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9期 本期1985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6-21

《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显示:

民营企业家对“经营环境”评分最低

  近日,以“创新与适应”为主题的《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正式发布《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

  据了解,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法、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采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设计的中国企业健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中国企业健康状况。

  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介绍,今年该项研究共调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1049名以企业高级管理者为主体的样本,其中国企样本约占32.3%、民营企业样本约占38.1%、外资企业样本约占22.4%。

  会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周伟华对《2016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进行了解读。该报告共有六大核心发现,分别为适应“新常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转型、核心技术优势瓶颈显露、政商关系重构与破局:范式转型之痛、共谋“媒-企”和谐包容及转换非公有制经济内生动能。

  “中国企业总体健康得分为73.2分,近3年健康总指数总体趋向增长,企业家精神、企业行为、企业环境‘健康三维度’的差距逐年缩小,企业责任力、合规力表现出色,‘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逐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环境健康改善显著。”周伟华表示,这说明中国企业健康状况的总体趋势逐步适应经济“新常态”。

  在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转型方面,企业创新力得分为73.2分,远高于前两年的70.8分、70.6分,且多层次、跨边界的创新创业依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报告认为,创新驱动战略为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支撑。

  在政商关系方面,报告指出旧有范式正在凋零、新的范式尚未成型,这导致企业家对环境的满意度仍然偏低,特别是多年来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评分最低,企业环境“亚健康”成为中国企业健康的“顽疾”。

  报告还将企业与媒体的关系列入了“核心发现”,称二者关系正在呈现共生性的包容共赢趋势。

  报告指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经济形势好比是“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急需转换动能,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推动市场发展;树立良好企业家形象,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努力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

  《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从2012年开始发起,旨在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吴晓波在会上表示,接下来他们或将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运用大数据等云技术增加样本量,通过深度分析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张 晶 尚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