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3期 本期1984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6-17

“三绿一红”添“新贵” 品牌价值连年攀升

黔茶品牌扬帆中国“茶海”

□本报记者 田锦凡

  “‘正山堂·普安红’新品牌一定会一炮打响,一定会茁壮成长,一定会红遍天下!”

  6月3日,普安世界茶源谷景区推介暨“正山堂·普安红”新品发布会在贵阳举行。

  当天,由黔西南州与国内红茶标杆企业联手打造的“正山堂·普安红”新品红茶正式亮相,标志着贵州重点打造的“三绿一红”重点茶叶品牌升级为“三绿二红”,将为全省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而在近期,黔茶品牌发展可谓喜事连连。此前一天,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贵州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余庆苦丁茶7大茶叶品牌排名全国前92位。

  这得益于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茶叶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及“五张名片”之一打造,十年不遗余力换来蝶变:全省茶园面积突破700万亩、投产面积达423万亩,均位居全国第一,成功承接了“东茶西移”。

  黔茶品牌建设则真正始于近年,2014年出台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通过重点品牌引领、公共品牌跟进方式构建黔茶品牌系列,全面提升黔茶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通过努力打造“三绿一红”重点品牌,贵州全年茶叶产量达22.4万吨,实现茶产业总产值214.8亿元、综合产值404.9亿元。如今,“有规模缺规格、有品质缺品牌”的历史尴尬已一去不返,黔茶品牌正在绿意盎然的中国“茶海”里扬帆远航。

  “三绿一红”荣耀黔茶

  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无污染的茶区。茶叶作为贵州“五张名片”之一,省内茶叶人均消费量、饮茶氛围等,与福建、广东、四川等茶叶强省却存在较大差距。正加速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型的贵州,期待发展重心实现从产业链上游的基地加工向下游的品牌市场转移,使茶叶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形成。

  2014年4月21日,《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正式出台,为黔茶选定了破题之道: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即绿茶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红茶以“遵义红”为重点,采取重点品牌引领、公共品牌跟进方式构建黔茶品牌系列,全面提升黔茶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同年8月24日,全省茶产业“三绿一红”品牌推进会召开。贵州首次从省级层面聚焦“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明确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让“三绿一红”重点品牌在全国打得响,引领“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迈进。

  按贵州省农委、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的说法,首推“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及“遵义红”4个茶叶品牌,源于无论是它们的基础、历史、产能,还是地方政府、茶企及消费者的认知度,均具备了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条件及优势。

  “都匀毛尖”作为著名历史名茶,明清时期即有“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之称。其近代历史线条最为明晰: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斩获金奖,1954年执行国家计划指令性收购标准《细毛尖》,1956年都匀茶农潭修凯等人邮寄“毛尖”给毛泽东主席喝,1973年成功重新挖掘、整理加工工艺,1974年实现高档名优茶出口,1982年获评首届“中国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获评上海世博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称号,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把都匀毛尖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

  湄潭是“贵州茶叶第一县”,茶园面积、机械化及装备水平、综合产值、茶文化均位居全省第一,茶园美誉度亦为贵州第一。上世纪40年代初,“湄潭翠芽”因抗战落户湄潭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而闻名。作为规模化著名名茶,历史上曾有“湄潭龙井、湄江茶、湄江翠片”之称。其中的“湄江翠片”,由湄潭茶叶试验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前身)仿照龙井茶工艺创制而成。

  “绿宝石”是贵州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颗粒型名优绿茶,开创了贵州用中档原料做优质名优绿茶的先河。作为一个企业品牌,2007年获评“贵州十大名茶”称号,通过400多项农残与重金属指标检测,目前已出口欧盟等国家。随着“绿宝石”专属茶园不断扩张,未来将有100多家茶企、数十万亩茶园汇聚品牌旗下。

  “遵义红”前身是产于1941年的抗战国需物资“湄潭功夫红茶”,至今湄潭仍保存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红茶生产线设备,是近代中国茶叶工业化起始的标志性产物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计划经济时期,“湄潭功夫红茶”、“石阡功夫红茶”是“黔红”收购标准样制样主基地。其首次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即斩获广州“茶博会”金奖。

  区域品牌再添“新贵”

  有茶界专家认为,“三绿一红”是黔茶最具代表性的品牌、“灵魂”品牌,把“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打造出来,可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引领黔茶其它品牌发展、加快黔茶产业发展步伐。

  在消费者的头脑中,绿茶尚未被其它省份强势标注并获得产权认证。如全国茶叶六大品种中,青茶类已被福建“铁观音”标注、黑茶类已被云南普洱茶标注。基于拥有大规模绿茶种植面积,贵州有机会迅速夺取绿茶的领袖地位、成为绿茶品类代表。

  如今,贵州“三绿一红”茶叶品牌则因另“一红”——“普安红”公共品牌的强势加入,已然升级为“三绿二红”。

  在前述发布会上高调亮相的“正山堂·普安红”,由黔西南州引进中国红茶标杆企业、“金骏眉”研发者——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正山堂专家团队经严格论证,发现普安茶是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红茶制作原料;又经近两年潜心研制,终于依据普安茶的独特个性成功创出品质一流的红茶新品。

  对于“正山堂·普安红”,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张士康等专家给出了这样的鉴定意见:外形条索嫩略曲、显锋苗,芽毫显露;色泽光润,金黄黑相同;叶底呈金针状,匀整、软亮、鲜活,呈古铜色。内质香气似蜜、果、花香,香锐悠长,呈地域香;滋味醇厚、甘润、鲜爽,独具韵味;汤色橙黄、清澈明亮,显金圈。新品地域特色鲜明,创意新颖、原料生态、制作精湛、品质优异。

  “这份鉴定意见,让贵州在‘三绿二红’发展战略中,力争5年内把‘普安红’打造成贵州红茶领军品牌、国内红茶一流品牌,有了底气和专业基础。”一位与会人士表示。

  经考证,普安已发现20000多株四球古茶树,树龄之长、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为全球唯一;还发现距今100万年的茶籽化石,证明低纬度、高海拔的普安历史上一直是茶的家园。

  据普安县委副书记、县长毛仕诚介绍,在发展茶产业过程中,该县以30多年前的万亩茶场为基础,现已建成茶园12.1万亩。目前,黔西南州正抓住全域旅游新机遇,把山地旅游与茶产业紧密结合,在普安打造世界茶源谷景区,投资2亿余元在万亩茶海中按国际标准建成75多公里山地自行车赛道,力促“茶旅一体化”。

  “普安将依托‘中国古茶树之乡’、‘黔茶第一春’等名片,抓好‘正山堂·普安红’品牌打造,并以此为高端品牌引领茶产业发展,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毛仕诚说。

  品牌价值彰显“黔景”

  “品牌就是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没有规模化、产业化,哪来的市场份额?没有市场份额还谈什么品牌?”胡继承认为,规模化、产业化的核心是标准化,想提高市场份额就必须推行标准化生产,想做成产业化就必须占有更大市场份额。

  贵州茶产业当下急需做的,就是让重点品牌、公共品牌树立标杆,真正起到引领“黔茶出山”的作用。

  由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印证了贵州的努力。在完成价值评估的全国92个区域公用品牌中,贵州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余庆苦丁茶7大茶叶品牌赫然在列。

  据了解,此次评估由该中心联合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中国茶叶网及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权威机构,从2015年12月起,采用科学、系统、量化的方法,对品牌持有单位、消费者、专家等众多对象进行多方调研;根据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标准,从大陆地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征集、筛选108个品牌,经文献研究、品牌主体调查、专家调查、消费者调查等多重调查后,再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完成了对92个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

  记者对比发现,较之去年该中心发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的品牌价值、排名均有上升:“都匀毛尖”品牌价值从20.71亿元增至23.54亿元,排名由第13位升到第12位;“湄潭翠芽”品牌价值从14.36亿元增至16.38亿元,排名由第28位升到第26位;凤冈锌硒茶品牌价值从9.63亿元增至11.86亿元,排名由第56位升到第51位。

  其余贵州茶的品牌价值、排名分别为:梵净山茶13.57亿元,列第41位;梵净山翠峰茶9.13亿元,列第62位;石阡苔茶8.98亿元,列第65位;余庆苦丁茶4.12亿元,列第83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贵州入围“中国茶叶公共品牌价值”前92强较去年增加三个席位,梵净山茶、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均为初次登榜。

  “近几年,贵州茶产业发展路径从‘中国茶叶的贵州原料’到‘贵州制造’,再到‘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确实有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进步。”上述茶界专家评价说。

 

“湄潭翠芽”茶园晨韵。(本刊资料图)