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2期 本期2001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7-19

挖掘资源 传播文化 建立体系

苗药出山出海 贵州持续发力

□杨小友

  日前,在“多彩贵州·贵在健康”2016苗医药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授予贵州“中国苗医药之乡”、“民族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两份荣誉称号。贵州苗药发展再添新喜,为苗药标准化、国际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贵州苗药的多项成果在论坛上发布,苗医药互联网平台“苗医云”亦正式启动。这一系列成果,彰显苗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尽管如此,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苗药出山出海,依然面临这诸多障碍。

  与会专家表示,贵州急需实施“挖掘苗药资源、制定苗医药标准、传播苗医药文化”等多轮驱动,推动苗医药国际化。

  苗药出山出海领风骚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药,苗药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贵州苗药产业成长迅速,呈现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品牌形象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苗药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年销售额以20%的速度向上攀升。2015年,全省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奠定了苗药的“江湖大佬”地位。

  “以前外界对苗药不了解,贵州的企业到外面做市场都备受冷落,但经过多年发展,苗药神奇的疗效逐渐获得大家认可。现在苗药已经走遍全国,成为人们信赖的品牌。”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郎洪平说。

  论坛上,贵阳中医学院院长杨柱表示,经过多年发展,贵州的苗药体系初步形成,苗医药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苗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相关资料显示,经过近几年努力,贵州苗药品种因其独特的医理、良好的疗效得到了广大病患者及社会认可,销售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并形成品牌,出现了一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功能独特、市场潜力较大的拳头产品。目前,全省有154个民族药成方制剂被收录进入国家药品标准,其品种数占全省中西药制剂品种总数约15%、占中成药制剂品种约20%。

  持续发展需综合发力

  论坛上,有专家认为苗药发展虽然迅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苗药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完整的苗药质量标准体系、苗医药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成为制约苗药发展的障碍,更是苗药走向国际舞台的“拦路虎”。

  为此,论坛以“挖掘苗药资源、制定苗医药标准;传播苗医药文化,推动苗医药国际化;开发苗医药产业,助理大健康产业发展”为主题,力邀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分析、探讨贵州苗医药发展趋势及战略性发展路径,形成助推贵州苗药发展的强大“头脑风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惠鲁生认为,推动苗药发展,需正确认识民族药的基本内核,挖掘苗药文化内涵、完善苗医药体系;从全产业链打造苗药品牌,把大品种做大,把小品种做新、做特,形成独一无二的苗药核心竞争力。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养殖种植委员会理事长、高级经济师王卫权则表示,贵州优异的苗医药,必须做好苗医药源头——中药材种植,发展符合苗医药需求的优质中药材,才能保证苗医药的“神奇”疗效,助推苗医药发展。

  澳洲植物研究院首席技术官Johnthomas Tholen说,贵州苗药资源丰富,且有大数据平台支撑,在国际化道路上,应建立完善的传统医药-苗药标准;在中国、澳大利亚、老挝等地设立国际认可的测试中心。

  专家精彩的观点,为贵州苗药出山出海提供了智力支持。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授予贵州 “中国苗医药之乡”、“民族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荣誉称号,则为苗药标准化、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将使苗药不断走上国际舞台、开启苗药发展新时代。

 

今年4月1日,贵州省苗医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会在贵阳中医学院召开。(本刊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