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既是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也是我省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的黄金期。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依然不高,省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与全国其他七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相比相对滞后,大数据应用基础薄弱,研发人才匮乏,大数据产业链集群尚未形成,绿色金融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尚未建立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改变一现象,在今年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民建省委提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政策优势和经济手段双发力
□本报记者 蒋兴华
新形势下积极迎接挑战再创佳绩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全省减少656万贫困人口,农村贫困发生率预计从33.4%下降到14.3%,累计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016年,我省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在全国率先打响易地搬迁扶贫第一炮,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成绩喜人。
今年,我省加快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步子。下一步如何走,民建省委认为,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也是我省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的黄金期。从国家层面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加,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省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国家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为我省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从我省看,做强“三块长板”,补齐“三块短板”,蕴藏着巨大机遇,尤其是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三区”政策红利叠加释放,再加上我省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环境,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必须认识到,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是我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改革试点及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但若不紧紧抓住窗口期,加快推动一系列试点政策落地,我省将会失去后发赶超的最佳时机。二是推进内陆改革开放的意识大大增强,但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依然不高。三是发展大数据在全国率先发声,但我省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与全国其他七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相比相对滞后,大数据应用基础薄弱,研发人才匮乏,大数据产业链集群尚未形成。四是绿色金融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但绿色金融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在新形势下尚需加倍努力,积极迎接挑战,再创佳绩。
民建省委认为,十三五时期,我省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指示要求,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三区”叠加优势,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 做强 “三块长板”,补齐 “三块短板”, 突出金融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大力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等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努力建设一个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贵州,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依托经济手段实现产业开放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省如何进一步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等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努力建设一个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贵州,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建省委建议:
1、发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一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抢抓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利用“黔渝新欧”等国际大通道,通过政策和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推动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二是支持综合保税区以国际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离岸结算和跨境贸易结算,促进跨国公司总部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结算中心及资金管理中心;三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我省产业发展痛点,政府引导、联合权威投资机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投资并购境外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大健康等优质企业,推动技术引进和产业整合,从而实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2、发挥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大力推动大数据产业链集聚发展。一是积极引进一批国家部委、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二是尽快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化创业环境、政策配套和基金支持,吸引大数据、区块链创新、创业产业基人才集聚,推动数据存储、清洗、挖掘、交易、开发、应用等大数据全产业链的抱团发展;三是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扶贫、医疗大健康、政务管理、金融服务与风险防范、供应链等应用场景的发展,通过建设区块链小镇,促进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企业集聚发展。
3、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推绿色经济跨越发展。抢抓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发挥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一是争取将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列为国家级试点,推动绿色银行、绿色保险、绿色基金、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二是尽快制定并发布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建立全省绿色项目名录和项目库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出台支持绿色项目融资的具体措施,提高绿色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三是支持贵州绿色金融交易中心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助推绿色资源的定价、交易和融资,加速贵州丰富的碳汇资源资本化;四是推动建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为基础,集绿色企业征信、企业环评和节能减排信息、绿色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金融云平台,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精准度。
4、充分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抢抓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机遇,积极引入省外优质资本和资源,助推我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推动政府引导基金、扶贫产业基金通过股权或债权等方式,帮助拟上市企业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上市进程,促进资本要素集聚;二是充分动员在黔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力量,大力引进省外拟上市企业和优质战略投资者,通过直接投资、并购重组、转型升级等方式培育上市企业;三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融智、融资源,快速实现资本扩张和产业并购,从而做大做强。
5、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是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为信用数据的收集、共享、开放和流通搭建制度平台;二是以大数据为依托,整合司法、发改、经信、工商、税务、金融等资源,搭建中小微企业大数据金融云平台,构建以大数据、区块链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逐步建立健全普惠民生金融体系。
6、充分发挥资本运作功能,缓解我省政府偿债压力。一是加大全省地方政府偿债统筹力度,通过扩大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力度、引入保险资金及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方式,优化存量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还款压力;二是认真梳理全省已用于抵押融资的优质资产,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具有稳定收益权的基础设施、公租房等优质公共资产证券化,从而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并保持必要的投资力度;三是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体系,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置换存量债务和补充流动性资金提供增信支持;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平台公司逐步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变,优选拟上市企业、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新兴企业开展各类股权投资,从而获取股权收益和资本市场红利,拓宽还款来源,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7、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升协商民主政治科学化水平。一是支持民主党派建立专项监督机制监督,切实增强党外人士素质,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把“命题”协商与 “选题”协商相结合,聚集我省改革发展大局和重点工作任务,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在重要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参与力度。三是支持各民主党派智库发展,通过发挥政协平台和党派人才优势,提高咨询建议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