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8期 本期2060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1-08

通过物联网破题停车难,有望创造巨大投资机会

停车产业“风口”:万亿元市场开启

□曲若柳

  近期,互联网停车平台“停简单”宣布完成B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复星集团领投,红星美凯龙、中民投、峰瑞资本、韬蕴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跟投。资本寒冬中“停简单”的巨额融资,无疑表明停车产业正受到资本青睐,成了竞逐的“风口”。

  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相应的停车配套却未跟进,致使停车位需求远大于车辆需求,停车难题日益凸显。同时,停车难不再是一线城市独有,已向二三线城市不断蔓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72亿辆,同比增长11.75%;预计到2017年,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增长迅猛。加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汽车保有量增长仍将持续。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停车场建设却明显滞后。据估算,目前全国停车位缺口至少在5000万个以上;若按1:1.4比例计算,到2020年停车位需求达34917万个。

  由于涉及社会民生,停车位的建设规划已被中央提到重要位置,各个城市被要求加快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正因如此,具有资产属性且处在发展初期的停车产业,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好。

  资本竞逐停车位建设

  据了解,“停简单”的B轮融资已尘埃落定,由复星集团领投,红星美凯龙、中民投、峰瑞资本、韬蕴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跟投。

  “对复星很重要的投资项目,我才会来站台。”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上台后便直言,复星不喜欢投资只烧钱的生意,更不喜欢听上去很炫却没什么用的东西;停车的概念是刚需,因此发展前景尤为可观。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亦表示,此次亲力亲为源于看重停车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停车位需求是大于车辆需求的”。

  “中国拥有最多的大城市,大城市里相对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量最多,但同时人均交通资源最少,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说。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立体停车场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72亿辆,同比增长11.35%;预计今年汽车产销量超过2600万辆,新增汽车保有量约为2000万辆;到2017年,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而从缺口看,全国停车位缺口保守估计超过5000万个,且在持续扩大。

  据测算,假定每辆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时速50公里,则全年动态交通行驶状态只有400小时,静态停放状态达8000多小时、占95%以上。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有机动车559.1万辆,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缺口量达250万个;深圳、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的停车位缺口,均超过150万个。而在城市中心地带,平均泊位供给数更是仅为0.17个/辆。

  李丰表示,未来谁能在社会供需关系、城市格局、市场中起到提高效率、缓解矛盾的作用,谁就将在5年或更长时间内注入足够强大的商业模式。因此,可提高社会效率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有望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自2015年起,停车产业政策红利集中爆发。在政策支持、资金辅助下,地方快速扩展停车位建设。

  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对停车场建设项目发行专项债券予以积极支持;对已核准发行专项债融资的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为保证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优先安排专项建设基金予以支持。

  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收费;在停车场建设上大力推广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将其作为停车场建设的创新投融资模式。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杭州、深圳6个城市率先于上半年出台;鼓励应用集约化立体停车库并同步配建充电桩;梳理、汇总停车场建设重点项目,录入发改委3年滚动投资计划重大建设项目库系统。

  11月1日,国土资源部官网发布《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提出强化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调控,要求城市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挖潜、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推动建设用地多功能立体开发及复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停车场建设,逐步缓解停车难题。

  基于此,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超过30个城市的城市整体规划,明确提出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表示,未来将要求老旧居住区结合片区停车综合改善方案,合理确定停车方式及规模,鼓励超配建停车场。

  “未来,新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等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的,建设规模将一并纳入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王广华说。值得一提的是,对新建建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超停车场配建标准建设停车场,并作为公共停车场向社会开放的超配部分,符合规划的可不计收土地价款。

  万亿元市场待开拓

  在城市加强停车规划背景下,许多城市加大了停车位建设力度。泉州市住建局表示,今年底前中心市区或有9处公共停车场、982个停车位投用;漳州市近期在建大批停车场,共设6650个停车位;武汉市拟在武昌火炬路、地铁2号线武珞路、梨园广场开建大型停车场,设计提供停车位1200个。

  太原市已编制未来5年停车位建设规划,5年内计划新增停车位10余万个,分期分批实施。前段时间,今年第一阶段规划编制完成,计划新建或改造停车设施39处,新增停车位1.3万个;新编制的第二阶段建设规划,计划新建或改造停车设施23处,新增6263个停车位。这些计划全部落地后,该市通过“地上+地下”建设方式,可新增停车位近2万个。

  “停简单”联合创始人闫亮表示,2015年停车行业被很多人称为“爆发元年”,因国内停车市场面临一次历史性的产业深度转型及变革。目前,在流动性过剩、资产荒大背景下,停车行业是万亿元规模的优质资产,“有很多资金方正在路上”。

  “正因为资本集中进入,停车产业才会成为投资‘风口’。值得注意的是,停车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应警惕资本跟风,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北京停车产业协会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刘保君说,现阶段停车产业仍存在难以打破的固化利益,因此需从体制上进行根本变革。

  立体车库投资正当时

  据预测,国内立体车库需求急迫,市场空间逾8000亿元。2009-2014年,全国每年新增车位需求与实际建设停车位数量的缺口不断扩大,2014年供需缺口达1770万个;6年累计新增车位需求9740万个、建设停车位4335万个,缺口约为5400万个。

  申万宏源认为,高效立体车库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假设到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亿辆,按1:1.5的国际通行标配停车位计算,则需4.5亿个停车位。在渗透率为10%的情况下,需机械立体停车设备4500万个;目前机械式停车位保有量为330万个,按2万元/车位标价计算,未来停车设备至少有8340亿元的潜在市场空间。

  “过去几年,立体车库行业的增速在放缓。”申万宏源表示,2015年全国新增立体车库泊位数61.7万个,同比增长5.2%;行业自2011年增速达35%后,增长一路下降,5年复合增速为22%。去年,全国立体车库行业销售额突破110亿元,同比增长2.9%;自2012年销售76亿元、增长33.7%后,销售额增速亦不断下降。

  “地产配比需求驱动力弱化,公共配套需求崛起。”申万宏源认为,从新增立体车库的下游需求看,主要为住宅小区配套、公共配套项目、单位自用三大块。其中,住宅小区配套所建的机械式车库占比最大,去年占比达54%、仅增长3.1%;公共配套项目占比为24.8%,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有逐年上升趋势;单位自用车库项目占21.1%,比重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未来,公共配套立体车库需求有望占立体车库总需求的40%,整个市场规模或超3000亿元;而去年公共配套立体车库市场规模仅为27亿元,预计有可能出现每年翻番增长的局面。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码,行业拐点将至。”申万宏源表示,未来停车收费将逐步市场化,违法停车管治得到加强;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车位产权归属得以明确;政府将鼓励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参与立体车库项目,并发行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在产品创新供给侧改革方面,地产配套需求导致的停车设备低价、同质化竞争状况有望改变,公共配套、老旧小区改造需求催生的全自动化、个性化停车设备将迅速增长。

  “投资回报提升,停车运营大有可为。”申万宏源认为,物联网停车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停车难等问题,未来将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