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深情话人生
——李嘉琥《往事回首》读后
□郭福基
读了嘉琥赠送的近作《往事回首》,令我感动。人生并不如戏,因为它无法进行彩排。有些事突如其来,会让人不知所措。2012年10月21日,嘉琥因为突发右侧大脑皮质丘脑束出血而住院治疗,现还有丘脑综合征后遗症,仍在恢复调养中。正是在病中,他“写了这些字”。惊人的毅力,感人至深!
嘉琥在《往事回首》的“小序”中,道明了他写作的动机:“我的座右铭是前苏联英雄、著名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名言,即‘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今天,该是我回首往事的时候了。这本小册子姑且作为我的人生总结,留给下一代,希望他们继续写下去”。众所周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名著,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嘉琥所引那句话,出自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全文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部名著以生动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即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使得该书备受广大读者(含我国广大读书)的喜爱。嘉琥把书中一句至理名言作为座右铭,反映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并努力去践行它。
嘉琥在《往事回首》中用简洁、出自内心的语句,回顾了已经走过的人生道路,以及他的家庭、工作经历等等。他系汉族,1941年11月出生,原籍湖南长沙市。1944年抗日战争战火波及长沙,全家被迫越过湖南边界逃到大后方的贵州铜仁,后迁居贵阳。1960年,考入贵阳医学院医学系,1965年毕业后,在黔东南凯里县劳动学习一年,后分配到最边远艰苦的册亨县工作了12年(先是在册亨县坡坪区医院工作了6年,后又调到县医院工作了6年)。1978年调贵医附院工作,达20年之久。1998年后,曾任贵州省卫生厅厅长、民盟贵州省委主委、贵州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第九、十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等。对这些工作阅历,嘉琥在《往事回首》中都用文字和众多图片作了追忆,其中有两段经历追忆更为详细:一是在册亨县工作的12年,他把宝贵的青春时代贡献给了册亨人民;二是在贵医工作的20年,是他事业有成的黄金时代,因此他始终情系这些地方。
在《往事回首》中,嘉琥用较大篇幅,深情地回顾了他与妻子孙明明(贵医著名儿科医生、主任医生、教授、研究生导师)相濡以沫50年的动人情景。嘉琥的岳父周应培、岳母孙礼娴,都是我h上世纪50年代在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读书时的老师,毕业后在工作上还常有交往。在我的印象中,两位老人就是相依相知、真爱永恒的典范,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嘉琥夫妻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令人钦佩,天长地久的爱情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得到弘扬。
在人们的印象中,嘉琥仅仅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读《往事回往》后方知他多才多艺,精神生活十分丰富。他爱好音乐和体育,在贵阳五中高中读书时就自学拉手风琴,最爱拉《多瑙河之波》和前苏联的歌曲。他是医学院合唱团的指挥,在一次音乐会上,曾应邀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他还喜欢唱歌,最喜欢唱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情歌《我的太阳》、舒伯特的《小夜曲》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并认为是中国最美的小夜曲《草原之夜》。爱好体育,经常看NBA、CBA,喜欢打网球,曾经获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省级领导网球赛贵阳站的敢斗奖,是省门球协会主席,全国门球协会理事,贵州老年体协副主席。
总之,读《往事回首》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衷心祝愿嘉琥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