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绿皮书发布
贵州去年茶业综合产值逾500亿元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日前,贵州茶“一节一会”组委会在湄潭县发布《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绿皮书。截至去年底,贵州拥有茶园种植面积696万亩,实现产量28.4万吨、产值299.8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茶叶产量、销量均实现20%以上增长。
据了解,这本由贵州省委政研室、省农委主编,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承编,倾注近100位主管部门领导、业界专家、行业工作者心血的绿皮书,分为高层关注、总体报告、主题报告、区域报告、专题报告、年度新闻报告6大部分,着力对2016年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创新、深度挖掘,既收录省领导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和讲话,也汇聚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集高层思想、专家分析、基层实践于一体,展现了黔茶发展的全景式画面,颇具专业性、权威性及收藏价值。
绿皮书显示,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举措,多次召开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推进会、博览会,全省上下形成了强势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取得了茶园面积全国第一、加工企业快速升级、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佳绩。
近年来,贵州始终守住茶叶质量安全,用心做好干净茶、放心茶,全省茶园禁用农药参照欧盟及日本标准,大力推广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建园模式及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每年,农业部对贵州例行检测茶样100个,均100%合格;“贵州绿茶”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茶叶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每年的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茶园就贡献了10%。”贵州省农委、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介绍说,贵州不仅在茶园种植规模、质量安全控制、清洁化生产等方面做到了全国第一,茶山作为贵州高原美丽的风景线、多彩贵州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也是茶农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随着交通条件、物流环境不断改善,贵州茶产业借力“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融合,已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新经济增长点。据测算,去年贵州茶园平均收益约为4000元/亩,50个贫困县中有26个茶叶主产县、934个贫困乡镇中有435个产茶乡镇;全省因种茶解决300多万人就业问题,累计增收30多亿元,有470万农民因茶脱贫致富。
茶叶作为贵州的富民产业,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全省将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实现茶叶产量40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逾1000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可达2000元。同时,贵州有望建成全国高品质绿茶原料中心、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重要的出口大宗绿茶原料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由2015年的“蓝皮书”变成了“绿皮书”。“‘绿’是贵州的主色调、也是茶的颜色,绿色代表着原生态、可持续。《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由‘蓝’变‘绿’,就是要让贵州茶产业发展更具战略性、可持续和可复制性。”身兼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