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政协:一体两翼三轮推动“党建+扶贫”
□张应旭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水东镇进程中,纳雍县政协结合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构建“一体两翼三轮”帮扶模式,把扶贫力量和扶贫资源聚集到扶贫点最前沿,有效推动党建与扶贫携手双赢。
精准强壮“机体”
俗话说:千难万难,党员干部带头就不难。农村脱贫攻坚,关键在人,核心在村级干部队伍这支脱贫攻坚“先锋队”。纳雍县水东镇老包村、滥坝村村级班子队伍软弱涣散一直是两个村发展滞后的“病根”。县政协与两个村结成帮扶对子以来,县政协领导多次带队到两个村调研,深入了解村级班子整体运转和班子成员表现情况,摸清底数,找准班子软弱涣散原因,精准研判分析现状。通过和水东镇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后,决定从选人配班子和强化阵地建设两个方面进行“补钙”,及时精准强壮村级党组织“机体”。
一方面,在选优配强上下功夫。2016年12月,以第十届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县政协再次和水东镇沟通协调,对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存在带富能力不强、发展思路不清的村干部进行了更换;对了解到思想觉悟高、有奉献精神、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积极动员加入村干部队伍中来,共同为两个村选优配强了村级班子队伍。同时,为了让新进村级干部较快进入角色,县政协还选派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科级干部蹲点驻村,挂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围绕党的建设、精准扶贫、信访维稳等重点,多次组织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精准壮大村级脱贫攻坚队伍。
另一方面,在阵地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多渠道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两个村办公阵地等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整合资金50余万元,启动对老包村办公楼进行新建,对滥坝村办公楼进行扩建,确保村级阵地达到400平方米以上;整合资金17万元,启动老包村休闲小广场建设,完成滥坝村小广场建设;投入资金2万元,为两个村配备了办公手提电脑2台,配备打印机、碎纸机等,为滥坝村党员活动室和办公室配备圆形会议桌2套,配备椅子30个,安装电子显示屏1块。
精准推动“两翼”
脱贫攻坚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由于老包村和滥坝村离政府所在地较远,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等现状。对于淳朴的群众来说,只有先解决交通不便、水利薄弱、电压不稳、通讯闭塞等这些“一号工程”,他们才有发展的激情和信心。在县政协主席苏毅的带领下,县政协机关干部职工多次深入到帮扶点走访,分析研究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地出主意、提建议、找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在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两翼”上发力,扎实推动精准扶贫。
——在夯实基础上发力。充分发挥政协部门优势,结合精准扶贫“五通四有”“四有五覆盖”“六项行动”要求,积极与水利、交通、农业、林业、扶贫、电力、发改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和跟踪落实。整合投入资金75万元完成老包村通组公路5公里建设,计划对滥坝村至张家湾路段进行提级改造,整合资金110万元完成滥坝村通组路5公里建设;整合资金37.5万元,为老包村安装太阳能路灯85颗,为滥坝村安装路灯95颗;为两个村协调争取大功力变压器1台,改造线路4000米;整合资金20万元,为老包村新建饮水池4个、调节池1个、改造调节池1个,铺设管道26千米;协调争取新建4G移动网基站,覆盖两个村。
——在产业发展上发力。着力实施结对帮扶,因地制宜,协调农业、扶贫等部门,积极争取,大力发展可持续的扶贫主导产业。整合资金80万元在老包村新建占地15亩的养猪场1个、新建占地30亩的土鸡养殖场1个;整合石漠化治理项目在老包村种植布朗李8400株;整合资金7万元在老包村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1000余亩;投入资金2万元在老包村发展葵花种植20亩;投入资金3万元购买鸡苗发放给老包村15户贫困户喂养;整投入资金4万元,在滥坝村发展藠头种植50亩,发展辣椒种植35亩;整合资金50万元在滥坝村新建占地30亩的土鸡养殖场1个。同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组作用,积极帮助贫困户协调申请“特惠贷”发展养殖业,仅老包村就有26户贫困户申请了“特惠贷”资金130万元,成为全镇申请户数最多、申请资金最多、发展效果最好的村。如村民李显达申请了“特惠贷”资金5万元发展养猪,目前已经发展到出栏68头、母猪11头,每月净利润1万余元。
精准固牢“三轮”
为了把党建精准扶贫抓到位、抓出成效,确保帮扶村如期完成“村出列、户脱贫”目标任务,县政协立足部门实际,强化帮扶措施,精准固牢组织、责任、后勤“三轮”保障,扎实推动“党建+扶贫”。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一名副主席为组长,相关委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政协党建帮扶暨精准扶贫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并精心选派责任心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蹲点驻村,开展帮扶行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结合乡情、村情,因地制宜,拟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强化责任保障。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按照县级领导15户、科级干部10户、一般干部5户的要求,县政协9名干部共结对帮扶老包村、滥坝村贫困户90户337人。帮扶干部与贫困户、贫困人口对上号、挂上钩、结上对。按照为贫困户“找致富路、办理实事、解决困难”的要求,结对帮扶以来,结对帮扶干部共走访1650余人次、为贫困户办理实事32件、解决困难19个。县政协主要领导先后10余次带队深入帮扶村村进行研判分析,帮助指导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等工作。春节期间,投入资金2万余元,购买粮油、棉被等走访慰问了贫困户。
——强化后勤保障。结对帮扶期间,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与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并将组织关系转到相应村党支部,让他们完全融入村里开展工作,做到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不脱贫不脱钩。政协办公室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落实好后勤保障,对于在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单位积极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