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发展专项规划 到2020年要占GDP三成以上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贵州行动
□管 弦 陈兴云
2月6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下称《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将突破5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以上。
这对于贵州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三年规划
何为数字经济?G20峰会的定义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有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重要动力的广泛经济活动。《规划》沿用了该定义。
将大数据列为“十三五”重要战略行动的贵州,于2016年初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去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拥抱大数据时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焦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项目和抓手,探索创新数字经济业态、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向大数据要新的生产力”。
《规划》由发展基础和环境、总体要求、发展重点、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组织实施6个部分组成,对贵州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优势、存在问题、面临挑战进行研析,明确数字经济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方向、重点。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规划》首次提出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四型”数字经济。今年初,贵州省发改委发布的数字经济“重大工程包”中,便围绕“四型”数字经济优选了97个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项目,总投资达653.8亿元。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说,数字经济中一部分是数字技术、数字产品和服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传统经济产生替代效应,《规划》将其划分为主体产业部分;另一部分是因使用数字技术、数字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产出增加、效率提升,在国民经济中对原有产业产生渗透效应,《规划》将其归类为融合部分。
结合贵州实际,《规划》将数字经济的主体产业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资源型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交换交易等领域,大致对应大数据核心业态;二是技术型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
同样,数字经济的融合部分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融合型数字经济,即数字技术与一二产的融合创新应用,主要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二是服务型数字经济,即数字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应用及创新业态,如传统餐饮、娱乐、家政、旅游、健康医疗、文化科技等领域线上与线下整合协同。
三件事情
今年贵州省“两会”期间,大数据无疑是代表、委员们嘴边的热词,但让人有种高大上的距离感。大会发言时,一名自称既不是学计算机、也不从事IT行业的政协委员,用“门外汉”语言所表述的对大数据的理解、建议,却引起了大家注意。
他就是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茂爱。他认为,大数据首先是海量数据,但远不止于此,它包括数据产生、传输、储存、整理、衍生,及至碰撞、裂变等,“非常高大上,让人眼花缭乱”。因此,一说贵州发展大数据,怀疑之声四起:贵州经济不发达、科技不先进、社会发育不充分、文化载体不够多,海量数据从何而来、用之何处?“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能理解”。
不过,有三件事情让他有所认识及体会。第一件是对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的了解,这家总部在贵阳、技术研发中心在北京和成都、金融中心在上海的公路互联网企业,通过搭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注册会员逾230万、诚信认证35万,日均货车运费结算金额约80亿元,发布长途货源信息逾500万条;在全国设线下直营车辆后服务网点1000家,员工约2000人,且衍生出货车ETC白条、无车承运人保理等多种金融服务。
第二件是腾讯公司与贵州及几个市(州)的统战、旅游部门对接“互联网+旅游”。由其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景区运用后即可通过手机信号掌握入园人数,随时进行调度、管控,包括入口控制、超负荷场所的人流疏散及车辆调度、食宿准备等;政府部门运用后可获知游客来源、景区游人结构,便于及早采取预案,保证旅游高峰期平稳运行。
第三件是一位经销瓶装液化气的小伙子开发的“燃气气瓶安全智能监管信息平台”。他接管家族企业后发现,液化气瓶一售出就处于失控状态,便想在气瓶上加装安全无源识别芯片跟踪;在开发芯片过程中,发现产生的数据可用于多个方面,又组织开发了智能监管信息平台,通过芯片对气瓶的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管理平台对气瓶进行全过程安全监管。公司在寻求行业协会支持时,大家从开始的不屑、质疑、拒绝、抵制,变成好奇、理解、接受、主动参与。如今,贵阳市主要燃气经营业主都主动参与平台建设,一个新的行业平台呼之欲出。
协会力量
“这三件事让我悟出一个道理:光靠零散的一个个企业、业主、用户产生的数据支撑大数据,一是数据不够大、二是慢。如果能建立面对全行业的公务服务平台,一是面广量大、二是数据随时快速聚集沉淀,就能为形成‘块数据’‘云数据’奠定坚实基础。”王茂爱表示,应重视并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大数据发展中的独特重要作用,推动贵州大数据快速发展。
“行业协会作为从业者自发的组织,能更清楚地掌握本行业的动态、诉求、‘痛点’,有自我提升的需求。”王茂爱分析称,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及行业成员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其支持建立的统一平台,可减少对立面、避免利益调整可能形成的行业动荡等问题;同时,相关数据也可无偿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为其“空降”了一种先进管理工具。
他建议,将各行业协会作为发展大数据的重要方面军,纳入政府视野及工作规划,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鼓励、督促、引导企主动思考大数据、工业4.0时代背景下的行业发展,立足贵州、面向全国谋划建立和创新一批全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使全省同行业数据迅速聚集;主管部门、工作联系密切部门应深入基层,与行业协会一起寻找行业“痛点”、遍寻解决行业突出问题良方,全力支持其搭建理念先进、机制健全、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依托行业协会建立能聚合全国、全省同行业数据的高水平综合服务平台,要进行评比表彰、以典型引路,激励更多行业协会参与到大数据快速发展事业中来。
2016年12月26日,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拥抱大数据时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焦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项目和抓手,探索创新数字经济业态、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向大数据要新的生产力”。图为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的“时空隧道”。(本刊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