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茶产品再升级
贵州诞生首个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经黔南自治州政府历时近两年申报、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都匀毛尖茶)近日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标志着贵州首个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正式诞生。
黔南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积淀深厚,从唐贞观九年(793年)起一直作为朝廷贡茶产地。“都匀毛尖”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云雾缭绕的大山中,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都匀毛尖茶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标保护产品。此后,地标使用有效提升了“都匀毛尖”的品牌附加值、茶叶平均价格。
为进一步推动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都匀毛尖”品牌,经黔南州政府申报,国家质检总局于2015年8月28日批准筹建都匀毛尖茶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在国家质检总局、贵州省质监局指导下,该州建立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并落实示范区创建经费370万元。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筹建工作后,示范区顺利通过了验收。
截至目前,黔南已建成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8条,推广应用机械加工设备5300余台(套),机械加工率达60%以上。在筹建工作中,共组织17家茶企申报使用地标专用标志,使用专用标志企业占茶叶生产企业总数的55%;引导茶企建立覆盖鲜叶生产、采收、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的产品标识、追溯制度,通过二维码实现有效追溯,获准入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茶企有30余家。
同时,该州着力提升“都匀毛尖”品牌影响力、知名度。2016年,中国品牌促进会对“都匀毛尖”品牌的价值测评为211.9亿元,较2015年增加30.5亿元,位列茶叶类品牌前列;今年4月,“都匀毛尖”以25.67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第11位,被授予“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称号,成为年度最具品牌传播力的三大茶叶品牌之一。
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都匀毛尖茶)的创建,有效带动了黔南茶旅融合项目建设。该州把发展茶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都匀市毛尖镇、瓮安县岚关乡、独山县等地计划投资近12亿元,打造生态旅游观光茶园基地,确保周边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做、能致富”。如独山通过该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带动当地发展种植茶叶4.2万亩,涉及农户2200户1.2万余人,促进户均增收2.8万元。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园12.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5万亩,实现茶叶年产量1160吨、产值近2.1亿元;开办茶叶加工厂29家,涉及茶企(合作社)14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7家。
据悉,由贵州省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黔南州政府、贵州省农委、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承办的“2017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将于今日至11日在都匀经开区中国茶文化博览园举行。活动以“文化引领·黔茶出山——让世界品味都匀毛尖”为主题,将通过茶商大会、产销洽谈、茶心之旅、茶山歌会等形式,共商黔茶发展大计、共献黔茶振兴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