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丰富的古镇旅游资源,是助推黄平区域经济发展、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近年来,黄平加快产业布局,促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业已逐渐领跑该县第三产业。
黄平:政企合力掘优势 旅游经济促腾飞
□吴忠寿
黄平,素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泥哨艺术之乡”、“中国优质无籽西瓜之乡”、“贵州省长寿之乡”之称。春秋战国时期,黄平旧州曾是且兰古国国都,至今还传承着古老而神秘的且兰文化。红军长征经过黄平旧州,是革命老区;旧州万亩大坝上,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建有的二战机场,是当时贵州境内唯一对日作战的大型军用机场。陈纳德将军领导的“飞虎队”驻守旧州期间,对保证驼峰航线的顺利畅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促进黄平旅游腾飞的关键。近年来,黄平县委、县政府多次对此进行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政府主导促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旅游业作为黄平重要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积极打造谷陇大高山万亩野生杜鹃花、新州干板桥老草坪的800多亩樱花景区。2015年,黄平县接待游客130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9亿多元。
资源整合助推黄平旅游业逐步“长大”。近年来,该县联合了省、州内主要国际旅行社、景区、酒店等30多家旅游企业,包装推出一条以山为景、以水为灵、以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资源线路,成为贵州东线和黔东南北线的旅游明珠。此外,该县还涌现出了且兰旅行社、黄平绵阳国际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等旅行社联合体,这些旅游联合体形成了推销“神秘且兰、古韵旧州、养生黄平”旅游形象的主体,不断激活了旅游市场。
创新为黄平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黄平的旅游产品已从单一的观光型转向休闲、度假型与观光型并重,形成了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农业观光等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贵州黄平牛老大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黄平县乐源特色食品有限公司、黄平县豆扁嘎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等民营旅游企业也因改制而重新焕发了活力,目前全县已有近10多家民族旅游企业进行了改制,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创新,使得民间资本成为黄平旅游投资中的一大亮点。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黄平旅游项目总投入的资产额中,民营企业投资占30%;而最近2年,民营企业对旅游业的投入占投资总额50%以上。
景区串联为旅游景点增添光彩。以县城新区、旧州古城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同时对县域内漂流、温泉等景区和飞云崖、三朝桥、岩门司长官司城等古建筑文物保护景点、传统村落民族风情等进行深度开发和保护性建设,以全年性旅游理念开发“春游、夏漂、秋赏、冬泡”主题旅游,加大连接各景区点、各县市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助推原本零散分布的资源点面结合、线性贯穿。通过串联景点创建景区,旧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旧州古城文化旅游精品产业园区、舞阳湖生态疗养避暑度假区、朱家山森林康体生态养生基地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人文古镇、生态疗养、森林康体、现代农业”的“四园合一”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黄平旅游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在黔东南州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黄平县委书记林昌富表示,将以这次大会为契机,继续擦亮“且兰”名片,用好“生态和文化”两个宝贝,精心打造“神秘且兰 古韵旧州 养生黄平”金字招牌,把黄平建成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