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郭福基 方家印
提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这对民主党派来说,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民主党派坚持党的领导,首要的一条是要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贵州省各级地方组织自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建立以来,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主动争取和自觉接受中共贵州省各级党委的领导;主动争取各级党委统战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们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201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三个“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对中国共产党在95年光辉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作了全面深刻总结,其中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这一宝贵经验,对民主党派来说,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追本溯源,中国的民主党派,有些发端于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形成和发展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作为积极抗日、反蒋的爱国民主力量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他们从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中,从被国民党打击迫害和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鲜明对比中,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模范行为中,逐步认清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民族的希望与前途,从而赞成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主张。在抗日战争中,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及各族各界爱国志士仁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发布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发出的号召,汇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此,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就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争取中国人民革命胜利而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上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政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历史重任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响应和拥护。1948年5月5日,民革、民盟、民进、农工党等民主党派在香港联合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表示“五一口号”“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之本旨,何胜钦企。”1949年1月22日,由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位民主人士签署发表的《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中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明了与中共团结一致、真诚合作的决心。从这年8月开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华侨代表便陆续摆脱国民党当局的阻挠,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加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在“五一口号”的指引下,经过精心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从此,这项基本制度有了自己的政治形式和组织机构(载体),成为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五一口号”提出的奋斗目标终于得以实现,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
历史雄辩地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成功运行的首要政治前提,是民主党派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
坚持党的领导,从民主党派来说,首要的一条是要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0多年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方针政策,强调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为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多党合作理论已基本形成。1941年11月6日,他就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说过:“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探索建立的“三三制”民主联合政权组成形式(即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就显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雏形。这是毛泽东统一战线及多党合作理论的初步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各民主党派实现了由合作者到参政党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是他第一次对我国的多党合作使用“政治制度”的概念。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中期提出的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充实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1987年6月,他在与外宾的一次谈话中,正式提出了“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概念。1989年1月2日,邓小平同志还在一份民主党派建议上作了批示,指出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迫切需要一个具体化的文字方案,以保证多党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并要求在一年内完成。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后,1989年12月30日,根据邓小平同志年初批示精神,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颁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 14号),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概括起来主要是:明确地提出了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第一次提出了“参政党”概念;完善了对我国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即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明确了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总原则等等,表明了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条文载入宪法序言,使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保证。2000年12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中,用“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20个字,对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作了高度概括。
中共十六大召开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于2005年2月18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2006年7月24日,又发布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发[2006]15号),对推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全面谋划、密集部署,特别是颁发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为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把统一战线、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坚持和完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才能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迈出新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有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
三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上。中共贵州省各级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正确方向,善于通过协商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有序高效开展。民主党派贵州省各级组织自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建立以来,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主动争取和自觉接受中共贵州省各级党委的领导;主动争取各级党委统战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据我们所知,他们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中共党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专门组织成员和机关干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贵州省党的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把全体成员和机关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共中央的要求和中共贵州省委的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各项目标和任务上来。二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发的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文件,以及中共贵州省委制定的相关《实施意见》,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三是准确把握民主党派性质定位,立足于党委、政府的工作全局来思考问题,选准工作的角度,团结和带领广大成员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做到尽职尽责。四是在召开重要会议、组织重大活动前,主动向党委请示,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报告,重要文件和报告及时报送党委,使党委了解和掌握民主党派开展工作的情况和动态。五是坚持“党委出题、党派调研”,主动请党委提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题目,组织成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向党委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六是坚持在召开重要会议时,都请党委有关领导莅临指导。七是弘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换届实现新老交替、作好政治交接时,都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始终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争取党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帮助。
实践证明,只有做到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才能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实现新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不断彰显新作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