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9期 本期1992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7-01

连续举办10届茶文化系列活动推广贵州茶,每年有近80%的贵州茶通过这里销往国内外——

“黔茶出山”的南明样本

□王鲁铨 赵 松

  南明区既不产茶叶,也不具备茶叶加工优势,却建成了贵州最早的茶叶市场、全省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每年有近80%的贵州茶叶从这里销往国内外。

  “茶香飘到千家万户,真正融入每个家庭。”为让健康、优质的贵州茶能走得更远、更好,南明区连续举办了10届“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

  秉持“文化强引领”的发展理念,南明区把茶事活动作为探索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不仅有着常办常新的丰富内容,还把茶叶打造成文化的载体,让一片小小树叶成为外界了解贵州的名片。

  茶人:让贵州茶“飘香海外”

  “甘露润莲心,碧玉沉清江。”每年的“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一款名为“飞雪迎春”的毛尖茶总是在展会上被追逐成“明星”。

  “茶好”、“品质高”、“货真价实”,顾客们都异口同声地给出如是评价。泡饮时,茶叶在汤中渐渐舒展,犹如一片片飞雪从水面坠落杯底。

  上乘的品质不仅赢得顾客喜爱,也收获了业界认可——

  2009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绿茶评比大赛中斩获金奖,同年获“恒天杯”全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第八届“中茶杯”评比一等奖。

  2011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第十届世界绿茶茶品展销会上,所带茶品被采购一空;与美国拉斯维加斯茶文化学会、沙漠甘泉无我茶会、美国贵州同乡会达成合作意向,携手推介贵州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但我们不能把它藏在‘深山’中。”在“飞雪迎春”品牌拥有者、南明区飞雪迎春茶叶经营中心总经理罗锦新看来,品质虽是茶叶制胜的关键,但加快流通体系建设、把茶叶推广出去也迫在眉睫,“南明有这样的基础和条件”。

  1997年,罗锦新在南明区成立了自己的茶叶公司,专门从事茶叶销售。2007年,“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活动启动后,他便成为一次不落的参与者。

  “‘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这个平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展销机会,更是交友的契机。”罗锦新对参加茶文化活动与美国朋友结缘之事记忆犹新。

  5年前,两位美国驴友专程来贵阳旅游,人民广场上的全民饮茶活动吸引他们驻足。茶汤翠绿、茶叶舒展,优雅婀娜的“飞雪迎春”瞬间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当即购买作为纪念品带回国。

  通过两位驴友传递,“飞雪迎春”最后到了一位华裔医生的杯中。“现在都是我的老顾客啦,他和朋友的茶每年都是我给直接空运过去。”罗锦新颇为自豪于这个通过茶叶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现在,他的“飞雪迎春”不仅行销全国,还远销韩国首尔、德国汉堡、美国拉斯维加斯等地。随着“飞雪迎春”黔茶品牌逐渐走出贵州、走向世界,年销售收入也从2007年的不到5万元猛增至300多万元。

  茶叶销售越来越好,罗锦新又有了新愿望:“把茶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让更多人在喝到贵州好茶的同时,还能参与到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吸引更多海内外朋友来贵州学茶、品茶、懂茶。”

  茶事:推介黔茶文化的“秀场”

  将茶文化与茶产业、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走出一条茶产业发展带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反哺茶产业发展的融合共赢之路……这是在《贵阳城市创新发展报告NO.1》中,学者们对“黔茶飘香·品茗健康”南明茶事活动的评价。

  其实,南明茶事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早现端倪。

  2013年初,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2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南明茶事活动从全国上千个参评活动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最具地方特色物产品牌节庆”大奖。

  2014年,南明茶事活动与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一起来,被纳入《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成为《贵阳市促进品茗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的主要品茗节庆会展活动。

  既不产茶叶,也不具备产业加工优势,南明区是如何“无中生有”,把一片小茶叶做成一篇大文章的呢?

  “贵州茶品质好,但长期以来品牌推广不如其它省做得好。”该项茶事活动策划人、南明区委宣传部部长刘永贤直指问题关键:虽然少数茶叶企业或产茶县都在想方设法做品牌推广,但省内多数茶企或产茶县做得并不够好。

  早在2001年,南明区就建成贵州最早的专业茶叶市场——太升茶城,加上后来建设的西南茶城,成为全省最大的两大专业茶城。每年,贵州茶有近80%通过这两个市场流通到国内外。

  2007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和“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定位,使贵阳成为黔中地区优质绿茶重要产地、全省茶叶外销主渠道,拉动全省茶产业快速发展。

  此后10年间,南明茶事活动不仅常办常新,更成为一张推介贵州茶文化的名片,极大助推“黔茶出山”。

  以茶聚商,撬动茶叶经济发展。贵州茶城、太升茶市经营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目前入驻商户300家,年销售额逐年成倍增长,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销量最多的茶叶专营市场。区内20余家大小茶楼,也始终保持着兴旺的经营态势。

  以茶为媒,助力黔茶产业腾飞。茶事活动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资源向南明聚合,有效延伸了贵州的“茶产业链条”,使贵州茶不再“远嫁他乡”、屈尊于原料供应者角色,而是形成自身品牌、走向更广阔市场。

  以茶搭台,助推茶文化发展。南明茶事活动通过搭建品牌推介、购销平台,为“黔茶出山”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黄金通道,推动贵州各色茶品由乡间县域向省内省外辐射,带动全省茶产业、旅游业迅速发展,也让湄潭、石阡、贵定等产茶地广受裨益。

  茶路:建全域旅游发展的“磁场”

  截至2012年底,全省茶叶产量10.2万吨、综合产值86.1亿元,茶园面积达500万亩、位居中国第一。作为贵州的“五张名片”之一,茶带给了贵州很多骄傲。

  面对市场快速发展,贵州茶产业提升还需做什么?

  “贵州茶产业提升,离不开茶文化。”刘永贤表示,南明区基于已建成的茶叶“大卖场”优势,希望借助茶文化平台打造,“为黔茶添加更多文化因子”。

  从2007年开始,一场定位于黔茶展示、推广,面向大众的“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全民饮茶、民族风情歌舞展演、美文大赛等系列活动,不仅吸引诸多茶企、茶商,还吸引了广大爱茶者、市民参与。

  从全省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到茶文化的集中“秀场”,南明区通过茶叶巧妙地把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在了一起。

  2009年,一场主题为“寻找黔茶有缘人、湄潭生态茶乡行”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来自滇、黔、桂各地的“黔茶有缘人”。通过旅游挖掘,一条从茶销售地到茶产地的生态旅游线路——“茶乡之旅”应时而出。“有缘人”从销售地来到产地,体验茶的生产、感受茶乡美景,使茶文化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2011年推出的“全民饮茶日”活动,在太升茶叶市场、贵州茶城及市内各茶馆设立65个饮茶点,让市民免费品茗,吸引了一大批到贵阳避暑、旅游的游客。

  今年,结合“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主题,从展演到饮茶,再到全民参与的“集赞赢好茶”活动,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赛事,以小小一片茶叶为媒介,推介贵州精品旅游景点、旅游茶楼,让国内外来黔旅游的贵客、广大市民群众在欣赏大美山水的同时,感受了浓郁、独特的黔产文化魅力和民风民俗。

  如今,随着全省茶产业阔步发展及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南明茶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日臻突显,已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文化名片、旅游名片之一。通过不断注入新元素,茶事活动拥有了小小茶艺师、茶仙子、形象大使等“名片”,贵州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制茶工艺、饮茶习俗也得到了推广。

  “爽爽贵阳避暑游,魅力南明品黔茶”,这已成为很多游客来贵阳的必选项目。统计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南明区共接待游客15.35万人(次)、同比增长36.01%,实现旅游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