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3期 本期2026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31

清镇:除尘涤垢容颜新 水碧天蓝满城景

□胡太勇 陈忠林

  人人身上有指标 个个都是创建者

  “创文创卫”的过程不比说书唱戏,抖抖架势可换不来青山绿水。在清镇,从四大班子领导到巷陌百姓,可真是撸起了袖子,甩开了膀子。

  2014年8月,清镇市召开创文创卫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攻坚誓师大会,全面吹响了创建工作的集结号。

  为让“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清镇市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将各项创建目标任务、整治任务细化到各责任单位,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并建立了以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副县级以上领导及全市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指挥部,成立了“一办十三组一队”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将各级各部门分为一、二、三、四级责任单位,实施分类定责、分类管理、分级考核。

  与此同时,该市按照“一个区域、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将城区110个平安网格划分为32个大区域,由全市3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牵头包保,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一把手”“两考核”“三色令”“九机制”“十二包”工作机制,对照创文、创卫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标准开展工作,做到宣传发动到位、整治卫生到位、文明引导到位。

  为确保创建和整治成效,清镇市实行“日督查、周曝光、月考核、季评价、年总评”督查考核制度。每天穿梭于城区大街小巷,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记录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早已成为了创建工作督查人员的“必修课”。

  通过视频曝光“亮家丑”,是助推创建工作的一个“撒手锏”。每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由市纪委、创建办、电视台联合组建的督查小分队播放“脏、乱、堵”视频,督促相关部门、乡(镇、社区)及时进行整改,并在下次常委会上通报整改情况。对于曝光后仍不整改、整改不力,或者是未形成长效机制造成重难点问题反复出现的,分别启动白色整改令、黄色告诫令、黑色辞职令“三色令”。

  “如果光靠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单位唱‘独角戏’,创建工作也将‘压力山大’。”清镇市创建办主任李晓萍介绍,为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今年以来,清镇市在市属电视媒体开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民不文明行为曝光》等栏目;设置了高杆宣传广告50余幅、护栏广告1300余幅,在各类媒体刊播创建活动新闻100余条;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我们的节日”“宣传部长上讲堂”等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创文创卫”等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

  牵牛就牵牛鼻子 打蛇要打七寸点

  “创建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如何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十分关键。”李晓萍深有感触地说。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点”。经过层层调研、摸底、登记、汇总之后,清镇市明确围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序化、畅通”六大工程,突出“十大重点”,找准要害,稳步推进创建工作。

  ——整合资金资源,建强城市基础。投资3亿元,对云岭街、前进路、建设路等9条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道路路面、人行道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城区背街小巷225个项目,新增公厕11座,提升改造或重建公厕39座,新建绿化景观10个。

  ——依法治理市场,促进管理规范。强化管理目前投用的4个农贸市场,重点抓好经营秩序、肉食摊区、活禽宰杀区管理,要求做到亮照经营和落实《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经营行为。

  ——配齐环卫设施,促进垃圾消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将市内每天产生的垃圾和污泥全部“吃干榨尽”;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更换了果皮箱、增设垃圾斗,解决环卫设施老旧破烂问题。

  ——清理占道经营,规范公共秩序。今年以来,清镇集中整治行动80多次,整治占道经营、门面延伸2万余起,清理乱堆乱放3000余处,取缔撑杆搭篷1380起。整治夜市占道经营1220余起,清理流动经营670余起。处罚机动车乱停乱放4500余起,处罚人行道上违停车辆130辆(次)。

  ——落实“门前三包”,做到守土尽责。沿街商铺、店面签订责任书10050户,签订率达100%;发放宣传卡、册、画资料10000多份。

  ——抓点面整治,树立区域典范。将“时光贵州”、职教城、客车站列为重点整治区域,开展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目前,时光贵州已成为“诚信示范一条街”。

  ——抓窗口服务,树立行业新风。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服务窗口等进行专项检查,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培育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及优质的服务窗口。

  ——以榜样示范,提升市民素养。年初以来,举办百姓宣讲、“诚信金融夜校”进村居、百姓风采秀、“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等活动180余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道德讲堂、积德榜、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讲报告会等,让道德的力量感染教育市民群众。

  ——抓阵地建设,促进价值观宣传覆盖。将各部门“规范户外广告刊播,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的开展情况,纳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精神文明”、“内外宣”三重考核。目前,在城区安排了24面1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广告位、2万余平方米建筑围挡、300余块灯杆旗广告、100余个果皮箱用于长期刊播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全市14个乡(镇、社区)及200多个行政村累计设置公益广告1120幅。

  ——抓综合整治,促进创建一体化。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乡(镇)开展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内容,由市创建办牵头,每月一次督促检查,确保创建活动实现城乡一体化。

  除尘涤垢容颜新 水碧天蓝满城景

  目睹了家园快速“靓身”和“变脸”的清镇人,激发了参与创建的活力,质疑的声音悄然褪去,更多的是期盼优美整洁的环境能够永驻。

  “家门口的道路白改黑了,人行道铺砌了吸水砖,感觉心里亮堂多了。”近日,家住清镇市红新社区时代港湾小区的王定萍女士说,以前抱着小孩出门,随时都担心踩到眨眼石,地面上随处可见果皮纸屑,看着心里就觉得堵得慌,如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专人负责卫生清理工作,大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

  楼道墙壁被小广告帖成了“大花脸”、背街小巷路面凹凸不平、盲道被占、路灯破损……这些事虽小,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时间解决了,会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在清镇市百花社区天合花园,小区居民围在排污沟施工现场,期待项目早日建成。大家所关心的这条水沟,原本是附近街巷居民生活用水的出水口,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已变成附近单位化粪池及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污沟渠,俨然一条“小黄河”,数十米处都能闻到臭味。今年,市里在小区实施了排污沟修缮工程,无疑给该小区104户居民带来了福音。“以后,我们再也不用紧闭窗户生活了。”小区居民刘阿姨说。

  新华路是清镇最为热闹路段之一,也是通往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生命通道”。近年来,清镇市为缓解拥堵问题,对该条道路实行了单向通行,但由于路面不平整、车流量大等原因,依然经常堵车,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不便。为彻底解决这一“痛点”,清镇市将新华路的改造提升列入了创建项目并组织实施,眼下,这条路正在封闭施工,预计10月底将建成投用。

  创建工作中,清镇市正是注重从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一抓到底。今年以来,全市已处理书记市长批示件4件、政协提案2件、纪委转办函2件,下发整改通知书265张,白色整改令45张。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