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讲贵州好故事的先行者王蔚桦先生
□梁茂林
蔚桦老师生前留给笔者最深的印象,是在他的作品中讲了许多贵州好故事。
近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说要讲好中国故事。2006年5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说:“从区域文化入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成为中国文化研究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杨际开著,《清末变法与日本—以宋恕政治思想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蔚桦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图书17本,电视剧17部,多是以贵州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为创作资源的。2016年8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藯桦老师作品自选集两册:即《诺贝尔墓前的沉思》、《又到红梅绽放时》,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经过,2016年10月18日,贵州省作家协会为藯桦老师举办60年作品创作座谈会,巧的是这一天,正好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5周年,今年也恰逢陶行知先生逝世70周年。藯桦老师在会上介绍了自己60年的创作经过。先生20分钟的发言和专家学者的发言,用大量事实证明,藯桦老师是讲好贵州故事的先行者。2016年10月19日晨,藯桦老师安祥地永远走了!
笔者也试举一例,即藯桦老师创作的与陶行知有紧密联系的,贵州现代教育的先行者黄齐生剧本的写作经过。
对于黄齐生的事迹,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很清楚。1946年4月8日,黄齐生和王若飞等遇难后,朱德在《悼黄齐生先生》中说:“贵州老教育家黄齐生先生是远自戊戍政变起即抱着争取中国民主改革的信念,多年来为此奔走努力不懈。我党成立至今多年中,始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徐特立撰写3500字的《回忆留法勤工俭学时代的若飞同志和齐生先生》,徐特立在文中说:“我和黄先生在25年前加入了勤工俭学的队伍。二十五来或加入我党或同情我党,因此直到今天还没有脱 离革命队伍,还为国家民族独立,民主、和平奋斗。”董必武写诗《悼念黄齐生》:“黔中教育茁新芽,人道先生第一家。爱护贤甥终共命,几回忆及总咨溠。”林伯渠写诗《悼黄齐先生》:“山尘意趣似髯仙,文教斐声卅载前。惊座聘谈饶正义,避秦亮节诩时贤。不道巴江人暂别,竟同吾党血相连。消寒文会那堪忆,读罢遣篇一惨然。”郭沫若在《哭齐老》诗中说》:“齐老,你的牺牲更增加我和人民的沮丧。你是因我而死,我今生今世永不能忘。……我不愿再发牢骚,我只牢记着老师慷慨的词调:“民主如船,民权似水,水涨奚愁船不高?老师,安息吧?……”陈毅《哀黄齐先生》诗中说:“近代教育家,党化争高位,其专市门面,其志图饱醉。独夫喜独裁,教育聚以类。唯我黄齐公,一心专作对,自愿伴清寒,硬骨傲权贵。黔省办达校,晓庄与陶会。卓育众英才,当局累见罪。黄公仍不屈,反抗更尖锐。踉跄走天涯,经年战颠沛。貌似太弋尔,诗笔苏陆味。矛翰创新格,颜欧能荟萃。尤其善辞令,雅健心肝肺。妙言欢四座,幽默多比譬。一心为人民,向前耻后退。……”从这部分悼词中可以看出,黄齐生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之大。毛泽东说:“黄齐生是共产党最困难时,党外人士同情爱护党的第一人。”
后来,由于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评论》,引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政治风波。这也使坚持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追随者黄齐生受到株连。在1981年前,黄齐生这个名字很少被 人们提起。黄齐生“先生晚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蒙难前夕)写的三十几本日记、笔记、诗文、信稿,在十年浩劫中,全被毁掉了。”(谢孝思,《黄齐生诗文选 》,198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80岁的谢孝思应秦天真之约回到贵阳 ,他即向市委 主要领导提出关于编写黄齐生电视剧的建议。谢孝思1996年在为王蔚桦大型电视连续剧《黄齐生与王若飞》撰写的出版《序言》中,介绍了王老师的创作经过:“我以王蔚桦在电视剧创作上颇有经验,即荐他从事编剧工作。蔚桦听我叙述黄先生事迹和观看了我写的两册书及我提供的资料后,认为事件感人,内容丰富且戏剧性很强,不是三、五集可以包容得了的。由于财力有限,无法通盘解决。蔚桦认为,先将剧本写出,只要质量高,不愁无摄制的机会。蔚桦主意既定,便专心致志,早晚不懈地进行再制作,历时五年,后贵州省有关领导得知此事,愿大力集资完成此一历史任务。1994年,贵州省以三百万元的巨款,聘请各方高手,历时一年完成《黄齐生与王若飞》的摄制任务。该剧在中央电视台及若干省市电视台播映后,得到好评,荣获1994年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王蔚桦著,《黄齐生与王若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序》)。
自藯桦老师的电视剧出版后,研究黄齐生的人和著作 就多了起来。1995年2月,王鸿儒著《黄齐生传》,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面世。1998年,由贵阳市档案馆李蜀蓉主编的《黄齐生先生·年谱·档案史料》面世。2006年,贵州省教育科研所林开良撰写的《贵州教育溯源》,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在这本405页的书中,第275-342页为《贵阳达德学校50年》,第343-347页为《达不离道德必有邻——介绍贵阳达德学校》,两部分共有71页之多。笔者看到的2000年左右出版的《达德学校百年回顾》刊出二期,谢孝思撰写的《序言》为“达德精神永放光芒”。
1996年8月9日,已93岁的谢孝思;在《黄齐生和王若飞《序言》结尾中说:“附带说几句:齐生先生光辉的一生,电视剧中表现的仅是部分,就我所知,可歌可颂足为后人楷模者还有不少,有待于作为后辈的我们努力去挖掘发扬。至于形式,散文、随笔、及至电视,戏剧都未尝不可。”在抗日战争年代,由育才学校毕业的,曾在贵州桐梓从事过共产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后任过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离休后任全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的胡晓风先生,生前多次对笔者谈到,贵州应加大对黄齐生的研究力度。
今天,讲了多个贵州好故事的师长、朋友蔚桦走了,在难过之余,向蔚桦老师学习,在讲好黄齐生好故事方面,依常理:“人,不能忘本;心,不能忘恩!”。我们共同努力多做些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