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0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1-25

以史为鉴 鉴往知来

——遵义市政协文史工作十年回眸

□谢爱临

  2007年以来,遵义市政协系统将文史资料工作与履行政协职责有机结合,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把政协文史工作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在省政协文史委的指导下,征集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文史资料书籍。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学术会议和活动,以史为鉴,鉴往知来,积极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既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也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市政协文史委在文史资料工作中,始终注重地方“三亲”史料和重要历史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分近现代文史资料和地域文化资料两个系列编辑出版。到目前为止,十年来已征集出版的文史书籍23部,计580万字,已完成初稿的有8部书稿,计约220万字。另有《沙滩文化典籍》之《郑珍全集》、《莫友芝全集》、《黎庶昌全集》点校出版,共20余卷计2000余万字、全国政协文史委协作课题《仡佬族百年实录》(上下册)2008年出版,计140万字。该书2010年获贵州省政府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二等奖。《郑珍全集》2013年获贵州省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三等奖,《赤水河古镇》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

  与此同时,通过调查研究,相继提交了建设沙滩文化旅游区、影印出版《遵义丛书》、建设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等10余件提案。所述三个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沙滩文化旅游区已在建设中,《遵义丛书》于2015年3月开始征编工作,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暨遵义· 1964文化创意园于2016年4月建成开园。同时积极助推海龙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举办了遵义播州土司文化学术研讨会。而早在遵义市政协成立之初收集出版的《海龙囤烟云录》,是遵义地方最早的一本关于播州土司的文史资料书籍,为日后海龙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了最初的资料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编纂的《遵义丛书》。这是集遵义民国以前各类文献为一体的大型古籍丛书,是遵义市委、市政府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市委将此编纂工作交由市政协牵头,具体由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目前查明清代及其以前遵义历代各类著述计有446种,其中经部51种,史部157种,子部58种,集部180种,按经、史、子、集分类编辑影印出版。现古籍复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可陆续出书,待全部古籍出齐,将是一两百卷的鸿篇巨制。今后要查阅遵义古代文献基本上不用到全国各个图书馆寻找了。而特别值得期待的是,《遵义丛书》将把与播州土司相关的古籍资料收入其中,以方便世界文化遗产播州海龙囤及其土司文化研究工作。同时,将点校出版《播州土司古籍资料丛书》,第一批出版的就是以上的一些古籍资料。今后若再收集到重要的播州土司古籍可纳入其中,陆续点校出版。这批古籍资料的出版发行,将对播州土司文化研究发挥重要。

  十年来,市政协还先后组织举办过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黎庶昌、莫友芝学术成就和傩文化、土司文化、红军长征文化等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集聚各方智慧有力推动这些方面的历史文化研究。

  市政协的文史工作得到了全市各县(市、区)政协的大力协作,其文史委的领导和同志们可谓劳苦功高,基层的“三亲”资料是他们征集而来。同时,他们各自的文史工作也做出了较大成绩,彰显了创新。如湄潭县政协“一本书一个馆” 的典型事例,更加凸显出文史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湄潭县因政协编辑出版《永远的大学精神》建立了浙大西迁博物馆,因《二十世纪茶工业的背影》等茶文化系列图书,促成了贵州省茶博物馆的建设和贵州大学茶学院的建立。目前拟将湄潭茶文化遗产加入到云南普洱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业中捆绑申报。因《问天之路》又催生了贵州省气象博物馆的建立。前两项目均已开馆多年,气象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习水县近些年在文史工作方面也是硕果累累,由习水县政协牵头组织为建县百年编写出版的《习水历史文化丛书》10余部作为献礼图书。正安县政协也编辑出版了系列丛书,如《正安简史》、《正安茶话》等已出版。同时创办季刊《正安文史》,每期发行2000册,赠送全省各县政协及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通过这一平台他们收集到大量的“三亲”史料和地方文化资料,同时培养了不少的文史作者。其他县级政协也征编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文史书籍。总之,十年来全市政协系统通过深入挖掘地方近现代文史资料及历史文化资料,记录下遵义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示了遵义丰富的文化资源,抢救了一批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资料,对政协文史事业和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说到市政协的文史工作,不能不提到社会力量的支持。遵义有着很好的文化传统,凡有文史课题,专家学者、文史作者们都会积极参与,或撰写文章投稿,或参与编审稿件,相关单位也会相互支持配合。同时,不管是专家学者或是基层的文史爱好者,都以著书立说为荣,争相出版自己的文集,或是深入民间调查采访、引经据典撰写文章等,其思想境界和刻苦精神令人感佩。以往单位和个人编撰出版的文史书籍就不在此列举了,据我所知,近一两年来个人出版著作方面的有:黄万机老师的《沙滩文化史》,全面对沙滩文化成就及其人物行历做了研究和介绍;申翔的《桐梓民国风云人物》对民国时期桐梓军政人物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客观评价;邱红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分九个章节从古至今对遵义历史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前不久穆升凡的《遵义文化遗产》出版,对遵义长征文化、古建筑、古墓葬、传统医药、民间工艺、民族音乐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归纳总结;黄光荣的《桑梓夜郎》将与夜郎有关的文章、古籍资料收集汇编,为夜郎文化研究提供借鉴;最近叶辛的长篇小说《古今海龙囤》在文学刊物《十月》发表并获奖;宋浒的章回小说《黔疆土司演义》中播州土司的史实贯穿始终;苏涟的文史散文集《平播战争烟云录》即将出版,该书分十余个章节对平播战争进行解读。后三者将为今后拍摄海龙囤及平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本创作奠定基础。

  同时,市政协的文史工作也得到了省、市相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如省博物馆、省图书馆无偿提供《遵义丛书》相关古籍稿本,市博物馆、市民宗委都与之合作编辑出版过文史书籍。同时这些单位自己也积极作为,抢救地方文化史料。如市民宗委最近开展的“遵义市民族文化田野调查实录项目”, 内容涉及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些重要内容;务川自治县档案局也在策划出版一套古籍丛书。市地方志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在遵义地方史料的挖掘整理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最值得庆幸的是,遵义有一批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专家学者,他们以抢救整理、传承遵义文化为己任,几十年默默耕耘,做了大量工作,为地方文史、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值得称道的是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曾祥铣、谢尊修、费侃如、田兴咏、游平伟、葛镇亚所等老师,为地方文史事业可谓殚精竭虑,无私奉献,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同时他们对市政协的文史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各县(市、区)的文史专家及文史作者,也是长期支持协助地方政协的文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