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2079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2-09

镇远“和平村”与日军战俘改造

□黄贵武

  镇远和平村,其全名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铁证。

  1938年2月23日,武昌宪兵队把在武汉的日军俘虏押运到湖南省常德县,将俘虏关押在沅江入洞庭湖的江边的一个仓库里,这里就是清朝时的盐关。同年3月中旬,国民政府军政部任命刘长裕为代理所长,并对全体俘虏进行编队,组成三个班,共有50余人,由战俘舟木熏任队长。

  1938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政部命令,临时收容所改名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定为团级机构,任命邹任之为所长(1941年初,邹被派到上海。由孙必亨代理所长)。又称“和平村”。刘长裕代理所长被调离。这时,已有日俘70多人。同年11月8日,因武汉失守,日军南下,第二俘虏收容所奉命向贵州省镇远县转移。出发时对日俘进行编队:一号船总指挥协田,队长若狭、副队长神原;二号船总指挥岩田,队长本田、副队长阿部;三号船总指挥严某某,队长李某某、副队长崔某某。当天傍晚,收容所日军战俘和工作人员刚坐船西行,离开盐关,日军飞机就对沅江两岸目标进行轰炸。

  1939年4月28日,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整体到达镇远。仍然称“和平村”。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重庆分所、桂林临时收容所的日俘于1941年9月6日到达镇远。此后,还有广西、广东、湖南战场上被俘日军士兵,被押送到镇远和平村。镇远收容所已有日俘400多人。其中,镇远和平村前院楼上,收容100多人,其中有反战同盟员23人,故称“训练班”。 长沙会战后,从各地临时收容所转送来的50多人,称为“新生班”。 还有一个归重庆青山和夫领导的“研究班”,21人。

  1942年6月,康大川同志奉命在军政部贵州镇远第二俘虏收容所(和平村),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和平村训练班。1944年5月,镇远县政府档案记载,日军战俘396人。其中有反战同盟员137人。

  1944年夏季到秋季,在泥潭中垂死挣扎的日军,为了支持在越南的日本侵略军,打通中国大陆到越南的交通,发动了在中国南方的交通战。中国军队由于没有充分准备,在日军强力攻击下,节节后退。在日军很快占领了广西,并攻入贵州省黔南地区独山县;东面进攻湖南省湘西雪峰山的情况下,军政部决定于1944年8月把第二俘虏收容所从镇远转移到重庆。

  1946年3月,在华所有日俘全部被遣返日本。同时,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137名同盟员,以“长谷川特种部队” 名誉从上海乘海轮回归日本,在博多港宣布解散。

  镇远“和平村”前、后院日本人的进步

  1、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自转移到镇远后,反战同盟训练班成员就抄写、学习中国报刊发表的文章等,新生班的人也参加学习。训练班还组织了一个叫“明治维新和昭和维新研究会”,每天早晨7点到8点或8点半,进行学习、讨论,新生班、研究班有不少人参加,使不少人获得了新知识、新思想。

  2、1942年6月,康天顺(大川)到镇远和平村组织反战同盟训练班,推动对日俘的改造工作。康天顺,台湾人,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因他是鹿地研究室的助理员,熟悉日本人,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康天顺作为鹿地亘与和平村训练班的联络员派到了镇远收容所担任主任管理员。

  康到任后,首先加强管理,采取早晚两次点名,了解日俘伤残情况。当时共有日俘600余人。其次,他着手改善收容所卫生差、营养差、医疗设备差,缺医生的状况,减少俘虏死亡率。1940年—1944年日俘共死亡159人。第三、在收容所内打水井,改良饮用水。第四、改善日俘伙食。由日俘成立伙食委员会,轮流值班,与职员一起上街购买副食品、蔬菜。有时,组织日俘上山采野菜、摘野果,改善了生活。第五、在收容所内修建浴室,组织日俘轮流洗澡。

  3、新生班的长谷川敏三,是日本国新泻县南蒲后群人,毕业于东京明治大学。1937年被征入伍到侵略中国战争的前线,担任少尉。1938年3月25日,他带领几个士兵出发,在湖北省枝江县黄龙寺口与国民军遭遇,在战斗中被俘,后押到重庆收容所。开始,他非常绝望,认为自己必被处死。整天忧愁满面。他十分明白,中国人民恨透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1939年6月,鹿地亘来到博爱村,长谷川敏三和鹿地亘有所接触,思想受到些启发。他确实相信,中国人不会处死他。他心情好了不少。1941年,长谷川敏三和别的俘虏一起,被送来镇远。在所方关心、教育下,他在新生班带头参加了和平村训练班,并担任这个班的领导人。他阅读了不少反侵略的文章和书籍,他的觉悟不断提高。长谷川敏三加入了训练班,并且成了训练班的中心人物。新生班进步较快的,还有青木稔太郎、渡道富美等日俘。

  长谷川敏三回日本后,长期担任中日友好协会全国总部事务局长。他全家都成了中日友好事业的积极分子。长谷川敏三曾于1982、1985、1987年三次率团访问中国。他来到镇远和平村,称它为自己的“再生之地”。他赠给镇远和平村资料陈列室,不少关于反战同盟的资料和珍贵的历史文物。

  4、和平村后院的日俘,他们成立了“不包装会”进行学习,谈自己看法,进行相互批评,看报,对他人解说时事。他们还举行日本诗词研讨会,围棋比赛,编辑、散发《不包装》月刊。这个会成了所内较大的反战团体。

  5、1943年,和平村训练班编辑出版了《东亚和平》月刊。总编康天顺,具体组稿、编辑工作由长谷川敏三承担。该刊是十六开本,石印,50页左右,每期出200份。训练班把《东亚和平》每期给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寄去30本。该刊文章作者,主要是反战同盟员,还有选自有关报刊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反对日本侵略,争取世界和平。首期还刊登了鹿地亘创作的《反战同盟歌》。

  6、召开村民座谈会,训练班还不断从新来俘虏那里,搜集、汇总日本国内、中国沦陷区、日军内部等情况。他们分成工人问题、农村问题、军事问题、其他问题,四个研究组,分担这项任务。

  农村问题研究组,他们编成《农村调查表》,写作了《战时状态下农村变迁情况》。为此,他们经常召开“谈战时农村”等的座谈会。

  军事问题研究组,举行了“中国战场上日本军作战时的挣扎”、“谈日本军的内幕”、以及其他有关内容的座谈会,进行了关于“日军逃亡、自杀、自伤、反抗上级、行迹不明”、“日军出征士兵和家属心理”、“日军暴行”以及有关情况的调查,并编成了资料。

  他们还编写了《日本国家总动员法和国民痛苦》、《关于经济警察》、《谈别的居民组》、《后方的国民生活》等等资料。

  训练班一方面对新来俘虏进行生动有效的教育,另一方面,大量地收集最新情报。他们收集这些新的信息,经过消化,写成资料,及时送到重庆各机关。这些资料,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敌情研究》和鹿地研究室的《鹿地研究报》等刊登。

  他们还根据掌握的资料,写成向日本士兵、工人、农民和其他阶层人士宣传的无线电广播资料和传单。如长谷川写了《告在中国的日本派遣军各位官兵》、《约日本新法西斯评论家穗积七郎》、江见写了《告日本军机关情报工作人员》等,青木稔太郎写了《致农村、工厂出身的士兵们》、鲤本明写了《致战时农村小学校的教员》等等。

  据统计,在1942年到1944年的两年半时间里,从镇远送到重庆的资料,共有150多种。

  学习《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

  在训练班全体人员努力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下,镇远收容所内日俘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从下述几件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崩毁,使日本全体官兵,产生了严重的忧虑,给镇远收容所内坚持顽固思想的战俘,以当头一棒,受到了震动,开始面对现实。事实动摇了他们所谓的“日本必胜”的信念。

  1942年下半年,从前线送到镇远收容所的新俘虏,惊奇地对老俘虏说:“你们现在还吃这样上等米做的饭?”老俘虏说:“我们一直吃上等米做的饭。”新俘虏给他们讲在国内经历的贫困生活,讲现在日军给养不断下降的种种事实。这些亲历者讲的事实,使老俘虏们十分惊奇,引起不少人深思。

  新来的俘虏的身体,比原来的士兵明显地瘦弱。很难找到5尺高的士兵。有的俘虏,入伍前右手就没有小手指。有的俘虏,身体竟和十一、二岁的小孩那样矮弱,根本不能上前线打仗,只得分到后方,做仓库的警卫工作等。不少老俘虏不禁说:“现在的士兵,怎么这样瘦小!这样的士兵,能打仗吗?”看了新来俘虏的身体后,叹着着长长的气说:“士兵体格这样差,日本只能亡国了!”

  这样,在所内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心目中,他们已经认定: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破产,日本的战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他们愿意站起来,为和平而斗争了。在这样形势下,到1944年底,所内参加训练班的人,已达150人左右。

  2、1944年3月,根据当前的国际战争的形势,鹿地研究室提出了《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以团结在中国大后方,和在全世界(包括在日本国内)的日本人,共同为争取日本侵略战争早日停止、结束,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日本而奋斗。《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首先发给在重庆的有关中国人士,和同情日本人民反战斗争的各国人士,接着就把此草案数份,寄给镇远收容所的反战同盟训练班人士。

  镇远反战同盟训练班人士把《纲领草案》,作为他们的行动纲领。他们认真抄写、自学,分段讨论,做到每个人都能思想上深刻领会,行动上坚决贯彻。研究班、新生班的不少人,也主动和训练班人士一起学习、讨论。

  附《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全文:

  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

  一、我们反对日本军部发动的侵略战争。我们期待着立即停止侵略战争,把祖国和人民从沉重的战争灾难中拯救出来。

  1、打倒掌握全部权力,强迫人民遭受巨大牺牲的军事独裁政府。

  2、集中能够代表全国人民意志,要求和平民主的各党派,联合建立日本民主政府。

  3、立即停战,从所有侵占地区,撤出日本军队、舰队,由民主政府与交战各国进行公正的议和。

  4、严惩满洲事变至今给民众和祖国带来巨大牺牲的战争责任者。为防止日本制造战争势力的抬头,应废除军部的一切政治特权,解散军部指导的一切团体,使军队不能再干涉国家政务。

  5、民主政府实行彻底的对外和平政策。在和平、独立、平等、互助原则基础上,确立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努力使战争永远不可能再发生。

  二、我们根据民众的意志,粉碎独裁权力的政治基础,依靠民众力量,来实现祖国的复兴和繁荣。

  1、废除剥夺、蹂躏民众权利的总动员法、战时刑事特别法、维持治安法,以及一切其他的恶劣法律。

  2、废除强制的征兵制度,采用志愿兵制度。

  3、释放所有反对侵略战争、独裁政治而被逮捕的政治犯人。

  4、废除对职业、居住地等变动的限制,实行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的完全自由。

  5、给20岁以上的男女公民以选举权,在祖国确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6、为了上述目的,召开代表全国国民的宪法会议,改正钦定宪法,建立保障全部民权的新宪法。

  三、我们期待复兴由于军部的亡国战争,已达到极其疲劳的日本,建设民众幸福、富强的新日本。

  1、把军事费用缩小到守卫国土需要的最低限度,确立复兴、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的国家财政计划。

  2、为保障和平和民众福利,对银行、垄断性的大企业,加强国家统制。

  3、把现在的战争企业,转换、发展成为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所必需的生产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和平企业。、

  4、为了粮食、原材料等等的大量生产,和有关技术的开发,必须改革土地制度,消灭农村的贫穷;实行新的农业政策,使农民能充分利用耕作机械、农艺新技术等。

  5、实行新的对外贸易政策,振兴国民经济,使它能多方面充分地发展。

  四、我们期望救治因侵略战争而遭到巨大牺牲的民众,恢复、提高陷于破产的民众的生活。

  1、制止物价上涨,减轻工人所交税额,废除民众的不正当的各种负担(如强制储蓄、捐献钱款、物品,购买公债,强制出劳动公差,以及其他的)。

  2、废除向民众强制借钱的命令,确立保障工人、职员生活的最低工资制,缩短劳动时间,恢复、改善工厂法。

  3、废除强迫农民交出谷物,和种植何种作物的制度。禁止强迫退租,收回土地,用低价供应充分的肥料、农具。

  4、保障学术研究自由,废除对学生的强制劳动和军事训练,确立新的文化教育政策,提高、发展国民文化。

  5、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救济,给它们特殊的优惠政策。

  6、恢复工人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职业合作社、民主的学生团体,以及维护各阶层民众的生活,增进民众福利的各种自立团体。

  7、改善士兵、水兵的供给,严禁军队内残酷虐待,保障外出、通信、读书、集会的自由。给士兵选举权。让服役期满的士兵及时回国,不准再召集他们人伍。

  8、保障士兵归国后的职业,保障伤残军人的终生生活。充分保障出征士兵家属或遗属的生活。

  因各种原因,日本民族解放联盟没能在中国大后方成立。但在这个纲领草案鼓励下,镇远“和平村”以反战同盟训练班为中心,训练班、研究班、新生班的成员思想逐步接近,成立了统一的组织,出版了机关刊物《和平先锋》,后改名为《东亚先锋》。

  镇远“和平村”改造俘虏,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认识,指出未来的光明前途。镇远“和平村”反战同盟训练班的反战活动,实现了这一目标,它是人类历史上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一座丰碑,对今天对后人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