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5期 本期2028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9-02

三地交融处 同频共振时

□本报记者 郭 军 田锦凡

  初秋,位于滇东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的滇桂黔跨省区布依刺绣合作社,热闹气氛丝毫不亚于酷夏尾巴的天气。

  合作社的当家人刘正凤,从16年前在家中创办绣坊店开始,就无偿为村里的农家妇女传授刺绣技术。现在,她手下近300名徒弟来自周边广西、贵州的不同民族村寨,每天都会聚拢一起交流刺绣手艺、探讨增收门道。

  这只是滇桂黔毗邻地群众交融相处的一个动人音律。如今的三省区,正在以“地缘相近、人缘更亲”的姿态同频共振,演奏出一曲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抱团发展的和谐乐章。

  互联互通

  这是一个基层党支部串联三地一家亲的故事。

  2013年8月12日,在滇桂黔结合部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跨省区联合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这个特别机构的诞生,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鲁布革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马蚌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三江口镇交界,同处南盘江、清水江、黄泥河交汇处及万峰湖库区,素有“一鸡鸣三省、一脚跨三江”之说。三地水域交错、田土相连、习俗相似、语言相通、产业相同、商贾互往,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1997年,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下闸蓄水,在滇桂黔交界处形成万峰湖库区。当地村民迁移后,陷入耕地减少、产业发展难、经济收入低的困境,加之山林地界纠纷、行政区划障碍,一条河成了一道坎。民间要求加强交流、携手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此,三地在万峰湖成立水上联合流动党支部,动员库区200多养鱼户组建“三江水产专业合作社”,并拓展到林业、刺绣、蔬菜等产业,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建产业模式,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交界地区问题尤多,流动党支部的能力却有限。罗平县委、西林县委、兴义市委积极探索“区域化大党建”模式,于2010年8月在彼此相连的3个行政村建立跨省区域舌坡安沙鲁维三村联合党总支,2012年2月改设跨省区域舌坡安沙鲁维梅坪联合党总支。一年半后,三地再次打破地域界限、建制束缚及行政壁垒,将跨省区域联合党总支升格为跨省区联合党工委。

  头顶“全国唯一”的光环,联合党工委大力整合区域资源,把地域相邻、产业相同或相近的若干行政村规建为党建产业联动区,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互动共赢;建立跨省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区域维稳合作制度,创建教育、医疗、文化、警务等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三地“党建共抓、产业共兴、事务共管、民生共建、稳定共保”的发展格局……

  “医保、社保都在这交,孩子的学籍也在这。”现在鲁布革街上的生意人,很多都来自贵州、广西,三地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也分不开”。过去的“三不管”盲点,已变成协调一起管的热区。

  小组织有大能量。联合党工委促成三地一盘棋、发展一条路、幸福一家事、和谐一家亲,塑造了滇桂黔结合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的典范。

  共建共享

  这是一座城市书写的区域合作与发展新篇章。

  总投资15亿元、占地400亩的中国·金州·木贾商品批发物流城,是省、州、市三级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作为贵州重点打造的10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它不仅是覆盖滇桂黔结合部的首席综合批发采购中心根据地,更是兴义再次书写商业传奇的新起点。

  偏居黔西南一隅,这座州府城市的底气、动力来自何处?

  看往昔,兴义古有“三省通衢”之称,历来是滇桂黔毗邻处的交通要道和商贸集散地。“云南街”等遗址保存至今,见证了黔西南乃至贵州与云南、广西等地物流、交通的繁盛往来。观当下,兴义位于滇桂黔首府三角形地理区域中心点,是自然结合部的中心城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兴义无疑是黔西南的“火车头”;在国家、省、州发展规划中,已被明确定位为“辐射滇桂黔三省区拥有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三省区商贸物流中心”。

  这些,足以使兴义在滇桂黔城市群中优势凸显。有数据显示,以兴义为中心两百公里范围内的百色、曲靖、安顺覆盖人口逾千万,由此带来的商机至少可达千亿元。

  事实上,围绕兴义做文章、携手贵州谋发展的滇桂等外地客商并不少。黔西南(兴义)粮油·农特产品交易中心不仅有“贵州造”,还有云南、广西的名特优产品,是滇桂黔结合部首个集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粮油及副食品、农特产品、旅游食品交易市场;滇桂黔煤炭交易中心集电商、产供销、物流、金融于一体,由贵州金伍岳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控股组建,系广西金伍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

  兴义激发的强大消费市场,也被近邻看在眼里。云南良明雄集团顺势而为,斥资15亿元建设涵盖副食粮油、五金家电、服饰鞋帽、家居建材等多业态的“一站式”综合批发商城,与木贾物流城仅一路之隔……

  基于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不断扩容及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如今兴义有着更宏大目标——打造对接东南亚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支点、西南山区对外开放不可或缺的门户。

  因一座城,诸多发展的资源、要素聚拢而来;因一座城,区域合作、共建共享的新图景徐徐铺开。而山水相连之间,缘于历史所鉴、现实所需、未来所向,城与城更趋开放包容、互利共赢。

  抱团发展

  打开中国版图,把目光聚焦在西南地区,从鲁布革的一个点到兴义的一个圈,再到由三种不同色块勾勒出的滇桂黔三地,呈扇状辐射的区域架构便立体、鲜活起来——

  这里拥有天然的地缘关系:云南地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独具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区位优势;广西位于华南、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三不沿”的贵州虽地处西南腹地,却是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截至目前发现的亚洲最早人类“元谋人”,印证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距今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广西一带便有“柳江人”、“麒麟山人”劳作生息;与北京周口店齐名的黔西观音洞遗址,表明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这里拥有绚烂的民族文化。滇桂黔区域内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精湛,侗族大歌、苗族古歌、布依族八音坐唱及壮锦、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斑斓、经久传存。更显珍贵的是,各民族自古以来和睦相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

  这里也是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地区。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区域,三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大、致贫因素较多、返贫压力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群众对加快扶贫步伐、改变贫困面貌有着诸多期盼。

  人们因此看到了,滇桂黔政府间签署跨省协作备忘录、实施跨省合作项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三省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召开,毗邻市(州)审计业务合作促进机制等制度相继建立,跨省接边司法、维稳协作工作有序推进……在这片占国土面积8.3%、全国人口10%的土地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共治化日趋成熟。

  因开放的态度、资源的互补,因多年频繁互动、携手并进累积的深厚感情,更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惠政的出台实施,滇桂黔自然且必然地走到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抱团发展的前沿。

  “云上”时代,广纳百川,贵在行动。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伟大征程中,滇桂黔必将创造属于三省区人民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