7500元,为贫困家庭发放50只鸡苗、饲料并负责回购,因资金缺乏停滞多年的高烽片区人饮水改造工程、潘家坡机耕道等项目先后上马……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贵阳银行累计投入资金195万元、协调项目资金14万元。

  “贵阳银行作为国企,要义不容辞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资金资源更多配置到贫困地区、聚焦到贫困人口,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扶到点上、根上。”陈宗权表示。

  有“暖意”的公益品牌

  去年8月,贵阳银行自建公益品牌——“爽爽阳光”正式发布。其汇集该行各类公益活动,以“把贵阳银行的爱心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们手里,为他们送去温暖、希望,点亮每一个需要被照耀的地方”为宗旨。

  每年根据社会关注热点明确一个主题,携手相关部门、主流媒体开展公益活动,是“爽爽阳光”的一大特色。去年以关注贵州留守儿童为主,面向全国为孩子们集结爱心捐助。活动首站走进石阡县国荣乡书田小学,为该校募集到数万元善款,用于校舍重修期间教学地点周转;如今,全校师生已搬入新教学楼。

  数月的留守儿童走访,“贵阳银行爽爽阳光”执行小组发现,多数父母因工作常年不能返乡,家人团聚频次均以年为单位。为此,公益活动征集数十组父母长期在广东务工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欢聚在美丽广州,度过了一个难忘周末。

  为让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并加入这项公益事业,贵州广播电视台为“爽爽阳光”量身定制公益广告——“爽爽阳光之等待篇”,在该台各频道及其它视频媒体高频次播出。很快,公益广告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并刷爆朋友圈。去年10月,“爽爽阳光之等待篇”从全球5000多部优秀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第23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银奖。

  经一系列公益活动倡导,有越来越多爱心人士自发加入“爽爽阳光”公益事业中:一名旅日华侨向“爽爽阳光”走过的每所留守儿童学校捐赠电脑;一家贵州企业为天柱县安浪留守儿童支教点长期捐赠爱心午餐;一个知名运动品牌为长顺县敦操乡斗麻小学100余名学生捐赠运动服、运动鞋,一家贵州企业为大方县黑塘小学捐赠体育用具及教材;一家医疗机构为纳雍县铁厂小学提供医疗协助……

  “贵阳银行爽爽阳光”仅启动半年多,已汇聚数十万元爱心善款。这个饱含深情、透着“暖意”的公益品牌,点亮了贵州乡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