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9-15

  编者按:9月2日,以2016年贵州省“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活动总结会完美收官为标志,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世界茶联合会指导,贵州省农委、省工商联主办,省茶文化研究会、省茶叶协会、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省茶叶学会承办,贵阳市农委、铜仁市农委、黔南州农委、湄潭县政府、凤冈县政府执办的2016贵州省“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活动顺利结束了,并取得丰硕成果,所有闻讯的贵州人、特别是贵州所有茶人,无不欢欣鼓舞。

  该项活动,其宗旨是为响应国家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号召,弘扬中华茶文化,宣传贵州茶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茶产业提升转型、推动黔茶出山的有关安排部署而举办。活动于7月22日在贵阳、湄潭、晴隆三地同时启动,8月5日在西宁圆满结束,历时15天,行程2300公里,先后分别在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西宁5个站点举办了贵州省茶文化交流暨茶产业推介会和万人品茗活动。

  每到一地,推介会均邀请两地省市领导、专家、企业家、商会、行业协会、经销商、茶叶市场负责人等,围绕两地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等开展交流,洽谈合作。5个站点、5场推介会,共邀请到1200余人参加,其中省外企业、商会代表300余人。推介会展示了贵州茶产业加速发展的成果,推介了贵州茶产业的商机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与会企业家、经销商对贵州茶产业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就经销贵州茶、投资贵州茶,与贵州方茶区政府、企业进行沟通洽谈,达成了一批合作项目,仅西安与西宁两站共签约项目19个,金额近24亿元。

  此次推介活动在西北市场检验了贵州茶的市场竞争力,贵州茶产业的综合素质,锻炼了贵州一大批茶区推销茶的领导、企业家。西北市场对贵州茶的接受程度比预期的好,坚定了贵州茶企、茶商大力开拓西北市场的信心和决心。西北是我国的牧区、藏区、回族区域,人们饮茶多,市场容量大。

  特别是,该地不产茶、少产茶,只要针对这一市场情况作好产业结构调整,做好高中低端茶、特别是中低端茶的开发,贵州茶产业完全可以再次辟出一条新路而大有作为。

  着力专注西北市场开拓,将“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推介等类似活动常态化,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鼓励和支持省内茶叶企业持续跟进、组织好相关活动,到这些市场去发展经销商、健全、完善营销渠道网络。我们坚信,贵州茶企、茶商一定会在西北市场逐步立稳脚根、迅速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丝绸路上黔茶香

——2016年贵州省“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推介活动纪实

□雷睿勇 徐嘉民 范仕胜 蒋照俊 本报记者 黄福九

  9月2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世界茶联合会指导,贵州省农委、省工商联主办,省茶文化研究会、省茶叶协会、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省茶叶学会承办,贵阳市农委、铜仁市农委、黔南州农委、湄潭县政府、凤冈县政府执办的“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活动工作总结会在贵阳隆重召开。

  会议由贵州省农委、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省人大原副主任禄智明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活动承办单位、负责活动执办的湄潭、凤冈、黔南、贵阳、铜仁等市(州)、县茶叶主管部门负责人、部分媒体及企业代表在会议上纷纷发言,肯定了此次活动对推广贵州茶产业、茶文化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并就活动取得的成绩、意见及建议进行了充分交流。

  齐声盛赞 活动成功

  记者了解到,这次活动,其宗旨是为响应国家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号召,弘扬中华茶文化,宣传贵州茶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茶产业提升转型、推动黔茶出山的有关安排部署而举办。

  推介会每到一地,均邀请两地省市领导、专家、企业家、商会、行业协会、经销商、茶叶市场负责人等,围绕两地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等开展交流,洽谈合作。5个站点5场推介会共邀请到1200余人参加,其中省外企业、商会代表300余人。推介会展示了贵州茶产业加速发展的成果,推介了贵州茶产业的商机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与会企业家、经销商对贵州茶产业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就经销贵州茶、投资贵州茶,与贵州方茶区政府、企业进行沟通洽谈,达成了一批合作项目,仅西安与西宁两站共签约项目19个,金额近24亿元。

  万人品茗活动选择在5个站点的城市地标举行,组织省内企业151家(每个站点30余家)参加。通过现场冲泡品茗,茶艺表演,图片展示,扫码赠茶等方式,向当地广大市民展示多彩贵州茶文化、茶品牌、茶产品,让市民现场品鉴贵州茶,感受贵州茶香。品茗活动让200万市民知晓了贵州茶,15万人现场品鉴了贵州茶,现场茶叶销售270万元,并签订了一批销售合同。仅百道茶叶公司与兰州一公司签订了840万元的销售合同,已在陆续供货。贵州茶深受各站点市民的好评,甚至出现排队购买的火爆场面;在兰州站点,贵州百花富硒茶业公司100多斤、贵阳澄真茶坊300多斤以及红枫山韵茶场200多斤茶,第一天就被一抢而空。此外,我省的茶叶主管部门、茶叶行业协会、茶区政府与站点有关方面进行了半官方、民间的交流合作,达成了许多合作意向。省内外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新媒体等对活动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报道。活动结束后,各茶区、有关茶叶企业仍然在继续跟进,推进贵州茶营销渠道在各站点落地。如铜仁市已在西宁市场开设专卖店,贵州贵天下公司西安分店已在8月8日开业。

  按照领导的说法,此次推介活动属于黔茶出山的“牛刀小试”。在西北市场检验了贵州茶的市场竞争力,贵州茶产业的综合素质,锻炼了贵州一大批茶区推销茶的领导、企业家。西北市场对贵州茶的接受程度比预期的要好,坚定了贵州茶大力开拓西北市场的信心和决心。西北是我国的牧区、藏区、回族区域,人们饮茶多,市场容量大。同时,这些地方不产茶或产量小,只要针对好这一市场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做好高中低端茶、特别是中低端茶的开发,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如将“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推介等类似活动常态化,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鼓励和支持省内茶叶企业持续跟进,到这些市场去发展经销商,建设、健全、完善营销渠道网络,我们坚信,贵州茶一定会在西北市场逐步立稳脚根、迎来一个新的商机、开辟出一条销售的新通道。

  傅传耀副主任在总结会上对活动作了回顾,并指出,“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活动仅仅是贵州茶行业向西部拓展的一次“牛刀小试”,同时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其意义是深远的。活动集中体现了贵州茶企的精神、媒体的力量,让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人民和茶商进一步领略了贵州茶的魅力。我们应该及时总结此次活动的成果与经验,转变思路,调整结构,趁热打铁,积极进军西北市场,做到“茶未到,声先扬”,一定能为贵州450万茶农的脱贫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

  领导倡议 各方响应

  据悉,本次活动的开展,系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首倡发起,得到了省委书记陈敏尔的肯定并作出了“很好,实践中还可完善拓展”的重要批示。傅传耀副主任分别于今年3月、5月、7月召集主办、承办单位开会,听取各阶段工作情况汇报,了解工作进展,研究解决筹备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统筹安排布置具体工作;不仅对活动进行顶层设计,还研究执行层面的具体细节,确保了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主办单位贵州省农委、省工商联召集承办单位、有关市县、茶叶龙头企业反复开会讨论,就活动主要内容、规模、推介方式、经费预算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并多次书面征求各地以及企业意见,充分吸纳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确保活动内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具有可操作性,能服务产业发展,满足企业市场开拓的实际需要。主办单位将活动执行方案报经省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同意,确保在经费预算、活动内容、活动宣传等方面,得到省政府以及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筹备工作中,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确定线路与执办单位。选取西北丝绸之路的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西宁5个城市开展推介活动。结合各个茶区的目标市场定位,协调安排湄潭县负责重庆站、凤冈县负责成都站、黔南州负责西安站、贵阳市负责兰州站、铜仁市负责西宁站,执办各站点的具体活动。在招商引资问题上,依托各个站点贵州商会这一平台,组织当地的工商企业参加。二是明确活动主要内容。在贵阳、晴隆和湄潭三地同时启动,到各站点人流量大的地标广场开展万人品茗活动,同期举办茶文化交流暨茶产业推介会。各个站点执办单位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补充部分内容。三是突出宣传。邀请我省著名书法家作家戴明贤老先生为活动题字。统一活动主题形象用于旗帜、工作证、记者证、嘉宾证、工作服、手提纸袋、宣传三折页、品茗背景、会议背景等各类宣传物品上。制作茶籽化石纪念品,作为茶文化交流推广的宣传物,分别赠送5个站点有关方面。协调省内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传媒集团、多彩贵州网、贵州都市报、西部开发报茶周刊等新闻媒体,组成记者团全程参与报道。协调省委宣传部发函5个站点的外宣部门,邀请当地主流媒体参与活动宣传报道。协调贵州广播电视台专题制作本次活动的宣传推广片,安排录制4集活动纪录片等。

  在活动总结会上,省领导、各市(州)茶行业负责人、媒体及企业代表均表示,此次活动从宣传推广上提高了贵州茶在西部5省(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市场拓展上帮助一部分企业寻找到了新的市场契机和市场出路。希望这次活动的成果能够落地,成为助推“黔茶出山”的重要平台,吸引越来越多有能力、有意愿的茶叶企业自发参加,使之形成常态,并常办常新。若如此,贵州“黔茶出山”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早日加速实现。

  严密组织 精心指导

  7月22日上午,该活动在贵阳、湄潭、晴隆三地同时启幕。贵阳在省政府大院举行,省人大副主任傅传耀、省人大原副主任禄智明,省农委常务副主任胡继承、省工商联副主席谢强以及省茶文化研究会、省茶叶协会、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省茶叶学会及贵州贵茶公司、贵州贵天下公司等茶叶企业、新闻媒体约15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晴隆在茶籽化石发现地举行,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黔西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邓家富出席,州农委、州工商联,晴隆县、安龙县、普安县等政府、政协领导,及晴隆县直有关部门、涉茶企业和新闻媒体近100人参加启动仪式,活动规模近100人。湄潭在湄潭现代茶工业园举行,遵义市副市长田刚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市农委、县政府、县政协及县直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部分涉茶企业及新闻媒体近100人参加启动仪式。

  5个站点举办地址,分别选在重庆解放碑广场、成都宽窄巷子、西安大雁塔天幕广场、兰州东方红广场、西宁中心广场等城市人流量大的地方举行。每个站点组织了省内30余家企业,共151家参加,活动时间为2-3天。通过现场冲泡、讲解、免费品茗、发放宣传资料、播放推介视频、茶艺表演、有奖问答、扫描二维码赠送茶礼等,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向当地广大市民展示贵州茶文化、多彩贵州民族风情、茶园风光、最美茶乡,推介都匀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茶、石阡苔茶、遵义红、绿宝石等品牌、产品、企业。

  5个站点活动场所,分别设在重庆雾都酒店、成都金河宾馆、西安威斯汀酒店、兰州组工大厦、西宁银龙酒店召开贵州省茶文化交流暨茶产业推介会。活动邀请当地领导、专家、商会、行业协会、经销商、茶叶市场负责人等人士,与贵州方的领导、茶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家,围绕两地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等开展交流。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出席成都推介会;陈海峰副主席出席西安、兰州推介会;傅传耀副主任、谢晓尧副主席出席西宁推介会。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周卫健,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李沛文,青海省人大副主任苏宁,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等领导,遵义市副市长田刚、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凤冈县县长王继松,黔南州副州长陈有德、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殷勤、铜仁市常务副市长、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副市长张珍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童礼元,市政协副主席王能军出席,出席相应站点的推介活动并致欢迎辞。省农委就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贵州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冲泡等多方面作贵州茶产业推介。贵阳、黔南、铜仁、湄潭、凤冈对当地的茶产业、茶旅游、招商政策进行推介。各站点所在省市领导、行业协会、企业、专家结合实际,围绕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纷纷夸奖、点赞贵州茶。

  成绩卓著 令人瞩目

  各地执办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近2000人参加此次活动,领导靠前指挥,企业及行业协会积极推介,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站点贵州商会大力支持,活动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结果出人预料。

  推介成效明显。在5个站点的万人品茗活动中,参加万人品茗活动的省内茶叶企业及省外贵州茶经销商共151家,吸引市民和游客15万人次到现场品鉴贵州茶,现场销售茶叶270多万元。湄潭百道茶业与兰州茶商签订了850万销售合同,贵州湄潭林圣茶业有限公司在重庆发展了经销商,首次进货量10万元;贵州泰鸿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青海2家茶签订意向性茶叶销售协议;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一家茶商签订意向性茶叶代理协议;贵州百花富硒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接了一家河南企业9月底来公司考察,洽谈项目合作事宜等。娄山春、仙人岭、贵茶、邵氏茶酒、茗都等多家企业与当地茶商合作,签订意向性订单8笔,价值320万元。在兰州站的品茗活动现场,贵州百花富硒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100多斤“铜鼓坡”牌系列富硒绿茶、澄真茶坊全部300多斤茶叶、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的“高山苔茶”等大宗茶叶,被一抢而空。

  铜仁市在西宁推介会上共签约茶产业项目12个;黔南在西安签约茶产业项目7个。梵净山茶成功落户西宁,填补了贵州茶在西宁市场的空白,为铜仁市茶产业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青黔两地茶产业合作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促成了两地企业更加广泛的沟通与合作,必将促进两地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合作共赢。贵州贵天下公司西安分店已在8月8日正式开业。该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批推介贵州茶的行政领导、企业推销员。

  交流合作拓宽。贵州省农委与陕西省农业厅签订了《农产品交流合作框架协议》,黔南州茶办与贵州中晟环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黔南州茶叶协会与陕西省茶叶协会、陕西省贵州商会,铜仁市与青海省茶业有限公司、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凤冈县茶叶协会与成都龙和国际茶城,凤冈县茶文化研究会与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等单位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协议的签署,为促进黔茶与活动站点沿线城市及茶叶市场的深入合作,促进西部茶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黔茶与省外茶行业信息、技术、营销等多领域的共享合作大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媒体宣传力度大。广播电视方面:贵州卫视、四川卫视、陕西卫视、甘肃卫视、青海卫视等上星频道均在活动当日或次日,通过本地新闻联播栏目,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如四川电视台第四套27日晚《新闻现场》播出,时长66秒,成都市电视台第一套27日下午《成视新闻》播出,时长35秒;贵州电视台6频道《茶香贵州》栏目为活动制作了主题宣传片,制作了多集专题报道。平面媒体方面:自7月22日启动仪式举办以来,截至8月5日,已有省内外20余家平面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当代贵州、中国日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陕西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西海都市报、青海日报等主流报刊媒体共促成全国范围发稿见报30余版;《西部开发报·茶周刊》用8个专版报道此次活动。新媒体方面:截至8月15日,网络刊载、转载“丝绸之路·黔茶飘香”的新闻稿超过17万条,覆盖搜狐、网易、新浪、凤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新网、西部网、央视网、陕西新闻网、青海新闻网、甘肃新闻网、多彩贵州网、贵州茶叶新闻网、当代先锋网等省内外主流门户网站,并被全国或途经省份的财经、经济、农业类专业门户网站多次转载,累计覆盖2亿人次;新闻内容还至少10次登上新浪、凤凰、搜狐、网易、今贵州、今日头条等各大新闻手机客户端。另外,作为省内新媒体代表,黔茶资讯、贵州茶香微信公众号全程完整记录活动进程,做到图文并茂、每日一更,多角度反映黔茶在“丝路”上的人、事、情,阅读量累计突破5万人次。各地微信公众平台“小资成都”、“凤冈锌硒茶”、“金数据”等,对活动进行了推介。凤冈在成都站用沙画形式呈现“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活动,制作了视频,得到了优酷网等多家视频网站的转发。

  视野大开 前景美好

  记者了解到,该活动每到一个站点,我省各方积极与当地有关方面交流对接,并实地考察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叶市场等,详细了解该地区茶产业规模、产品、市场、消费习惯、茶文化等有关的茶产业情况,所有人员,感觉视野一下大开,前景一片光明美好。

  在产业规模上:重庆茶园面积60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约3亿元;四川茶园面积481.55万亩,产量25.97万吨,产值达157亿元;陕西茶园面积192.4万亩,产量7万吨,产值220亿元;甘肃茶园面积8.53万亩,产量807吨,茶叶产值3080万元;青海高原受地理条件所限,没有成规模的茶园,但青海饮茶氛围浓厚。

  在产品种类上:重庆主要生产绿茶,其地方名牌永川秀芽,是松针形绿茶,其加工工艺与我省的凤冈直条毛峰类似;四川茶较多,其中蒙顶甘露茶、峨眉雪芽等与都匀毛尖相似,竹叶青与湄潭翠芽相似,宜宾红茶与遵义红相似,此外还有雅安藏茶为黑茶,成都碧潭飘雪为花茶;陕西茶叶主要产于汉中地区,为汉中仙毫绿茶;甘肃茶叶主要集中在陇南地区,文县最多,主要生产绿茶。

  在市场流通上:重庆有茶叶批发市场4个,最大的重庆市茶叶批发市场建于2006年,经营面积2.8万平方米,现已入驻全国知名品牌茶商近300余家,就业人员2000多人,年销售额近3亿元。成都有茶城12个,有大大小小茶馆1.1万多家,其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是五块石茶叶批发市场,全国16个主要产茶省区的茶商、茶厂在这里设有门店,年交易额超过13亿元。西安有茶城30余个,其中位于碑林区的闽台茶城,新城区的西部京闵茶城,金康路茶文化街,莲湖区古道茶城等规模较大,入驻商家均在100家以上。兰州有茶城10余个,其中金闵茶城、七里湖区的西北茶城,金港茶城等规模较大。西宁有茶城3个,分别位于城中区、城西区和湟中县。

  在未来开拓上:西北丝绸之路沿线的茶叶市场体量大,贵州茶叶进入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可期。近年来,我省市场开拓的重心一直在集中在华北、东北、华南等市场,对西北市场的关注不够。从此次活动的考察情况看,西北各民族的饮茶氛围和茶文化氛围浓厚,民间素有“无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等说法。在这些站点城市中,除成都市场有四川大规模的茶叶基地作支撑外,重庆、西安、兰州、西宁等市场本地不产茶或面积不大,是纯粹的消费市场,所有茶产品调入的量比较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档次的提升,这些市场的主导产品与贵州生产的大宗产品较近似,贵州茶只要调整好产品结构,突出性价比,经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和推广,将完全有可能在这些市场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在策略研判上:因地施策,开拓市场。不同于华北、华南等产茶区的消费方式,西北市场没有垄断性的主导产品,消费选择和消费习惯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销商的培养。因此,外地产品进入这些市场的壁垒不高,增强与这些地区的交流和对接,鼓励贵州的茶企、茶商到西北市场发展经销商,嫁接经销商渠道,逐步培养贵州茶的消费者,进一步拓展市场,很有必要。

  在赶超方向上:学习这些地区尤其是四川省发展茶产业的做法,吸纳他们好的经验,规避他们已经走过的一些弯路,大家很受启发。四川在茶树良种繁育、标准化茶园建设、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市场营销、茶文化等茶产业各环节中,其专业化分工、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值得贵州借鉴和学习。尤其在茶文化氛围营造、茶叶市场主体培育、促进人们消费茶叶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重视。同时,贵州也要从四川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中吸取教训,不能只追求短期的产量与效益,要将质量安全视为生命线,精心呵护,夯实基础,从而获得长久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