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8期 本期1994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7-06

  在以钢筋水泥为建构材料的现代都市中,城市雕塑往往能够以其自身的文化艺术魅力来彰显城市个性。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还能折射出城市的品味和精神。6月20日,一场征集城市文化主题雕塑的活动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金融城举行。主办方称,征集的作品,希望能代表贵州金融城历史与希望,树立一个符合金融属性的标识性雕塑,彰显城市地标性以及铸就金融文化的高度。

  城市雕塑:凝固的都市人文符号

  □本报记者 曾 丹

  贵州金融城的人文渴求

  6月20日下午,一场主题为“当艺术遇上金融”的活动在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贵州金融城文化主题雕塑征集启动仪式暨艺术家走进贵州金融城活动正式启动,由此拉开了“贵州金融城文化艺术行动”的大幕。

  作为活动重头戏,贵州金融城50万大奖征集文化主题雕塑的活动,一经抛出便引发外界无限期待,业界高手纷纷摩拳擦掌欲在征集活动中一展身手,广大市民也翘首以待想要一睹重金所求的雕塑真容。

  “金融文化作为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到金融行业里,它显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将‘金融’、‘文化’二者合并,而是杠杆的支点,托起金融文化引领人们价值观的取向。”与会嘉宾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核心价值所在,由金融文化艺术这个全新的理念反映到金融行业的这一实体中去,使文化艺术与金融达到一定的平衡和稳固,让资本投入和商业活动体现出艺术气息的涵养。

  “艺术与金融的融合,很多时候总能碰撞出让人惊艳的火花。”有专家指出,最著名的就是纽约华尔街的铜牛标识了,这一凸显力量和勇气的雕塑,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图腾象征。

  “作为贵阳产业名片和城市名片,贵州金融城将通过建设一个有精神地标展示性的‘金融广场’,并树立一个符合金融属性的标识性雕塑,彰显城市地标性以及铸就金融文化的高度。”活动主办方称,当前,随着签约大型金融机构陆续入驻,贵州金融城将汇聚大批知识型的金融业商务白领,他们对人文艺术环境和文化体验有很高的要求。本次金融文化艺术行动系列活动的举办,就是要丰富贵州金融城多元文化艺术供给,打造全国文化高地,促进文化艺术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时尚文化中心,凸显都市白领青年群体特征的主流文化趋势,让金融城成为一个高端文化、金融文化、白领文化的集聚地,成为一座充满文化气息、体现文化水准的灵动时尚艺术之城,成为都市白领文化的汇聚地。

  “贵州金融城此次面向贵州省内具备设计资质或从事雕塑工作的机构和具有雕塑方面才能的个人、以及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征集文化主题雕塑,不仅将进一步提升贵阳的城市形象,也将为贵州金融城的发展历程再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专家指出,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雕塑作品征集活动,更沉淀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当代发展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透过艺术家的视角和创作出的作品将金融上升到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

  举行,此次主题雕塑征集活动后,贵州金融城还将举办更多类似活动,以树立贵州金融城独特的具有金融核心价值的文化品牌,让金融城不仅成为一个重要商务办公区域,更成为一个重要的品牌形象展示区,成为贵州国际品牌文化艺术的集散地。

  都市名片期待出彩

  在贵阳市观山湖公园入口处,一座以两个并联在一起的“爽”字为主体架构的金属材质的绿色雕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远看,两个联系在一起的“爽”字又似两个舞蹈中的人,手臂相搭互为支撑,艺术地传达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再细看,中间的绿叶和小鸟造型让两个“爽”字似两株并肩而立的树,突出了“爽爽的贵阳,和谐的贵阳”的主题。

  在贵阳龙洞堡机场出口处,也有一座以草书“爽”字为主体架构的大型城市雕塑。通过对爽字草书的变形处理,整座雕塑远像似一奋力奔跑的健儿,是贵州各族人民“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的精神写照。该作品总高30米、重约100吨的体量,是目前贵阳市最高的城市雕塑。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都市名片的雕塑文化也在同步推进,特别是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公园、广场和道路中心等地域就不断涌现出具有不同特色合不同质材的塑像。”朱家指出,不少城市雕塑在阐释城市特征、表现城市文化、彰显城市品格等方面匠心独运。但与此同时,许多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城雕也同时大量存在。

  “任何一件城雕作品都必须置入一个具体的时空系统中,这样才能确定艺术与环境是融合还是冲突。好的城市雕塑应该体现与环境、人的和谐相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李玉端认为,城市雕塑必须得当、得体、得法,与城市环境相谐调,这包括尺寸、规模的把握,材质的选择,对周边环境的科学考察,对城市文化的解读。好的城市雕塑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比如休闲广场的健身雕塑,就要体现亲和轻松,要能激发人去亲近和抚摸。

  “城市雕塑本该这样,成为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审美作品,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时代精神,激励人们的建设热情,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然而有专家感叹:贵阳的雕塑精品较少。有专家指出, 贵阳市的一些城雕不仅在宏观上缺乏规划,微观上也显得思维粗糙。

  “如今,贵阳的经济、文化都已步入‘快车道’,可是,省城雕塑文化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表现时代主题、城市发展的雕塑还是空白。”有专家指出,省城很多雕塑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是拼凑出来的,只有形而没有神。

  “城市雕塑,是都市文脉的一种载体。任时光如何流逝,有哲学内涵,有文化张力,即使残损,即使历尽沧桑,其魅力永存。”市民王先生认为,遍布欧洲一些城市里的雕塑作品都是经过几百上千年的筛选后而保留下来的,它们本身其实就是一部生动的雕塑艺术史,代表着每个时代雕塑艺术家的成就,也成为了这个城市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雕塑作品和城市一样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并成为这个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看到这些雕塑就会联想到这座城市。 但我们的一些雕塑家在模仿西方城雕设计风格时,只看到了它们今天所呈现的面貌,而没有考察这些风格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漫长的历史,所有,在我们的城市雕塑中,有相当一部分雕塑同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没有任何关系,它们只是一些拙劣的模仿之作,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会成为城市的垃圾被清除出去。

  雕塑蕴籍城市人文

  在2015年的省“两会”上,《关于在贵阳市筑城广场树立“夜郎自大”、“黔驴技穷”两座主题雕塑的建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提案指出,贵州建省600年,由于地处西南边陲,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不太引起外界重视,历来处于默默无闻的境地。除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欠发达外,文化内涵尤显不足。拿知名的成语来说,不外乎“夜郎自大”、“黔驴技穷”两则。并且还都是贬义,严重影响贵州形象。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两则成语,只要稍加改造,完全可以为我所用。树立雕塑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提高贵州知名度,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勾连古今、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提案认为,贵州的成语不多,比起像河北邯郸这样的成语之乡来说,更是少得可怜。物以稀为贵。因为不多,反而容易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两个成语家喻户晓,属汉语圈中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夜郎”、“黔”都是直接指向贵州,许多外乡人就是通过这两个成语知道贵州的。

  提案经媒体报道后,不少人表达了担忧:从字面上来看,这两个成语都含有贬义,都对古时的贵州进行了贬低,将它们铸成雕塑并置于筑城广场,岂不是让人更加瞧不起贵州。

  但提案指出,树雕塑,正是出于对两个成语长期的误读进行勘正。譬如“黔驴技穷”,实际上省略了两个字,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这里已经交代清楚,哪里是贵州的驴呀,是外省来的!贵州的是虎。最后贵州虎将驴“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这则面对庞然大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富有战斗精神的寓言故事,颂扬的正是“黔之虎”!

  “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品的主体,它以特殊的艺术语言和强烈的感染力,在塑造城市形象、建立城市标识、打造城市品牌中,起着重要的、其它艺术品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城雕让城市更具魅力。” 省社科院文学所的专家认为,城雕材料的耐久性,使其具有持久的长效效应。而城市美好的品牌形象,属于城市的无形资产,时间越久越具有增值效应,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就是最好的佐证。

  “城市雕塑就如同城市细致的纹络,吸收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的精华,记录着城市变迁中的发展与变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市民王先生认为,在城市雕塑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该盲目追求标新立异,而应该多一份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城雕不同于家庭装饰或个人雕塑,它放在公共空间,会强迫公众去关注、接受。因此,毫无美感特色的城市雕塑是一种视觉污染,是对公众的‘审美侮辱’。”贵州工艺美术所的专家说,一件成功的城雕作品应该精炼独到地体现这个城市的本质特征。因此,历史背景、地域特征、民族文化都应成为城雕创作的大背景。只有在这样大框架下创作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