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2110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2-10

产业影响力渐成行业风向标

贵州白酒将引领“白银时代”

□周朝义

  一瓶白酒的甘醇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贯穿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如果中国酒文化是一部史诗,贵州白酒则是其中最为灿烂、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一棵树、一栋楼、一瓶酒”,这是外界曾经对贵州高度浓缩的印象。“树”,即黄果树瀑布;“楼”,即遵义会议会址;“酒”,即贵州茅台酒。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白酒的品牌塑造工作。2012年出台的《关于加快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意见》就指出:坚持发展以名优白酒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名优品牌,要求新增6-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到2020年,贵州占全国白酒市场份额争取达到20%;力争用5-10年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把贵州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努力做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

  “中国白酒看贵州,贵州白酒看仁怀。”以茅台酒为代表的贵州酱香型白酒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独有、与众不同的价值体系,根植于以茅台镇为中心的自然环境,顺应自然、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臻于化境,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酿造流程中,堪称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茅台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在茅台这个中国工业优秀品牌的引领下,仁怀这方风水宝地扛起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大旗快速前行,上百家酒企快速崛起,让“中国酒都”实至名归。

  一场展会的芬芳

  201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下称“酒博会”)在贵阳开幕。

  “酒博会”的连续成功举办,规格高、规模大、专业强、收效好成了新的代名词。以2013年第三届“酒博会”为例,展会共设置2335个国际标准展位,参展商共计1565家,其中国外展位866家、国内参展商699家;展馆总面积7.2万平方米,参会采购商企业达11876家。

  遵义市一家酒企的老板坦言,当年他首次参加“酒博会”时,原本以为只是一般的展销活动,在当地有关部门多次催促下才勉强前来。按他的话说,如果不是看在政府面子上,他是不会来的。没想到参展第一天,就有外地采购商订了数十万元的货;三天展会结束后,收获订单达两百余万元。

  会五洲朋、交天下友,拓白酒产业路。品酒、畅谈,在杯盏交错之间,合作共赢的手握得更紧、更实。开放的贵州,不仅自己大力振兴白酒产业,也为省外不少优质企业大开方便之门。

  先是湖北宜化集团控股金沙窖酒厂,接着华泽集团子公司华致酒行以8250万元的价格收购贵州珍酒厂,随后联美又收购了安酒……就在2016年2月,“劲酒”出资约1.7亿元,收购仁怀市大型民营酒企国宝旗下台轩酒业95%的股份;同年6月,洋河酒业与贵州贵酒正式签约,以1.9亿元全资收购贵酒。

  一家家实力强劲的大企业或外来资本的进驻,不仅让贵州多个酒品牌“重出江湖”、焕发“第二春”;以天士力、五叶神为代表的大企业还在贵州投资建厂,推出了自己的新白酒品牌。

  经过精心的品牌培育,贵州白酒产业成为全国的行业风向标。不仅有茅台酒这样享誉国际的名酒,也有董酒、平坝窑酒、安酒、习水大曲酒、金沙窑酒、鸭溪窖酒、湄窖这样的老名酒,更涌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白酒品牌。

  一个军团的出击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的调整时期,市场出现消费低迷、产能过剩等问题。受此波及,不少企业不是减产、就是转产。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贵州却逆境“亮剑”。在省政府指导、省经信委牵头下,推出了“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黔酒中国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

  数十个贵州白酒品牌组成的“黔酒”军团,可谓声势空前、阵容空前、效果空前。数十个白酒品牌,既有最著名的白酒品牌,也有名气不算大的白酒新锐;但不论新品牌、还是老品牌,都是品质过硬、瓶瓶好酒。

  三年多来,“黔酒”军团先后转战北京、广州、兰州、杭州、泉州等国内多个重要城市,让全国各地消费者共同见证贵州白酒令人心醉的品质魅力、口感魅力。三年多来,“黔酒”军团收获丰硕:首站进京,签订投资合同105亿元;南下广州,现场签约74.8亿元;挺进西北,成功揽下81.1亿元大单……

  在大家都喊“冷”的大背景下,“黔酒”军团高调主动主击,究竟底气何在?

  “要健康喝酒,就得喝健康酒。”贵州董酒公司董事长蔡友平说,作为中国唯一传承百草入曲的名酒、获得国家保密配方工艺的老八大名酒,董酒就是以健康为核心,以“懂酒更懂健康”为品牌核心价值,提出了大健康理念。所以,不论行业如何调整,这样的酒都是符合人们需求的高品质佳酿,有信心、有底气在波澜冲击中屹立潮头。

  在业界专家眼里,“黔酒”军团的底气源自“创新快”“底蕴足”。首先,贵州白酒生产企业,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注重从“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产品结构、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积极应对,迅速找到适合自身的应对措施化危为机;其次,贵州作为国酒之乡、佳酿圣地及酱香型白酒的原产地、主产区,产品品质优、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好,加之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市场升温,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一张名片的内涵

  外拓内积,贵州白酒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市场表现也越来越好。

  “2016年,茅台酒完成销售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利润总额243亿元,同比增长6.9%;完成增长值436亿元,同比增长4.7%……”日前,作为贵州的一张耀眼名片,贵州茅台集团交出了一沉甸甸的成绩单。

  茅台的发展快步于行业:去年12月30日,贵州茅台股票市值为4198亿元,较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市值之和2836亿元超出1362亿元,占全国18户白酒上市企业总市值的48%。茅台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发展势头已步入更良性、理性的轨道。

  贵州茅台集团总经理李保芳坦言,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茅台顶住压力、稳中求进、主动转型、创新实干,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目前,茅台已呈现出“总体效益更好、好展基础更牢、品牌效应更优、行业地位更稳、综合影响更大、社会贡献更卓越”的发展态势。

  李保芳分析称,业内对今年中国白酒形势总体看好,认为近年来市场上的一些不利因素已逐步消化。多家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对白酒行业给出的信用品质是“较高”,行业展望是“稳定”,有机构提出白酒行业进入了“黄金十年”后的一个“白银时代”,甚至有机构表示今年是白酒业绩的“爆发年”。

  贵州金沙酒业集团董事长董兵认为,白酒的上一个“黄金十年”,主要是靠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长江名酒带造就;正在启幕的下一个“白银十年”,或将由赤水河沿岸大小产区共同结合的企业与品牌所引领。“一方面,黔酒有大产区在支撑酝酿;另一方面,有小产区在做深度背书。双重保障之下,其实是贵州白酒的双重信心”。

  董兵表示,该集团坚持“做中国民酒”的品牌定位,经过持之以恒的品牌打造及市场拓展,已从偏安黔北、黔西北一带的地产酒品牌,发展成贵州区域强势品牌、中国互联网白酒一线品牌,同时具备了全国化品牌的市场基础、行业口碑。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白酒行业表现也持充分信心,有关部门预计全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将完成工业增加值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继续稳坐贵州第一大产业宝座。

 

贵州“酒博会”的热闹场景(本刊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