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发大会的重点,应放在宣传避暑休闲产业上
□王录生
一、发展避暑业,可以助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省连续召开了十多届旅发大会,取得了巨大成果。多年来,我省旅游业以30%左右的增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并已进入旅游大省的行列。
但是,如果只就旅游业来发展旅游业,那就很难充分发挥贵州的资源优势。试想:一个省外游客一辈子到贵州旅游6次,(他还要去其他省和国外)每次5个景点,他只能去30个景点。一般都从知名的开始游,结果是省外游客集中在前50名的景点,其他的则无人光顾。只能靠省内游客自娱自乐。这当然不是我们打造100个景区的目的。
发展避暑业就不同了。一个人在贵州避暑3、4个月、一年就可能要去40、50个景点。不要说100个,就是1000多个,都会有人去玩。一位重庆的避暑客说:他这些年、年年来贵州避暑,把贵州的“旮旮角角都游焦了”。
如果刚退休的老人来贵州避暑,儿孙们就要来看望,他们年年来,都要去各个景点玩。100个景点是不够他们玩的,避暑业的发展将会要求我们开发更多的景区。而且他们就是未来的避暑客。
所以避暑业和旅游业是相互推动的紧密相关的产业。只有避暑业发展起来了,全域旅游才成为可能和客观需要,山地旅游的规模将会更大。
二、 避暑和旅游同为“无烟工业”,都靠消费者的吃、住、行、游、购、娱来拉动经济
由于避暑的时间更长,更为恒定,所以人们把避暑和旅游放在一起,并把避暑放在前面。
贵州有丰富的避暑资源。中国城市竟争力研究会、世界城市合作评价中心、中国驴友会等国内外8家社会组织从2004年起就开始评选“中国优秀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多年来贵阳均列榜首,2006年贵阳被命名为“中华避暑之都”。后又获“中国避暑之都”的桂冠。2009年又荣获全球十佳避暑旅游名城排行榜全球第6名的美誉。同时,六盘水名列全国第六,安顺、都匀、兴义都进入前20名。毕节城市群(在建市前)也挤身第9名。韭菜坪、梵净山多次名列“中华十大避暑名山”,斗蓬山、大娄山、云台山、云雾山等都在中华避暑名山之列。也就是说贵州到处都是避暑胜地。连榜上无名的遵义市早几年就是几十万重庆避暑客的目的地。他们沿渝黔高速南下,近年已到贵阳周边各地避暑。
贵州发展旅游业,需要与其他省争客源。而发展避暑业可以说还没有竞争对手。我国华中、华东、华南以及东南亚国家有20多亿人口每年夏天都生活在酷暑之中,市场潜力无比巨大。
仅就我国来说,首先,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已退休的健康老人有几千万,他们大多具有外出避暑的经济能力。其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约有2000万教职工,暑期正是他们休闲避暑之时。第三,我国推行带薪休假,有的也会选择暑期避暑。第四,我国已有一大批“自由职业者”可以自主安排个人的行止。在酷暑期,他们也将成为重要的避暑客源。第五,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家庭办公、远距离办公范围将不断扩大,这一群体也将成为避暑客。可见,我国避暑、消闲的消费需求极大,客源庞大而稳定。我省具有发展避暑休闲产业的市场条件。
世界上、我国历史上,避暑都发展得较早,而避寒则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可是在国内,海南的避寒却已有相当规模,不多的几个旅游景点,每天都人头济济。而贵州的避暑业却尚未起步。原因可能是:海南纬度低,人们想当然都能肯定那里冬天暖和。可是贵州仅凭气象预报的温度,比酷暑地带低不了几度,贵州的避暑优势体现不出来。人们并不知道由于贵州的湿度低,虽然30多度也非常舒适。贵州是极为宜居之地。贵州避暑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对避暑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大对贵州避暑优势的宣传。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避暑名山,如庐山、黄山、莫干山、天目山、武夷山等等,山上宾馆虽然价格昂贵,但仍然年年人满为患。他们在山上一住几个月,不敢下山。可是来贵州避暑,就不同了,既避了暑又可以到处玩。所以,贵州真是避暑的天堂。
贵州过去交通不便,也是妨碍避暑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省交通建设快速推进,以贵阳为中心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网即将建成。境内即将县县通高速,发展避暑业的条件已完全成熟,而且,发展避暑业正可以使全省各地的高速公路充分发挥作用,早日完成还贷任务。加密高速公路网,也成为客观需要。
贵州山多、雨水多,只要山上有树,山下就有小溪流、湖泊、水库。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树,又通高速,只要稍加打造,这些地方都可以成为避暑胜地。这样的地方全省各地多的是。
如果采取鼓励民营企业对农户宅基地上的住房加以改建并租用30年的政策,投资者将得到收益。农民的住房不仅改善了,而且他们很快就成为第三产业的服务员,也就城镇化了,可以很快地脱贫。
三、 发展避暑业符合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方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社会有某种需求,社会又有满足此种需求的条件,则要对供给方进行改革去满足这种需求。发展避暑业,正好符合这种要求,尽管此种需求不是贵州人民的需求,而是其他省份消费者的需求。但是,避暑资源是在贵州,我们有责任对供给侧进行改革,大力发展避暑业,以满足酷暑地带的各省、市区消费者的需求。
对贵州进行对口邦扶的几大城市都地处酷暑
地带。我们可以对口邀请他们组织避暑团来贵州避暑、考察,既对他们表示了感谢,又宣传了我们的优势。尤其是邀请刚退休的教师、医生、工程师以及各行各业的技师等来黔避暑。这样还可以把仅仅是资金、项目的对口帮扶提升为全方位的帮扶。
避暑和旅游的主要区别是避暑的时间较长,所以避暑需要有较熟悉的人际环境,人们才能呆得住。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关系,请他们帮助组建避暑团,在对方的帮助下,建立对方的避暑基地,这在发展避暑业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展避暑休闲产业还可以顺势推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1、避暑客数量越多,可以使大健康产业获得更广大的市场。这是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十分有利的条件。
2、避暑客的增多,必将使房地产升温,可以消化各地部分过剩房源。随着贵州避暑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有产者在贵州置业的必然增多。久而久之贵州和瑞士一样将会成为有钱人居住的地方。
3、有不少企业正在发展养老产业,拟面向全国、甚至海外,发展避暑业,可以为发展养老产业提供更多客源。
4、贵州酒、茶、烟、特色食品、民族药业等“五张名片”可以借避暑客将它们带到全国各地,以至走出国门。
5、随着贵州避暑、宜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会展业必将加快发展。会展业也是重要的“无烟工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6、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我省避暑优势的发挥,那些与地缘经济关系不大的第三产业(包括教育、金融等)将会逐步向贵州转移。这当然是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7、避暑业的发展可以使我省近年所建的支线机场
的客源不断增多。
8、我国华东、华南、华中等近二十多个省、市、区都地处酷暑地带。重庆2300万人口,该市一年来黔避暑已达五、六十万人。所以,只要宣传工作到位,每年吸引一千多万人,是完全可能的,那不仅可以对贵州的经济发展、扶贫攻坚起重大作用。还可以大量减少空调用电,也为我国节能减排起重大作用。
五、贵州资源丰富,但生态十分脆弱
贵州所有的矿产资源在全国都占不了首要地位。但
气候优势和生态优势却十分明显。从长远来看应该
把贵州建成避暑、休闲、旅游的基地,我们先把它作
为发展重点,努力推进,今后,有了一定条件,还可
以和海南省一样升级为国家战略。
发展第三产业,拉动内需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肯定能得到国家的支持。
六、充分发挥旅发委的功能
十多年来,我省对旅游业进行大规模宣传,开了
十多届旅发大会。各市、州、县也召开多次旅发大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游客井喷式增多,就是效果。
但是,任何事都有边际效益。随着贵州旅游景点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其边际效益将越来越低。及时转变旅发大会的宣传内容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各市、州旅游资源多少不一,但各地都有充分的避暑资源,发展避暑业,正能充分发挥各地旅发机构的职能。
避暑业和旅游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这是贵州的资源优势。只要把避暑业和旅游业两者发展起来了,贵州公园省、大空调、大氧吧的生态优势和旅游 资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开发。而且,发展避暑休闲产业将有助于我省更快地全面实现小康。贵州成为东方瑞士的远景,也可以提前实现。这样,我们贵州就可以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作者系省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