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北伐战争中的黔军
□龙长启
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9月17日,冯玉祥率部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组织国民军联军约5万人(后发展到约20万人)响应北伐。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的时候,北洋政府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平汉铁路。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占据长江中下游。当时吴佩孚军约20万人,控制湘、鄂、豫等省和陕、冀部分地区;从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军约20万人,盘踞赣、闽、浙、皖、苏五省;奉系张作霖军约35万人,占据东北各省和京、津等地。张作霖控制的北洋政府勾结吴佩孚,向南口、多伦等地倾向革命的国民军进攻;在南方,吴佩孚增兵入湘,企图联合西南军阀,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孙传芳在赣、闽伺机行动。
北伐战争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6年5月开始。战场分别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目标指向长沙、武汉,南昌、南京,杭州、上海。第二阶段于1927年5月开始。“四一二”事变后处于分裂状态中的宁汉两方,各自为战。武汉方面以唐生智为总指挥,组成三个纵队进军河南,在漯河、临颍击败奉军主力,6月1日与冯玉祥部会师郑州。南京方面亦组成三路军,北伐陇海路,五月下旬克蚌埠,六月初占徐州,后与直鲁军相持于鲁南。第三阶段自1928年4月开始,蒋介石于1928年初复职后,组织二次北伐,第一、二,三、四共四个集团军分沿津浦路、京汉路、正太路攻击奉鲁军。6月8日进军北京。6月10日天津改旗易帜。至是,奉军退出关外,直鲁军基本肃清,至是,奉军退出关外,直鲁军基本肃清,北伐遂告结束。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查阅过去的资料,在介绍北伐战争时,都是说参加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只有国民革命军第1军至第8军,共8个军10万余人。一说战斗,就是第4军叶挺独立团、汀泗桥大捷、贺胜桥大捷、攻取武昌。从此,第4军“铁军”威名远扬。好像整个北伐战争只是经过这几场战斗就胜利了。而实际上参加第一阶段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总共有10个军,1926年8月北伐战争湖北战场进入高潮时,除了沿粤汉铁路的战斗以外,还有一个从宜昌到武汉沿长江战斗的战场,长江沿线战场的主力是北伐军第9军、第10军,战斗的对手是吴佩孚直系军队卢金山、于学忠部。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同时进攻,迫使吴佩孚分兵抵抗,顾此失彼,这才取得分进合击武昌重镇的胜利。
1926年5月开始参加第一阶段北伐的是10个军的部队,其中第9军、第10军就是黔军部队改编的。在北伐战争中,湖北战场只是北伐第一阶段三大战场之一,并且是沿粤汉铁路和长江两路进攻,从1926年8月12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时,明确北伐军各部队,包括第9军、第10军在长江武汉至宜昌段的战斗任务的军事部署,就已经清清楚楚的表明,第9军、第10军是北伐军的组成单位。现在,大家只知道沿粤汉铁路进军的第4军、第7军、第8军,却忘记了沿长江进军的第9军、第10军,致使这两支部队参加北伐的功绩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得不到关注,长期以来,谬种流传,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伐战争中还有黔军部队参与战斗,并立下赫赫战功。今天,我们这篇漫话黔军,只是恢复历史的真面目,并希望历史研究部门及各位专家能够修正历史,给当年英勇参加北伐战斗的贵州籍将士一个交代。
1926年初,湖南省防军第4师师长唐生智起兵反赵,占领长沙、岳阳,就任代理省长。唐生智倾向革命为吴佩孚所不容。在吴军重兵压迫下,5月初,唐生智放弃长沙,退守衡阳,急电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国民政府决定派兵援唐,任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北伐前敌总指挥;王天培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左翼前敌总指挥,彭汉章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又派第4军第10、第12师和叶挺独立团入湘援唐,稳定了湖南战局,打开了北进通道。
7月11日北伐军攻克长沙,取得了北伐战争第一个战役的胜利。8月12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在直隶(今河北)进攻国民军,湖北兵力薄弱之机,迅速以主力直趋武汉;对江西暂取守势。由唐生智兼中央军总指挥,率左纵队(第8军)和右纵队(第4、第7军)攻取岳阳、平江,直指武汉;朱培德为右翼军总指挥,率第2、第3军、独立第1师(由赣军第4师改编)和第5军第46团集结醴陵、攸县等地,对江西警戒,掩护中央军侧背安全;袁祖铭为左翼军总指挥,率由黔军改编的第9、第10军从湖南常德地区进取湖北沙市、荆门,相机占领宜昌、襄阳;第6军和第1军第1、第2师为总预备队。
从这次会议的战略部署中就可以看到,黔军不仅参加了北伐,并且是湖北战场左中右三路进攻部队中的的左翼军,目标是从湖南常德地区进取湖北沙市、荆门,相机占领宜昌、襄阳。
当时参加北伐的黔军第9军由彭汉章任军长,下辖贺龙第1师、杨昌其昌第2师、毛鸿翔第3师,第10军由王天培任军长,下辖王天锡第28师、杨胜治第29师、王天生第30师、吴国梁教导师。由于贺龙部曾经在贵州省铜仁地区驻扎过,并收编过不少地方武装,因此,部队里内有不少贵州籍将士,后来第20军第2师师长秦光远、第3师师长周逸群都是贵州省铜仁地区人。第10军就更是地地道道的贵州部队、黔军主力。加入国民革命军以后,王天培就任左翼前敌总指挥,统率北伐第9军、第10军,奉命向荆门、沙市进击,策应中路军沿粤汉路北伐攻取武汉。第9、10军两军横扫湘鄂,所向披靡,攻占常德等湘北重镇,然后渡过长江,击败直军卢金山、于学忠部和川军杨森部“川鄂联军”5万之众,攻占鄂西宜昌、津市、松滋等地,有力的配合了中路军攻取武昌的战斗。
由于左翼军总指挥袁祖铭投机革命,首鼠两端。与北洋军阀吴佩孚藕断丝连,暗中勾结,想在蒋介石与吴佩孚之间周旋,以观其变。滞留湘西洪江、澧州一线,与企图独霸湖南的唐生智发生矛盾。唐生智视袁祖铭为对其统治湖南省的威胁,遂率先报告蒋介石并获得蒋介石秘密同意,准备早日对袁祖铭采取肃清行动。1927年1月30日农历除夕袁祖铭被杀。2月7日,第9军彭汉章也遭到唐生智逮捕、拘禁,8月12日,在武汉处决。袁祖铭的所作所为及被杀,严重的影响了北伐黔军的声誉,左翼军也分崩离析。1927年2月7日,彭汉章被唐生智逮捕后,第9军解体。第9军瓦解后,北伐黔军就剩下了第10军和第9军的主力第1师。
1927年2月1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下令将第1师改编为独立第15师,脱离黔军建制。1927年4月,武汉政府举行了第二次北伐。以唐生智和张发奎为北伐军的主力。贺龙独立15师继续参加武汉政府第二阶段的北伐,编入张发奎的第一纵队,和第4、11军担任北伐军的右翼作战,进军河南。由于战功卓著,部队得到很大发展,6月15日,武汉政府决定将独立第15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隶属第2方面军。贺龙任军长,共产党员周逸群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师,师长贺锦斋、第2师、师长秦光远、第3师、师长周逸群(兼)。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宁汉分裂”。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7月下旬,贺龙率领第20军利用第2方面军东征讨蒋的机会,脱离武汉汪精卫政府,由九江开抵南昌,和叶挺为副军长的第11军第24师、第10师,第4军第25师第73团、第75团以及朱德为军长的第9军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一道,共2万余人,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脱离中国国民党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第10军军长王天培字植之,号东侠,侗族,贵州天柱县人,出生于1888年,是辛亥元勋,北伐名将。年幼时的王天培心怀壮志,决心经武报国,1907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1909年毕业后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其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的总前夜,他加入了同盟会,投身革命。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任督战指挥。战斗过程中,被战时总司令黄兴任命为凤凰山要塞司令。王天培身先士卒,英勇绝伦。汉阳失守后,政府移到南京,一时武昌无主,局势十分危急,王天培与孙武、张振武、邓玉麟等激励将士,死守鏖战三昼夜,坚守武昌危城。革命军代表与袁世凯达成协议,清帝溥仪逊位,黎元洪、黄兴复回武昌主持。共和完成,王天培领孙中山总统所发之“开国纪念手枪”一支。
民国元年(1912年)王天培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1913年,由宋教仁被刺引起的二次革命爆发,一些保定军校学生愤慨于袁世凯的专恣祸国,入京谋刺。事泄,同学穆永康、吴国梁被抓,王天培毅然只身赴狱承担责任,使同学幸免无难,后来幸得同乡的营救,出狱后返校肄业,回黔军任职。袁世凯1916年复辟帝制,王天培又参加了护国战争。护国战争中,时任营长的王天培创造了以一营之寡胜一旅之师的奇迹,袁军旅长马继增无路可逃而自戕。1917年护法军兴,黔军响应入川,进驻重庆,王天培以军功升黔军第2团团长。黔军回师贵州后,编为5个混成旅,彭汉章、王天培分任谷正伦第二混成旅一、二团团长。
1921年6月,孙中山下令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黔军响应,以第二混成旅、第四混成旅出黔,孙中山任命谷正伦任黔军总司令,讨桂黔军编为中央直辖军,辖两个纵队,第一纵队纵队长彭汉章、第二纵队纵队长王天培。后袁祖铭任黔军总司令,将黔军编为6个师,彭汉章、王天培均任师长。
1926年夏,国民党中央党部陆续派陈汉渝、吴玉章(共产党员)动员王天培部北伐,王天培接受了吴玉章的动员,决心加入革命行列。就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兼左翼军前敌指挥。8月9日,王天培在湖南洪江誓师北伐,率部出征,攻占鄂西,进军武汉。
第10军在击败“川鄂联军”后,收编其残部3个师,并将其改编为两个教导师,教导第2师,颜德基任师长,教导第3师,潘善斋任师长。第10军扩编为6个师。
1927年3月,第10军开赴安徽安庆一带,受江左军总司令李宗仁节制,参加南京政府北伐第二阶段的战斗。第10军隶属第3路军继续北伐。至5月底,相继攻克舒城、怀远等。此时,该军又收编直军章兢武部为新编第4师,章兢武任师长。第10军自湘而鄂,转战江西,纵横千里,收编甚多,此时的兵力已由原来的2.5万人增至9万余众,成为南京政府二次北伐的主力。
攻占安庆后,王天培被任命为北伐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率北伐第10军、7军、27军、33军、44军及冯祥武、王令韬等独立师,由镇江、常熟、芜湖向北挺进。在北伐三路大军打击下,不到一月,赣皖苏悉为北伐军所占,敌兵败如山倒,纷纷北逃。王天培乘胜追击,挥兵直指徐州。王天培仅用14天时间,就取得徐州大捷的胜利。是役歼敌8万余众,俘敌两万余名,击落飞机5架,摧毁和缴获铁甲车50余辆及无数辎重。徐州战役是北伐几大战役中的一次大战役,意义重大,敌军胆寒,全国振奋。为之,各地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会,各报竞相报道,将王天培的第10军和第4军并称为铁军。徐州失守后,孙传芳和张宗昌亡命临城。6月,第10军沿津浦路向山东进击直鲁联军,先后攻占临城、滕县,进逼兖州。
此时,武汉政府举兵讨蒋,各军沿江东下,向南京进发。蒋介石急调山东前线部队南下对付武汉政府军,直鲁联军乘机反攻,第10军从徐州溃退,损失甚巨。教导第3师、新编第4师全部被歼;教导第1师被唐生智收编,改编为教导第2师;教导第2师编入第11军。8月初,第10军退守合肥后,蒋介石召王天培去南京。扣押王天培的通告刚发出去,蒋介石在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军队的压力下,被迫辞去总司令之职。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发表《辞职宣言》,这也是蒋介石第一次下野。8月14日王到军事委员会晋见时,即被扣留。
由于王天培与原黔军将领、后南京政府要员何应钦、谷正伦、朱绍良等积怨,而蒋介石虽然下野,但是对于整个政局仍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何应钦、朱绍良秉承蒋介石之意,以“送王将军去西湖疗养”为名,深夜将王天培转押至杭州浙江省防指挥部。并以不听指挥贻误战机导致徐州兵败、隐兵不报图谋不轨、克扣军饷动揺军心三大罪名,于9月2日凌晨将王天培秘密杀害于杭州西湖,时年39岁。一代北伐名将就此陨落。名将被害,全国哗然。迫于种种压力,国民政府不得不于1931年8月5日为王天培昭雪,照陆军上将亡例,给恤二十年,每年领洋800元,给治丧费3000元。1933年4月14日,国民政府再次王天培举行公祭。
在王天培被扣押之后,第10军独立团团长罗启疆将部队拉出,该部以后发展成为第82师,参加了远征军的松山攻坚战,战后,被裁撤编入第103师;第28师在安徽当滁哗变,由第十军军械处长周志群率领去南昌投靠第9军金汉鼎部,编为第9军第29师;余部被划入何应钦所部第1军的指挥序列。军委会令第29师师长杨胜治代第10军军长职,奉命拨归第2路总指挥白崇禧指挥。以后经过几次整编,这支以贵州子弟为主组成的第10军完全融入了国民政府中央军。
一支北伐劲旅的历史功绩就这样正史不载,湮没尘埃。以至于多年之后,无人知晓在那场壮烈的北伐战争中,还有以军为单位、成建制的贵州健儿奋战在北伐战斗的第一线,并取得辉宏的战绩。时至今日,作为一个贵州后人,有必要为我们的先辈正名,还原历史真相,给这些英勇奋战在北伐前线的英雄以应有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